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恋爱中的“救主心理”

时间:2020-09-14 16:52:13 婚恋心理 我要投稿

什么是恋爱中的“救主心理”

  恋爱中的“救主心理”

  如果把爱情比喻成一场游戏,那游戏的双方都在提心吊胆:谁也难以保证,对方就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个对象。人心隔肚皮,谁也没办法确定,找到的生命里的新爱,究竟是能和自己闯荡一生的“伴侣”,还是个企图从此控制你生活的“ 暴君”。为此,最好尽快作出决断,不要等到关系确定多年以后再下决心。如果感情受到伤害以后再分手,其伤口可能一生都难以愈合。——yjbys.com

  虽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完美无缺,不过在最冲动的盲目期里时,爱情会蒙住人的双眼,使恋情中的人智商降成负数。此时大多数人都一心把爱人美化成天仙,根本不会去尝试用理智来分析考虑问题。有可能在多年以后痛定思痛,才会想:当时我是不是太冲动了?我为什么没能早看出来他/她的真实用意呢?如果可能,这种思考最好不要像没熟的牛排那样鲜血淋淋,而是放在恋爱过程中去考虑。——

  甜言蜜语里的人,根本不愿意去注意恋人前后不一致的行为,比如那些古怪挑剔的毛病,或是其他的一些小问题。假如单个看起来,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打不了的事情,但如果累加在一起,就能发现事情有些可怕。所以,越是热恋,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心态,越要看看新恋人是不是在和自己玩廉价的心理花招,看看他/她是不是在企图把持操纵或者利用自己的爱,是不是让自己疲于奔命,心理状态越来越差。

  当和恋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你应该能够基本预测对方的行为。别怀疑,一段运转良好的恋情就应该如此。如果你总是猜错,那可能就预示着你们的感情中有可能出现不和谐的东西了。如果对方总让你感觉有点失去自我,如果你的言行总是遇到完全意想不到的反应,如果你企图表示“爱”,但对方却回馈给你“愤怒”,那这时你可能已经登上心理学家所说的“变量比率表”了。你与恋人的关系,就有点像赌城里的“吃角子老虎”。你充满着爱与激情地一个又一个地扔下硬币,却永远不知道收获的是“樱桃”还是“柠檬”。可能一连几次,你的恋人都如你所愿那般回报给你预料中的反应,但紧接着你又会遇到不可预测的行为!这时,你该明白,对方其实是在操纵你的感情,你的爱,从而企图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

  不能否认,恋爱关系里总有些“坏人”和“吸血鬼”,他们通过操纵你的爱,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而不幸的是,一般人并不是“猎魔手”,不懂得该如何应对这些“坏人”。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的直接反应,威胁说要终止关系(这还是好的,有些人会选择逆来顺受)。然而对方会像个真正的情场老手那样,直接把你的努力按下去。这是“坏人”们赖以横行的一种本能。他们会先要你解释为什么想离开,解释为什么你不愿意顺从他们的某些要求,然后突然地,他们会歇斯底里地爆发,然后用各种无礼的话劈头盖脸地训斥你,让你无力反驳,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就像汽油看起来像水,但扔根火柴就能着,这些“坏人”在外表上看起来与其他人无异,但是在遇到挑战和麻烦时,他们会下意识地采取这种“性格暗杀术”,从而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大多数情况下,被骂的人都会感到非常内疚,于是就会选择屈从他们的恋人。同时,他们会在这个名为“爱”,实为“操纵”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我衷心希望每个人的恋人都温柔又善良。但我知道这不可能。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发现关系背后隐藏着不稳定因素,那对自己其实是种保护,对爱情也是一种负责。你的恋人是不是个不可捉摸,而且行踪不定的人呢?他/她是不是总有很多秘密,不愿意让你知道?他/她有没有常常改变计划,让你不知所措?你的恋人是不是偶尔会表现得像个陌生人?

  如果这些不可预知的行为在你们的关系里常常出现,那你就要小心了:这份感情之间出现了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一个人身体上的伤痛可能会很快痊愈,但是感情上的伤害很可能会伴随人一生。

  要想在伤痛产生之后快速愈合,倒不如想些办法让自己早点抽身而退。那些情场老手们之所以显得快意人生,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能够很快地发现一段恋情究竟适不适合自己:如果有人让你感到失去自我,不要怀疑这种感觉的真实性,也不要企图通过迁就自己来充当对方 “救世主”。此时,“抽身而退”是上上之选。

  这就是在爱情中最常见的“救主心理”。

  在恋爱关系里的人常常高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常常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是不可改变的。自己的恋人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这些毛病都可以在“爱”的名义下得以改变,从而使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人。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是原因是因为人不喜欢改变,不喜欢把目前已经熟悉的对象换掉,重新开始一段新恋情。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会无限制地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影响和改变对方,而对方也愿意因此而改变。

  的确,很多“坏人”或是“吸血鬼”恋人并非故意如此。他们只是因为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而不得不采取那种疯狂的索爱行为。然而正因为这种“无意”,才使得他们在改变上加倍艰难:他们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上,把每点你企图施加给他/她的影响,都视为“操纵”和“挑衅”,从而不但拒绝改变,而且还反对来对你产生更大的伤害。

  人在开始建立恋爱关系时,非常容易被伤害,因为此时的人格外敏感。恋爱双方都期待对方是可靠、稳定,而且心理健全的人。很多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救主”心理,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真正良性的爱情关系里,自己有什么权利,自己可以要求些什么,自己又有权拒绝些什么。

  这种看法可能不被那些爱情至上的人所接受,也可能招至“滥情”的评价。但心理学家以理性来提醒那些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人:一定要学会识别恋人是否有意在操纵你的行为。千万不要让他们抓住你的感情,使你忘乎所以,不知用脑思考。更不要以为自己自己的魅力满满,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因为对你的爱而产生改变。要记得,爱情关系里的“坏人”永远存在。他们的“坏”可能并非出自本意,也可能他们确实会有改变,但当爱情结束时,受到伤害的永远是被操纵的“好人”。

  听话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可能更多

  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人性的核心在于内部有一个“本能的内核”,它希望摆脱外界控制,朝向满足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方向发展,成为自己支配自己的人。人总是希望实现自己的需要,因为只有本人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只有当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这个人才不容易出现问题。在变化的世界中,人经常进行选择,如果能遵循自己的内在需要,忠实于自己的本性,做出与自己需要相符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是真正心理健康的人。——yjbys.com

  从小听话的孩子,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一个乖孩子”的`积极评价,常常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他们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经常是为了“不犯错误”。如孩子作业完成了,家长要求孩子练钢琴,这时,孩子真正的需要是和朋友一起去玩球,但家长多次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等,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乖孩子,就去练钢琴。结果是:他得到了“真是个好孩子”的表扬,但自己玩球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没有满足的愿望使他内心产生缺憾。但听话的孩子,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缺憾的,否则就成了不听话的“坏孩子”了。听话的孩子,往往通过压抑和忽略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没有满足的愿望。压抑也好,忽略也罢,并不是真正的需要就不存在了,这种需要一直在躁动着,在试图寻求满足,但却总也得不到。我们试想,如果一个人真正的需要总得不到满足,他的快乐和舒适从何而来?因此,这样的人会问题多多。——

  从小听话的孩子,常用顺从去满足长辈,长大后,甚至用讨好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正性评价,他们选择行为时,特别看重自己的面子,常以证明自己是“好人”、“正常人”为标准,这是一种虚假的自体发展,这种顺从,造成与人性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所以,过于顺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个人真正的需要常常是缺失的,在与别人对比中,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有明显的自卑心理,他们喜欢通过从众的方式来选择行为,是为了别人眼光而活着的人,他们过着孤立虚假的生活,与人建立虚假的关系,不能自然地活动,缺少真实感和生命意义感,因此,对于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而言,“顺从听话”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的标准!

  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认识自己,要解决此问题,重点在于让他们领悟到:是什么原因使自己保持了现在的这种行为,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真正需要。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缔造者,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选择负责!

  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学生N,12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给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

  案例分析

  本人认为,学生N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N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因素。由于学生N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接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的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N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个人因素。学生N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三、他人因素。由于学生N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N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的“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N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承认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的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N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N的闪光点,对案主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N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大学爱情缺碘缺钙还恐高

  “象牙塔里的爱情,是到了该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点击着网友们送别郑楠的留言,吉大研二女生小茜若有所思。

  在大学待了6年的小茜,对校园里的各色爱情见多识广,在她看来,校园爱情表面上琳琅满目,实质归纳起来不过四大类:甜点式、体验式、快餐式、饭卡式。

  甜点式爱情,顾名思义,有甜蜜的味道,可以共同分享轻松与愉快,虽然诱人,但不过是生活的点缀、情绪的调剂,并非像正餐那样每日必需,也无需承担太多责任。

  “这类爱情一般还比较纯,源自对异性某些方面的好感,两人随缘而行,对未来有一定期冀,如果经营得好,有可能开花结果,但多数会以伤感分手告终,因为这类爱情经不起风浪,当双方意见发生严重分歧、一段时间内对对方疏于关心或包容,特别是当面临就业去向不一致等现实问题时,往往难以为继。”小茜把自己本科时的恋情划分到了这一类。

  吉林工商学院的小张对甜点式爱情很认可:“现在就业压力好大,将来两个人很难走到一起,不敢相信爱情比工作更可靠,所以不敢也不能给对方什么承诺。只要在一起时,两人都快乐开心就好。”

  国内一家知名门户网站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校期间,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恋爱的?”受访大学生中,有43.65%的人回答“无过多考虑,走一步算一步”,14.64%的人声称“玩玩而已,反正没啥损失”,还有7.86%的人表示“纯粹为了积累经验”。在小茜看来,前者可归纳为甜点类,而后两者均为体验式,即“练爱而已,并非真正的恋爱”。

  “大二时,若没有牵手的男友或女友,会被很多人误以为有毛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个‘练爱’对象,既能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又能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恋爱经验,何乐而不为?”法学专业大三的小陈,不隐讳自己是体验式爱情的实践者。

  “有人说,大学里不谈场恋爱,大学就白上了。谁都想尝试一下爱情的滋味,但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多数都是无言的结局。所以校园恋情重在参与,重在过程,玩的就是心跳,要的就是感觉。”长春大学的小王,也是“恋爱实验论”的拥趸,他对校园爱情江湖中盛传的一句话津津乐道:“爱情老手,通常不会轻易将恋爱谈出结果!”

  快餐式爱情,被小茜定义为体验式爱情的衍生品种:“当满足了对异性的好奇心,获得了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可以过把瘾就死,用不着‘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我一位师哥,一年内换了3个女友,有的从恋爱到分手只有两个月。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状态没了,缘分自然就尽了,现代社会生活频率这么快,谁还在乎天长地久,只要自己曾经拥有。”长春大学的小王说。

  快餐式爱情并非全以男生为主导,女生中“换男友如换衣服”的也不乏其人。吉林动画学院一位二年级女生说得理直气壮:“恋爱中有个著名的‘麦穗理论’,在一片密密麻麻的麦地里,不多摘几株比较比较,怎能保证最后到手的是一粒硕大丰满的麦穗?再说了,女孩子的青春就这么几年,一晃即逝,现在不抓紧时间利用,以后机会越来越少。”

  “饭卡式爱情”一词的灵感,则来自于小茜去年在水房门口听到的一段女生对话。甲女问:你现在每顿饭几乎都由男朋友埋单,合适吗?乙女答:你没听说过“校园爱情12条黄金定理”吗?第6条是:做个智慧的女生,要懂得如何去爱一个男生和他的钱!甲女惊讶:那他没意见吗?乙女淡然:男生需要的是巧克力花生架,女生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饭票,各取所需嘛。

  “受环境影响,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现实,女生爱才亦爱财,男生重貌亦重对方家庭背景与实力,校园爱情已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物质因素。”小茜认为,凡是功利色彩占上风的所谓爱情,都可划分到饭卡式这一类。

  “我本来就是专科生,不能找个穷男友,否则将来我们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女大学生直言不讳。不过,对于郑楠的爱情故事,她仍然很钦佩:“我这校友太伟大了,从没向男友索取过任何东西,甚至为了男友不惜自己的生命!”

  “要是多有几个郑楠这样的女生多好!”长春理工大学的小江,感慨万千:“我室友交了个女朋友,人长得确实漂亮,就是太费钱,吃饭、零食、衣服……每个月都把他搞得精光。”

  “现在男生谈恋爱,大多是要靠钱砸。女孩怎么追?出去玩啦、购物啦、浪漫啦,什么不花钱?”吉林财经大学的小赵也叹息,“现在像郑楠这样纯真的女大学生太少了,我要是遇到这样的女孩,一定娶回家!”

  “和郑楠的爱情相比,四大常见校园爱情都不同程度患有碘缺乏症、钙缺乏症和恐高症,需要补充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小茜颇认真地说:“谁也不愿生活在一个没有真爱的悲惨世界里,所以,无论男生、女生,都应从自身做起,争取让每一份爱情都更坚韧,更真诚,更有钻石一般的质地。”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突然想起郑楠的QQ签名:“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只要坚持,哪怕无法在这个枝头开花,但却能够在另一处叶子下结出果实。”郑楠的钻石爱情虽然未能在自己的婚姻殿堂里开花结果,却在很多大学生心中开出了别样花朵、结出了别样果实。若地下有知,相信郑楠会含笑九泉。

  从男生选秀看异装癖心理经治疗

  男版LadyGaGa、男版“范冰冰”孔铭、“萝莉”风格男生尚晨,最近娱乐圈男性选秀活动真可谓“阴风”阵阵,一头长发一席短裙就连声音也很柔美的“快乐男声”参赛选手刘著更是将这股“伪娘”风吹向极致,人送封号“著姐”,网络上再掀热论高潮。异装癖?异性癖?变性人?网友将各类心理概念混为一团,着实分不清楚。

  异装癖≠异性癖 ——

  异装癖、异性癖都属于性心理障碍,但两者有着明显区别。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联盟委员、心海榕心理机构心理咨询专家于东辉介绍,异装癖是对性别认同的混乱,“比如有这样一位患者,父亲早逝,家中都是女性:妈妈和两个姐姐,小时候看到姐姐穿裙子涂口红,总喜欢模仿,大家看后并没制止,反而觉得好笑,长大后高考,该患者感觉压力很大,突然想穿裙子涂口红,缓解压力”。于东辉说,这类人通常受到童年创伤影响,性格内向甚至自卑,在遇到压力或困境时,认为还是做异性好,将自己装扮成异性,能得到周围人的肯定或关注,自己也能从中获得舒服感。整体上,异装癖者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处于混乱状态。

  而异性癖又称性别转换症,是性心理身份或性别意识的颠倒,生理解剖上完全正常的人在心理上坚信自己属于异性成员。例如“快乐男声”参赛选手刘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不属于‘伪娘’,我觉得‘伪娘’穿女装是出于兴趣爱好,我不是出于兴趣,我只是觉得自己这样穿才自然。”关于易性癖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环境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如有的父母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于是将其当女孩养,给孩子扎辫子、着女装、取女名,使孩子的性身份识别发生障碍。

  关注12岁青春期之前的性意识建立

  在异装癖、异性癖的形成中,12岁青春期之前是个关键点。于东辉强调,父母们在这个时期应多加关注。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男女有别”的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异装癖心理治疗可恢复

  异性癖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患者多依赖于心理治疗,变性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平衡,但也有资料报道有人术后后悔,且手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给病人造成许多痛苦。于东辉介绍, 相对而言,异装癖多数不需要做变性手术,其治疗主要通过心理手段,而且要找到童年创伤形成的关键所在,进行治疗,治愈的比率较高。

  大家熟知的“泰国人妖”,有的是迫于生计有的是异性癖或主动或被动的从小就进行女性化训练并服用雌性激素,到成人后发育成“变态”男性(部分是变性人),他们多数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此外,于东辉强调,不要将同性恋和异性癖、异装癖混为一团,同性恋主要是生理性的,而异性癖、异装癖主要是心理性的,ApA(美国精神医学协会)于1973年已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诊断列表(DSM-III-R)中去除。异性癖、异装癖则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治疗。

  婚恋心理:为何27岁女人最愁嫁

  调查结果——

  在婚恋网站的会员中,哪个年龄阶段的单身男女人数最多呢?——

  我们对征婚会员按年龄进行统计,发现39岁的男性和27岁的女性分别居首,在女性会员中,仅次于“27岁”的人数则是“26岁”女性,而让我们一直认为是“老大难”的高龄女性(35岁以上)则排名在前五名以外。

  这个结果让人吃惊。看过有关医学报道,说女人27岁是一生最漂亮的生理阶段,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难道是出于对自身生理状态的高度敏感,要在27岁美丽将要逐渐逝去之前会特别着急把自己推销出去吗?

  各家说法

  在网站留言板上,针对这一调查,两名不同性别的会员留下不一样的分析,十分有意思。

  女性会员:

  25岁以前不着急,自己还是个孩子,有些人还在上学呢,结婚这事着急什么?30岁之后,反正也错过最佳生育期,还不如认真想想下一步该如何走,结婚这事着急也没用。唯独在25至29这个阶段,周围有人结婚有人生子,家长开始操心相亲,结婚的危机感觉最大。

  男性会员:

  27岁左右的女人不好接近。她们一般有点经历,多少谈过几次恋爱,没有自己事业,但知道市场行情。又不像30岁女人,自己年龄渐大条件也会适当降低。我相信27岁的女人都有诚意成家,奈何要房要车要前途,有的还要身高学历,一样都不想少。

  案例

  身边一位36岁的钻石王老五着急结婚,开出的征婚条件对年龄的要求是:最好是30出头的,实在没有合适的,再考虑20出头的。

  “哦?这是为什么?30岁的女人反而比27岁的女人要好?”

  “当然啦,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两口子总要年龄相近一点,才容易有共同话题和价值观吧?要不一起回忆童年往事,看过的动画片都不一样!”

  “那为什么26,7岁的女人不可以?”

  “如果实在找不到年龄相近的,那么干脆找个年轻漂亮的,慢慢按照自己的要求培养。26,7的女人有些见识不好糊弄,又没发展完全,太麻烦。”

  这真是男人的心声吧,现实却又不无道理。那么,为什么27岁的女性为什么成家的欲望最强烈呢?

  在心理学中,人的一生中不同阶段需要处理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其中,18岁到25岁需要完成体验爱情和亲密关系的任务(“亲密对孤独”阶段),之后一直到中年则需要完成养育儿童或帮助下一代的任务(“生育对停滞”阶段)。27岁的女人开始进入“生育对停滞”阶段,想当母亲的心理需要逐渐强烈。

  婚恋市场为何27岁女人最愁嫁

  因此27岁女人的感情都是有的放矢,浪漫不再是感情的第一要求,安定、富足是此阶段最明确的要求。在网站27岁的女性会员中,征婚要求一般是:35岁以下比自己大一点,经济上要比自己好一些,最好有房子可以安家。学历和自己水平比较接近的,看重对方的涵养:有修养比较好。对外形的要求一般:“外表普通即可,太帅的不安全”。

  要求很实在,但问题也正在此:“35岁以下”、“学历和自己差不多”和“最好有房子”要同时满足比较困难。因为,已经有房子的男人不是家境特别好的,就是很早出来做生意学历不太高的,而与27岁女人年纪相差不大学历不低的男人,有房有资本的着实不多。这样的要求列出来,男人会看到你欲嫁的真心,但也会自惭形秽,自打退堂鼓。

  如果你正是26-29岁之间的女人,那么你要知道,在婚恋市场中,年龄并不是越小越好,不必因为年龄的压力而惊慌失措,30岁之后的风光可能更美好;经验也并非越多越好,宽容心态比现实条件更能吸引男人的目光。

【什么是恋爱中的“救主心理”】相关文章:

恋爱中女人有什么奇葩心理09-21

飘飘然状态是恋爱中的“光晕心理”10-14

恋爱中女人的心理09-21

恋爱中的女生心理09-19

恋爱中女生的心理09-19

恋爱中男人的心理09-18

恋爱中的错误心理06-27

恋爱中的心理失衡06-27

女性恋爱中的心理分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