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资料

时间:2020-08-27 20:15:41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青少年心理健康资料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状况

青少年心理健康资料

  1.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依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全量表的测试结果及教师的评定分为三个等级:其标准分在1-55分之间者为正常;在56-64分之间者为心理健康有问题;在65分以上者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已构成心理障碍,需特别指导。

  从我们对781名中学生的测试结果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者有608人,占总体的77.84%;心理健康有问题的138人,占总体的17.67%;问题较严重的35人,占总体的4.48%。从而说明,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好的,正常者居大多数。但有问题和问题较严重者之和占了总体的22.15%,也是比较可观的,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势必妨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带来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的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素质及教育观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等,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此,我们要特别讨论的是家长的期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竞争意识也在增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使孩子和家长之间时常产生矛盾与冲突。其结果是许多孩子由于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压抑心理,有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最难以交待的是家长”;有42%的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不符合本人的实际”。有一个高二男生,在测试中,心理健康有多项指标存在问题,有的甚至问题较严重。经与家长和本人交谈了解到:其父对该生的希望很高,要求十分严厉而该生感到其要求不符合本人的实际,自己难以做到,可又不敢公开与父亲冲突,所以把不满压抑在心里,有时转向同学发泄,冲动性很强。从而又遭到教师的批评,父亲的惩罚,由此加重了不满和恐惧感,直接影响了身心健康。可见,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在没有转化为孩子的内心需要,甚至与其需要相冲突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精神压力,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次是学校教育因素。心理卫生专家们认为: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周围环境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其中,学校在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 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必然引起我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校的主要工作仍是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使学生无法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有些学校的校风、学校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方式,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都会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再次是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学生正处于情绪浮动较大的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骤然变化,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矛盾。加之,整个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新旧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更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强烈撞击,人们竞争意识的加速,新闻媒介对现实问题的曝光等等,都使处于敏感期的中学生出现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

  2.中学生各分量表心理健康水平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是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八个分量表的测试反映出来的.。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它们各自独立,有其自身的评分标准。根据各分量表的诊断结果和教师的评定,我们把健康水平定为正常、有问题、问题较严重三等,结果见下页表一。

  表一结果表明,在各分量表的测试中,心理健康水平居正常者均在70%以上,占大多数;心理健康有问题者占总数的2-14%左右;问题较严重者占总数的2-12%左右。可见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同侧面的问题,反映出的程度是有差异的。从所绘的图中看到(见下页图一)中学生在自责倾向上有问题和问题较严重者最多,这一部分占总体的26.88%;对人焦虑有问题和问题严重者占总体的21.63%;居第二位;身体症状有问题和问题严重者占总体的20.49%,居第三位。

  所谓自责倾向是责备自己,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我鄙视,自我轻蔑。中学生自责倾向居心理健康问题之首,主要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中学生生理上正处于急剧变化的青春发育期,使他们倍感心理上的动荡不安;自我意识的发展 又使他们增加了更强的成人感,他们从思想上要求独立,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意愿、需求,而不愿受到大人的干涉和指责。但由于他们自身仍带有很浓的孩子气,还不能凭个人的能力完全独立,他们的想法也往往与家长和学校教育、社会要求不一致,为此,他们试图以反抗来达到自我的需求和愿望的满足,其结果却常以失败告终,反而遭到成人更多的批评甚至惩罚。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失去了成人对自己的信任和爱护的体验,既可能转向对家长和教师的“憎恨”,也可能把“憎恨”的目标转向自已,形成自责心理。自责倾向掩盖着敌意和攻击,是一种对所失去的别人对自己的爱的不安的表现。这种不安既可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也可潜藏于内心,慢慢形成一种对自我的不信任,自我鄙视的软弱性格。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就有20%左右的学生感到“自已没有什么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1.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3.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大全

4.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内容

5.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峻

6.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7.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策划

8.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名录推荐

9.[心理健康]高三励志:七招缓解高考考前焦虑

【青少年心理健康资料】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文04-27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08-31

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2-18

青少年怎样保持心理健康08-1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12-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介绍10-30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05-26

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09-05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08-21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