老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2023-12-15 11:11:34 禧雯 心理测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心理健康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老年心理学及研究内容

  老年心理学,又称为老人心理学和衰老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老年人要使自己身心健康,延缓衰老,首先要认识和掌握本身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帮助老年朋友们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老年大学开设老年心理保健知识课的目的。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走过人生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和恐惧等心理。(案例略)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已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案例略)

  (4)感觉敏锐,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感觉敏锐,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欢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 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案例略)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些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老年人的八大需求

  1、交往需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年人特别需要思想感情上的互助和交流,通过交流,能满足个人认识的发展和新信息的交流。老年人要注意和新、老朋友保持经常的联系,以利成功的人际交往,一个老年人有众多的知心朋友,有利于身心健康,欢度晚年。

  2、自主需求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老年人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识丰厚,处世有历,生活富足,医保在身,这些都会使老人产生自信和自主,这就是老年人心理上的自主需求。

  3、恭敬需求

  “尊老敬老传佳话,传统美德人弘扬。”老年人希望得到自己原来的下级、现在的领导、晚辈甚至不熟悉的人的尊敬是一种心理需求。老年人得到别人的恭敬后,必会增添老年人对生活的情趣。

  4、求助需求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老年人因为身体衰老和健康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时求助就是一种需要,是一种愿望,他人若能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无法独立完成的活动,则会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畅,获得心理安慰。

  5、变异需求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变异需求,是人们适应生理变化和社会角色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都要理解和支持老年人的变异需求,以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趣。

  6、求知需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生有限,学海无涯,白首莫悔读书迟,抓紧学习尚有时。愿老年人的知识更丰富,余生再增辉。

  7、健康需求

  “留得青山润春露,为国为家皆是汝”。健康需求是老年人希望生理、心理、社会的有利因素作用下,达到健康的一种心理需求。大家都希望岁月不老,青春长驻,我们更希望老年人生命之树常绿,长寿之泉常涌。

  8、依存需求

  是老年人希望互相间保持思想上的沟通和增进感情上的联系的一种心理需求。一般讲,老年人对家庭有一种依存心理,城市中的离退休在老有所养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精神依存就尤为突出,这时,做晚辈的抽点时间,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就显得十分重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出门一笑江中月,水上轻盈步微月”老人的依存需求也要有度。如今,中青年人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和事业,加上现代社会对中年人的各种压力也很大,也需要工作之余有时间放松自己,以利第二天紧张的工作。因此,老人在理解自己的孩子处境时要做到心理如明镜秋月,做到依存有度。

  除以上叙述的八个需求之外,老年人还有许多需求,例如:安全需求、黄昏恋需求等,我们做晚辈的和单位的老龄工作者都应努力满足老人们的合理需求。顺便说一句,在晚辈对老人不敬、不孝、不助、不管时,老人们可以利用你手上的经济资源“论功行赏”,这是你们的权力,合情、合理、合法!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孤独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可能会逐渐缩小,子女也会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经常陪伴在身边,这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2、自尊心变强

  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的变化,如行动不便、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而感到自卑和失落。

  3、对健康的担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慢性疾病、身体不适等,这让他们感到担忧和不安。

  4、经济困扰

  老人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会产生心理压力,易出现郁闷情绪、自卑心理。与人相处比较小心,甚至不愿与人多交往,常常封闭自己。

  5、肢体控制力变差

  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控制权,比如不能自己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如洗澡、穿衣、下楼等,这会让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

  6、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老年人可能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比如生病、失去亲人、经济拮据等。这种不确定感会导致老年人感到焦虑和害怕。

  7、渴望关爱和被依赖

  老年人可能会渴望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和关注,这会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有存在感。

  8、对生活质量的期望

  老年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比如想保持健康、有足够的社交活动、有足够的兴趣爱好等。如果这些期望无法得到满足,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失落。

  9、对周围环境的失望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对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感到失望和不满,比如对城市化、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的不满,这会让他们感到无助和愤怒。

  10、缺乏精神生活

  老年人常感觉生活寂寞、单调、无聊,孤独和失落总是困扰着他们。电脑不敢碰,手机不敢用,自动取款机不敢操作,短信看不懂,电子支付不会,等等,这些都是很多老人面临的尴尬局面。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生衰老感。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年人产生衰老感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由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的“老同志”、“ 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2)孤独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案例略)

  (3)空虚无聊。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以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使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案例略)

  (4)情绪多变。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事物,怀念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的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5)人老健忘。

  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的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那些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6)人老话多。

  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

  (7)睡眠不调。

  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又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以下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老年心理疾病症状

  1、焦虑症:

  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患者会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出汗、发抖、睡眠困难、烦躁等症。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等,可导致患者出现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症,严重时可导致自罪自责,甚至自杀行为。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与行为的异常,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妊娠问题以及后天环境共同激发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攻击暴力、自杀等症状。

  除上述疾病外,强迫症也是心理疾病,出现异常症状建议及早就诊,对因治疗。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老年人一半以上是处于空巢的生活状态。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下。

  1、焦虑症

  焦虑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同时可能伴有心悸、手抖、出汗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治疗。

  2、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来治疗。

  3、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以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认为自己患了严重的躯体疾病为特点的神经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异常,如焦虑、抑郁、恐惧等。患者可以配合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进行治疗。

  4、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年龄增大而引起的认知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脑神经会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诱发老年性痴呆,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美金刚片、盐酸多奈哌齐片等药物来治疗。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药物来治疗。

  关注老年抑郁症的危险“信号”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烦躁、焦虑不安、精神不振、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总觉得睡眠不够、反应迟缓、敏感多疑、老觉得身体不舒服等等。

  由于老年抑郁症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从而错失了治疗时机。要想发现老年抑郁症的“蛛丝马迹”,就要留意以下“危险信号”。

  1、性情突变、常常自责

  如果一个平常性格开朗的老人,突然变得回避人群、懒言少语,并且常常独自哭泣,甚至说自己犯了大罪,对不起众人。如果他所说的“大罪”其实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陈年旧事,那么家人就要对此引起注意,及时带老人到专科医院就诊。

  2、老觉得身体这里或那里不舒服

  老觉得身体有不适感,如胃肠道系统不适: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心血管系统不适:心慌、憋气、胸闷、压迫、难受感等;运动系统不适:腰背痛、头颈痛、全身肌肉痛等;植物神经系统不适:全身忽冷忽热、出汗等。而经过各种检查,往往查不出有什么大问题。

  3、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

  莫名其妙地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例如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花、子女不能照顾自己、自己做不了家务、家人会出意外等。这些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事,患者却因此整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倾向。

  4、觉得自己脑力减退、精力下降

  患者会觉得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感觉脑子变慢了,什么都记不住。与老年痴呆症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记忆力、智能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抑郁症症状的缓解,他们的记忆力、智能能够逐渐恢复。

  除了感觉脑力减退外,患者常常还会觉得精力不足、疲乏无力,严重者终日卧床不起,事事都要人服侍。他们不仅将自身的情况想像得严重化,还会出现旁人无法理解的荒谬想法,例如认为自己的肠子腐烂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或者自己变成了穷光蛋等。

  其实,空巢老人最渴望的就是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小编建议,不妨多抽空回家陪陪自己的老父母亲,没有父母亲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独居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1、较重的失落感

  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1.2、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

  1.3、“怀旧心理”

  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1.4、变得孤僻

  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怪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

  1.5、多疑和敏感

  多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更严重。此状态多在疾病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低声说话,会认为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等。这种情况约占30%。

  1.6、心理行为偏离

  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

  2、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易引发哪些疾病

  2.1、引发慢性疾病

  独居中老年群体缺乏与人甚至是与子女的沟通,易与他人或者子女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生理机能丧失,更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进入恶性循环。

  2.2、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

  往往由于疾病发作、病情危重、生死难测,患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见和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约占60%。

  2.3、讳疾忌医

  老年人心理、身体健康问题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看病”。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

  3、如何调节独居老人心理问题

  3.11、培养新的爱好

  丰富的退休生活能让老人增寿7.5年。老人不妨重拾以前的爱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培养新的爱好。健康的爱好能延缓智力衰退,增强人际交往。

  3.2、养小动物

  独居老人可以养宠物,可爱的小花猫、通人性的小狗,一举一动,使人唤起生机,宠物的陪伴让人不感到寂寞。但应注意宠物的卫生,要防“猫抓热”“狂犬病”等传染病。

  3.3、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豁达大度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情绪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所谓情绪,就是人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所处的一种状态。中医把这种精神因素分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不可为过,过激就会损伤脏器,有害于身体。老年人的情绪应当稳定、饱满、乐观;情绪波动,喜怒无常,心情忧郁,感情脆弱,都有损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静状态。”

  不良的情绪,恶劣的精神刺激,可使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指挥失灵,造成其他器官机能调节发生障碍,导致一系列的病患。有许多疾病,如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甚至于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疑虑、恐惧、悲伤、愤怒等坏的情绪更易诱发疾病。“气乃百病之源”、“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世界上许多长寿者都是在乐观的情绪中度过一生的。不良情绪可以致病;而乐观的情绪可以治病。性格顽强,情绪乐观,就可减轻病痛,有利于治疗。人到老年难免患病,要有正确的态度是,一是要不讳疾忌医,二是要情绪乐观,“既来之,则安之”,精心医治、调养。

  老年人生活在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是有益处的。老年人兴趣不妨广博一点,无需精益求精。如体育、绘画、书法、写作、下棋、摄影、集邮、养鱼、玩鸟、种花、烹饪等等,可以从头学起,每天有一点安排,时间长了,便生乐趣,便有一种依托,可培养愉快平静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既可调剂生活,避免单调、枯燥,又可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

  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种种变化使他们变得与社会发生距离,与社会不融洽,于是他们会产生种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家庭来看,日趋小型化,青年人需承受着来之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对老人关心、交流少了,势必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甚至发生心理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心理会越来越脆弱的。

  老年人要乐观地认识到:昨天和今天的“我”没有关系,要主动地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使之长期保持最佳状态,以求心灵较彻底的解放,体会轻松自由。

  独居老人面临的问题

  1.生活起居问题

  独居老人由于年龄的原因,身体状况往往不如年轻人,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帮助。例如,洗澡、穿衣、如厕等日常活动都可能对他们造成挑战。此外,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出现失眠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家人的照顾和帮助,他们很难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再次,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他们可能会因为视力、听力下降而难以完成一些日常任务,此外,他们可能也会因为不熟悉现代科技设备而感到困扰。例如,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来购物、支付账单等。

  独居老人往往由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饮食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他们可能无法烹制复杂的饭菜,或者由于牙齿脱落等原因导致咀嚼困难。此外,老年人还需要注意饮食平衡,控制摄入热量,预防慢性病。

  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还有可能面临经济困难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工作能力逐渐减弱,收入来源也变得有限。此外,他们还可能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日常生活支出。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可能无法保证生活质量,例如购买足够的食物或支付医疗费用。

  2.身心健康问题

  独居老人还可能面临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家人的照顾和及时的医疗关注,一些慢性疾病可能会恶化。此外,他们还可能遭受心理压力和孤独感,这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独居老人还可能因为缺乏照顾者而无法得到及时的照顾和帮助。

  独居老人由于缺乏家人的照顾和关注,往往没有人及时发现他们的身体变化,很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他们可能不会及时就医,也不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按时服药。如果他们独自在家,没有家人的帮助,可能会忘记这些重要的事项。

  独居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往往存在安全问题。例如,他们可能因行动不便而摔倒,或者因疾病突发需要紧急救助。此外,老年人还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

  3.社交孤独

  独居老人常常面临社交孤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他们缺乏家人的陪伴和社会的关注,长期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可能会感到被遗忘和无助,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社交活动而感到无聊,或者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感到焦虑,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然他们可能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亲朋好友去世等原因,导致心情低落,甚至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独居老人怎样预防心理疾病

  1、独居老人要多结交朋友

  社会角色在退休后逐渐隐退,朋友和亲人对老人至关重要。老人在退休前就要多交朋友,让人际关系存折满满的。平时多跟邻居交流,参加社区活动,笑一笑或简单的问候都能拉近关系。

  2、独居老人要学会情感转向

  儿女在外老年人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二人一起重温过去的美好,多出去走走。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给自己制定任务,使自己得到寄托。

  3、独居老人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衣食住行,爱好习惯,人们虽各有不同,但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则是一致的目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嗜好烟酒,鏖战玩牌,不讲究卫生,生活无序等等必须克服。

  子女怎样照顾独居老人

  1、做子女的应多尽赡养义务

  “常回家看看”就是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多与老人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不让其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一旦老人身体某一部位有不适,应尽早动员其到正规医院检查。有些老人会通过干预孩子的生活找回自我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支配的需要是人本能和固有的欲望。因此,一旦父母有类似情况,子女首先要多忍让,找机会跟父母聊聊。

  2、子女尽孝首先做到顺

  “孝顺”的落脚点是“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谁听了顺心话都会高兴。起冲突要赶紧说好话,化解矛盾。老人自己也要做到放宽心,记住“儿孙自有儿孙福”。非原则性的小事不妨由他们去吧。

  3、子女要理解支持和照料独居老年人

  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如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单身的,子女一方面要抛弃害怕家产外流等狭隘的顾虑,和老人认真谈谈,并帮着介绍。另一方面要陪陪父母,因为相伴也要子女尽一份心。

【老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相关文章:

男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1-16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得06-07

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03-08

班会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05-28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策划书12-13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06-08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资料08-07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感悟心得体会04-14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范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