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心理素质教育

时间:2020-10-30 11:48:59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幼升小的心理素质教育

  幼儿升小学的心理应该要怎么进行教育呢?幼升小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幼升小的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培养有哪些?

  a自理能力

  专家表示,现在的孩子大多被几个大人包围,许多行为表现其实是因为从小缺乏自理的能力。

  “有家长反映,孩子不自信,见到陌生人不敢打招呼,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是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专家解析说,人类的自我价值,是通过自己的付出对周围环境做出改变来实现的,这也包括照顾自己、帮家里完成家务以及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这些对大人来说很简单的事,对于年幼的孩子却更重要,他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对自己的能力逐渐产生认识,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上不仅仅是被人照顾,也可以去照顾别人。

  孩子到了小学后,老师不会每次提醒他喝水、去洗手间,家长不可能每天提醒他带好相关物品。这就需要孩子学会习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专家认为,家长在家往往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这会让孩子不在意父母的劝告。“如果通过相关课程上实践、故事、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发感受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乐意去做,家长再及时配合,给孩子机会去实践和犯错,过渡的效果会非常好。”

  b时间管理

  小学生活从一年级起就很密集,除了一天的课,还有不少兴趣活动,回到家要完成作业,要吃饭、洗澡,还要安排孩子自己放松玩乐的时间。因此,从下午放学后四五点到晚上九十点睡觉之间,要完成的事情非常多。孩子能否自觉自动地安排好?这取决于孩子是否对时间有正确的认识。

  专家表示,以筑心园的课程为例,通过“时间馅饼”等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以及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其他事情上用的时间过多,就会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会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有效率地先完成必要任务,剩下的时间就能自由安排。”

  同时,也建议家长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教孩子学会安排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时间表。通过这样的循环训练,进入小学后自然能进入状态。

  c专注力训练

  经常有小学一年级家长向老师反馈,说孩子学习不专注,一件事做一会儿又去做别的,总不在状态;或者上课不专心,导致知识点没听到,作业没记全,家长还要帮忙补……

  “家长对孩子专注力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专家指出,一个习惯的养成,基本需要4周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专注有两种,一种是持续性的专注——做一件简单的事,持续专注地做完;另一种是交替式专注——能从专注于一件事马上切换到专注做下一件事,不要求每一件事都做很长时间。两种都是专注力的表现。

  在筑心园,孩子可以通过听觉、视觉以及社交时的专注力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和社交能力。比如两人聊天,训练孩子专心致志地听,并及时给反馈,而不是埋头玩自己的。同时,训练孩子放下手里的事做另一件事时,不再想着之前的事,“这样能帮助孩子在该上课时,心马上回到课堂,而不是还在想着课间休息时的游戏。”

  d情绪感知

  除了上述行为上的能力准备,幼升小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负面情绪,在学校里非常令人担心。

  专家认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做一些情绪训练,让孩子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怒哀乐。“尤其是愤怒和悲伤,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理解,自己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在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时,不要求很快切换到欢喜,但可以试着让自己停一停、想一想,再采取行动。这样可以缓解许多激烈的行为。”

  比如和同学发生争吵,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能够知道先回顾一下自己的情绪,也感知一下对方的'情绪,当感受很强烈的时候,能停一停再行动,已经很了不起。在学校与人相处,在家与父母交流,就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1、“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

  “所以,孩子早期的经验对成长非常重要。当他们成人以后,他们是用孩提时代所获得的东西为根基,继续去构建内心的成人世界。”朱永新说。

  2、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当了小学生家长的妈妈发现,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在孩子上学之前,这位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自打一上学,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舍。”这位妈妈说。

  这位妈妈的苦恼绝非个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朱永新说,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3、过早“触电触网”,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

  即使是充分了解阅读重要性的父母,仍然有很多困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家长和孩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股电子阅读的浪潮中。对此,朱永新认为,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的内容太过绚丽动感,这对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危害的。“对孩子专注力和宁静的心态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过早‘触电触网’,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孩子会变得只会看不会想。”朱永新说。网络上更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是很难获得的,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人类思想的进化,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座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惟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要让每个孩子方便地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幼升小,家长要在意孩子的“心理过渡”很多四五岁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爱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要求提早给孩子上一些识字、拼音、数学课,表现得异常焦虑。

  然而,专家指出,从教育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来说,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学习属于义务教育,一年级的教师培训、教案设计才开始出现识字、拼音、数字计算等能力,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教什么,怎么教,都有科学的一套方法。

  “幼儿园的孩子不是不能教知识,但问题在于,幼儿园的老师未受过系统性的学科教育培训,如果和将来一年级教的不一致,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困惑。”不少小学校长和小学教师表示,其实在三年级之前,学校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多关注,小学低龄阶段,更应该让孩子尽快进入小学生的状态,做好心理和情绪上的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从幼儿园环境过渡到小学环境。

  专家认为,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帮助孩子做的心理预备,主要是认识到新环境可能带来的具体的不同。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提前到将来的小学访问,让孩子感知到幼儿园是松散的、玩乐的轻松环境,而小学有着严格的时间安排、课程安排,不能随意走动。此外,小学课堂里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一样给予个人单独的关注,许多需求要靠自己争取;而且,上课不留神,老师是不会重讲知识点的。

  这些能力都是孩子要面对的挑战,实际上都是关于心理素质的教育,可以提前接受相关培训,打通大脑的“通路”。当这些能力成为习惯时,适应小学生活便不会太难。

【幼升小的心理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幼升小的面试经验08-10

2017上海幼升小面试08-10

解读2017幼升小政策08-10

幼升小简历封面模板08-05

如何应对幼升小面试11-27

幼升小英语面试秘籍07-16

幼升小是儿童心理的重要转折期07-02

2017幼升小真题题目08-15

关于2018幼升小趋势预测08-11

幼升小面试常见问题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