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时间:2022-10-14 11:54:52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人们拥有幸福生活的保障,那么如何增进心理健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供大家参考。

浅谈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1 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1.1现状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2.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带球进攻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注意的范围就比较广,既要高速带球又要防止被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的感情。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根本满足不了上述的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需要。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漫漫地得到提高。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2.3 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2.4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2.5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去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2.6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2.7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通过体育运动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项目的选择以学生感兴趣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属于体育治疗手段的游戏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团体辅导中更为常用。学校体育可以利用不同强度和速度来消除患者的心理的心理导向。

  3.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

  3.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以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3.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对急噪、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以及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足篮排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

  3.3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而多样性是需要通过多选择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3.4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而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60—90分钟也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

  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二

  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是精神健康同样重要。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如何改善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

  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呢?

  1、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有助于让大脑保持繁忙,将压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2、睡眠很重要

  许多人都有睡眠的问题,有些事甚至有严重的失眠症。睡眠时间的减少会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健康问题。每天睡眠至少要保证7个小时,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3、选择健康的食物

  饮食质量对心理健康影响很大。由于无法获得健康的食品,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心理健康症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吃富含营养并有助于维持大脑健康的食物。另外,避免加工食品和快餐,并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多吃蔬菜。

  4、树立自信心

  尊重自己,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自尊心强的人拥有更好的社会关系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而自尊心不强的人更容易遭受负面情绪和其他心理问题的困扰,例如焦虑和沮丧。

  5、要有感知之心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经常看到自己生活中的消极方面,这使自己处于更加沮丧的状态。要摆脱负面情绪,请对生活中的所有美好事物心存感激,特别是对别人的帮助更要感激,还要尽自己的可能去帮助别人,服务社会。这将让自己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让心理更健康。

  6、锻炼

  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大脑。运动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法,每天锻炼可使人保持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分泌一种称为多巴胺的快乐激素,让人心情更好,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7、经常去户外

  每周都要有一定的户外时间。户外有新鲜的空气,阳光也可以提供对身体很重要的维生素D,这些对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人融入大自然时,可以缓解压力,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有很多表现,比如绝望,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精力不足等。摆脱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方法,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与朋友和家人多交流,表达和分享情感有助于释放压力并放松心情。

  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三

  1、如何增进心理健康

  多阅读有关自我调节压力的书籍,提升自己

  心理问题是一件重要的事,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每天规定相应的时间来阅读此类书籍,有利于改善自身,有利于调理身心健康。

  多增加户外运动的活动

  利用周末时间放松自己、调节自身。自己心理的压力要通过打羽毛球、打篮球等活动,来慢慢调节,切忌盲目瞎想。凡事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躁或者浮躁。

  可以向好友或者家人倾诉自己的压力

  倾诉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朋友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你的压力,还可以开导你,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负担,从而使自己不那么累。

  2、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献爱心活动、先进人物报告会等多种途径来陶冶情操,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广泛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更好地发展自己。

  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健康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正确看待困难,从积极的角度面对并解决问题。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等释放自己,从而调整心情,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找到不利因素中的积极因素,善用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解决问题。保持美丽心情,可以让我们开心幸福每一天。

  懂得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

  我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解铃还须系铃人”,良好的自我调适和助人自助才是解决心理困惑的最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己、有效调控自己以及努力追求自我实现,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合理认知、情绪转移、换位思考等等。

  3、怎样让自己心理健康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恰到好处的反应,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友好相处,人际关系和谐;

  能站在他人和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的实质,能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从而做出恰当的行为同时满足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面对外界的事情,能做出正确、积极的反应,有成熟的认知模式;

  当遇到挫折或令自己不满、对自己不公的事情时,能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带情绪的表达,充满理性地行动;

  当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时,能集中精力去关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将眼睛盯在他人对待自己不好的行为上,一切向内看;

  让自己变得简单快乐,有什么合理的需要,直接表达,让自己少一些面具,少一些纠结,这样就能保持心理健康。

  4、怎样让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形成良好的认知模式,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不歪曲事实,不主观臆测,不以偏概全;

  遇到不良刺激,能关注内心的感受,多关照自己,向内看,而不是责怪外界对自己的不公、伤害或打击;

  能善解人意,理解他人,体会他人的难处,多站在对方考虑问题,有了理解,就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心生慈悲;

  能注意看问题的视角,要全面,不能只站在某一个角度,学会将自己、他人、环境纳入一个统一体去关照,注意多方利益,实现共赢;

  多一分淡泊,多一分宁静,不外求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物质条件或权益,知足常乐;

  多注意自身的修炼,内心圆满了,跟什么样的人都能很好相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有愉快幸福的感受;

  独处时不寂寞,与他人相处时,能恰到好处,让人愉快,对自己的探索和对世界的探索都能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就能做到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促进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11-24

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08-27

看心理暗示如何促进心理健康08-25

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08-15

乒乓球如何促进人们的身体与心理健康04-28

如何利用动画片促进幼儿心理健康09-16

浅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08-12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11-15

浅谈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