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的特点

时间:2023-05-08 17:39:43 蔼媚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儿童心理的特点

  为什么要了解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在儿童时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那么,为什么要了解儿童心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心理的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心理的特点

  人类从出生到成熟(约18岁左右)统称为儿童期,这一时期是人类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儿童心理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因而受到社会及家庭的极大关注。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以下是具体分析:

  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对食物的需要、对温暖的需要。稍大的孩子,有和人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需要旧根到底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它本身起一种刺激作用。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果不引起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有趣的游戏里,幼儿的坚持性可以有明显的提高。幼儿学钢琴,爱好弹琴的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能力,不爱好的则学习起来特别费力或始终学不会。

  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自尊心强的幼儿,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比较突出。

  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赶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活动自婴儿一出生就开始发展起来,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行动等方面。儿童的心理特点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个体的差异,如一般的儿童1-2岁开始学说话,3岁时能说完整的简单句,但有的孩子更早些,有的孩子更晚些;儿童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的,但有的孩子显得特别好动,有的则十分安静。虽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但都有一个正常的范围,超出正常的范围应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还会表现出特有的现象,例如年幼的儿童常常夸大事实,甚至讲一些并非真实的事情,令大人信以为真,他们是在说谎吗?不是的,这只是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行的,同一心理特点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可以在某个时期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它的时期则较缓慢。儿童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育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过早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放任不管也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发挥,只有当家长、老师了解什么时候是儿童言语、动作、思维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避免按成人的主观意愿要求孩子。儿童好问、喜拆东西,这是他们不断探索、求知的表现,虽然有时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那么令大人感到可笑或气恼;儿童情绪多变、不善掩饰,但他们是纯真的;儿童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学习时间不应过长;儿童尤其男孩好动,控制力差,不能认为他们故意表现不好;儿童模仿力强,大人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大人们应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怀着一颗宽容和爱护之心,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这对儿童能力的发挥、培养良好的个性、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有的孩子天生聪明伶俐,有的则反应迟钝;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好动、爱哭闹,有的安静易哄;有的孩子内向敏感、胆小退缩,有的则活泼外向、大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所生,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但每个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同,各有特色。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许许多多的差异造就了孩子形形色色的特点。

  生物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尤其是儿童的智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遗传的因素。由于遗传因素而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常见原因有:父母或家族近亲中有遗传疾病、某些有遗传倾向的精神障碍、父母近亲结婚、父母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或酗酒、吸毒造成染色体突变、母亲为高龄产妇等。儿童先天的气质特点也是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外因来看,从胎儿期到以后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有害因素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造成精神心理的发育异常,如母亲妊娠期间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服用某些药物、某些病毒感染、精神受刺激,胎内或产后窒息、高热抽搐、中毒(如铅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营养不良、脑外伤、脑炎、癫痫等许多疾病。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如家庭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大人对孩子的抚养态度、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老师的教育态度、社会文化背景、居住地区的环境等。就智能而言,生物因素决定儿童智能发育的最大限度,而环境因素则决定智能发挥的程度,儿童先天情况良好但后天环境不良、教育落后,也可使孩子发育落后;反之,虽先天不足,但后天及时干预、教育得当也可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民主、和睦、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自信、活泼、独立;而在专断、关系紧张、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孤僻或叛逆的性格。

  为了孩子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一对夫妇应尽量避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如:做好孕前咨询,孕期定期检查,孩子出生后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一些儿童心理知识,做到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抚养教育方式。

  何时进行早期教育为宜?

  一个人具有相当大的潜能,如果不予以早期开发教育,就有可能被埋没,但“教育”不能被狭义地理解为严肃而正规地教孩子学习什么;而应从广义上理解,是针对儿童在不同时期心理行为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发展的活动,也就是对儿童进行能力的开发。现代科学证明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各种能力的发展。刚出生的新生儿就有一些感觉和本能的活动,所以早期教育从儿童一出生起就可以开始进行。科学证实出生后头几年是儿童能力开发的重要时期。

  早期教育并不是过早教育或超常教育,因为儿童的学习能力不仅有赖于教育还有赖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和每个人本身的成熟特点。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教育,过早或过分地教孩子学这学那,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例如,婴幼儿的动作发育是有一定的出现时间和规律的,8、9个月的婴儿还不会爬就训练走,显然是枉费心机,过早行走还容易出现下肢畸形。

  因此,在开展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特点,科学地进行。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同卵双生子是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其方向顺序是按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近远方向(从中轴到边缘)。如:儿童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在世上肢,然后是下肢。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什么是儿童的气质?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有孩子动辙大哭且哭声响亮、持久难哄,有的则哭声低微、短暂易哄;有的孩子对声、光、冷、热很敏感,有的则不以为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行为差异,有的孩子见生人不怕,笑脸盈盈,有的孩子则躲在妈妈的身后很久才肯叫人……这就是孩子的气质差异。这些气质差异使孩子的日常表现形形色色,就象一张色彩鲜艳的图画,既有暖色又有冷色。你如果想了解孩子,就不能忽视孩子的气质特点。

  气质是一种个性心理表现,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气质特点,它可以表现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接近/退缩)、适应性、情绪本质、反应强度、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九个方面。

  这些特性反映了孩子行为的力度、速度、强度,从低的一端到高的一端 (如活动量从少到多),气质无所谓好或坏,而是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孩子的抚养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就看大人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气质特点,能否从中发扬孩子的长处、避免短处。充分了解孩子气质特点的含义对抚养教育孩子有重要的意义。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

  这时孩子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的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能运用一些识记方法,记忆的持久性也进一步发展,但精确性不足。

  这时孩子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好奇,爱问,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下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这时孩子的情感富有易变性和冲动性、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能有意地控制情感,但也有一些不良情感如嫉妒、虚荣心等。孩子的个性初步形成,儿童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初步形成较稳定、较经常的心理特征。

  2、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3、怎样教育学龄前儿童

  3.1、培养必需的生活习惯

  幼儿生活作息制度与小学生的作息制度有很大区别。幼儿入园后先吃早餐,而小学生则不允许迟到,而且一入学就进入学习状态。

  3.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幼儿转变成小学生时,他的生活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学习将成为他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个时候,幼儿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们具有学习的激情,但这个时候,还是以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为主,避免高强度高负荷的要求和重压。

  3.3、提高融入集体能力的必要性

  个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被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意味着从一个社会环境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同学,更多的陌生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行为表现,将不会被这个环境所接受,将会影响到对其他方面的适应。

  教育学龄前儿童的重点是什么

  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3、减轻压力

  家长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可能会导致孩子有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慢慢进行引导,孩子的教育急不来的。

  教育学龄前儿童要注意什么

  1、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优秀,但是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反而会引起了他们的叛逆情绪,因为太苛刻的要求会让他们不断受挫,以至于他们无法获得家长的期许和赞美,他们就会变得怀疑自己。

  2、放任自由

  俗话说,过犹不及,虽然给太过管束孩子不好,但是任其自由成长同样容易坏事,因为孩子的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的建立,他们对于一些周围事情可能没有正确的判断,对一些危险源,例如电器等也没有清楚的认识,不管束孩子可能会引起一些意外的事情,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沉稳做事的个性养成也诸多不利。

  3、家庭教育意见相左

  年轻一辈和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可能会有所不同,当两方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时候容易有分歧出现,形成了一方管一方护,这会让孩子把爷爷奶奶当成避风港,使得父母的教育不能够更好的进行。

【儿童心理的特点】相关文章: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特点12-02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03-24

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03-09

9岁儿童心理特点分析02-07

七八岁儿童心理有哪些特点08-15

3到4岁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04-08

常见的儿童心理偏差02-17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03-14

儿童心理问题及分析04-14

儿童心理问题专家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