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们如此焦虑

时间:2020-11-15 09:00:00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为何父母们如此焦虑

  现在的父母们常常会显得十分的焦虑,想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何父母们如此焦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为何父母们如此焦虑

  

  爸爸妈妈,你们为何如此焦虑?

  一次听朋友吐槽现在的小学,孩子考上了重点小学或者学校奥数比赛获了奖就被家长们冠以“牛蛙”称号(即“牛娃”的谐音),普通的小孩就是“小青蛙”,稍差一些的孩子就叫“小蝌蚪”。社会竞争的加剧就这样通过家长延续到7、8岁的孩子身上。孩子是否考上重点小学、奥数比赛是否拿奖、考试是否班上前几名……

  现代家长焦虑的一大表现——干涉孩子的成长、违背孩子的天性,就通过这些无形的指挥棒展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父母之所以在孩子幼儿园甚至更早的阶段表现得如此的焦虑,是源于其非专业性和非理性的特征。简单来说,非专业性就是不懂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非理性是指理解能力低、思维简陋。“非专业性”其实本质上问题不大,因为不懂教育专业知识可以去学习。但是现在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却装懂、自以为懂教育,把育儿书或者西方育儿理论背的头头是道,却只是片面的理解或僵化的套用。这种人云亦云、缺乏理解力和判断力的根源正是家长们的“非理性”。

  比如养小孩的家庭经常碰到的一个焦虑场景就是喂饭——孩子实在不想吃饭,爸爸妈妈就拿勺子追在后面千方百计地喂下去。其实稍有一点理性判断就会知道,孩子少吃一顿其实是没有关系的。更何况一旦孩子对喂饭形成了依赖,以后不喂就不吃。同时孩子对吃饭也是去了紧张感,总想着自己不吃终归会有人喂他,吃饭就变成了一件很随意的事情。这就是中国父母的非理性。

  很多家长在误解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丧失了原本作为家长应该具有的是非观。其实放眼望去,那些走到哪都让人头疼的熊孩子,不也是在这样丧失是非观的教育中养成的吗?

  过去的家长不懂教育,现在的家长自以为自己懂教育。

  非专业性+非理性,太多的家长随波逐流却不理解自己追随的是什么,更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然而这种莫名的中国式焦虑却在无形中让社会竞争的阴霾提早笼罩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现代家长的“巨婴症”

  这些误解了西方教育理念的或是缺乏是非观的家长,其症结正是思维的简陋和认知能力的缺乏。这其中折射出一个很危险的心理学的现象:现在中国的很多成人,从中学毕业之后,他的基本的认识能力就停止了,大学的时候也只是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但是他对社会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却已经终止。也就是说他的心智已经停止发育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巨婴”。

  巨婴心理的表现就是生理上虽为成人,但心智不成熟。

  首先,心智与智商无关

  智商是对某个对象的认知,而心智是对关系的认知。专业知识过硬的高智商人才不一定具有成熟的心智。也正因如此,高智商犯罪和大学生杀人的案件才会屡见不鲜。他们虽有高智商,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所处的世界、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当今世界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密、对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心智严重不成熟的“巨婴”,可以凭借专业知识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这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我很成功”。但是深入他的生活你会发现,他和同事、家人的相处并不和谐,在处理人际问题上也非常幼稚。而这种与人相处的方式也很容易影响到他的下一代。

  他们用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取得的成就单一地定义了“成功的人生”,并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强行复制到孩子身上。在这一点上,智商越高的人就越偏执地想要将自己的想法执行到底。而这正是典型的巨婴心理:对自我的高度认识和自信。

  其次,心智并不等同于情商

  心智好,情商一定会好。但心智更高于情商。情商是人际交往的最低级别,可能是“没有是非”、“八面玲珑”。但心智是站在智慧的层面,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又不丧失自己的原则,是谓“明哲保身”。

  心智又像是人的一场修行,具有心智的人随着年岁的增加,越能展现出自身的智慧。拥有成熟心智的家长,不仅能够正确认知孩子的天性、给予相应的教育方法,更能在人际交往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所谓良好的家庭教养,就是在心智成熟的父母的教育中传递给下一代的。

  精英成“巨婴”,心智去都哪了?

  问题:对“巨婴们”批判了这一通,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现代家长的巨婴症呢?

  精英们之所以成为巨婴,与中小学、大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那些不懂教育却天天抱怨学校老师不好、灌输孩子争抢竞争的过激观念的家长,骨子里透露出人文素养的缺乏。学校不应只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博雅教育。

  在初高中的学校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问题:

  NO.1“不让你思考”

  比如学历史,甲午战争的后果是什么?中国的学生就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结论,而考试的标准答案也是书上的内容。这就剥夺学生的思考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也失去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思维能力也萎缩了。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十八岁以后,他们心智的发育就停止了

  NO.2应试教育下的功利化导向

  要培养人文素养,关键在于广泛地涉猎经典书籍和优秀作品,并在阅读的同时融合自己的思考。而当今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只读和考试有关的书,读书变成了应付考试的事。且不论阅读的量少质次,学生已对读书产生了厌倦心理。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没了考试的动力,就不会去看书,更不知道看什么书。所以家长不妨让孩子在学业之余看一些“闲书”,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思考,更能帮助孩子心智的成长。

  成为了巨婴的精英们,似乎仍困在自己的一隅天地里,享受着专业成果带来的成功。他们执着地将自己的巨婴成功经验复制到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成长的结果将会成为父母心智的最好见证。如果精英父母们无法自知这个问题,那么巨婴心理将会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为何父母们如此焦虑】相关文章:

为何分手如此令人心痛?12-11

速录文员为何如此吃香08-07

关于公积金的管理为何如此混乱07-09

京东农村电商为何发力如此猛08-20

注册城市规划师挂靠为何如此热门08-29

意大利艺术专业为何能够如此受到留学生青睐07-16

港高校为何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如此抢眼08-26

美国的会计师包括美国CPA,为何薪资差距如此大?10-04

为何加拿大留学有父母陪读胜算更大呢09-13

早教背后是现代父母的焦虑的内容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