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焦虑症

时间:2020-10-10 20:26:52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焦虑症

  感觉儿童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所以也不相信他们有焦虑症?下面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焦虑症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而惶惶不可终日。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早期即体验到不稳定的家庭生活的儿童更为焦虑,倾向更富于攻击性和反社会性。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又给予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少年儿童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大约50%的焦虑症患儿的`单卵双生者有类似的诊断。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历史,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由急性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等;三是生理反应。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 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而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但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而总是不高兴,不满意。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如幼儿在改变抚养环境后变得更好哭,无生气,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浅,睡眠不宁,易惊醒,夜惊,排泄习惯紊乱,如尿床、便裤。有的患儿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学龄儿童焦虑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颤,说话欠流利,还有的焦虑儿童表现为拒绝上学,逃学,离家出走,在外游荡即所谓焦虑的外显行为。焦虑症时的生理反应现象比较突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所产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口干。头晕。恶心、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遗尿、遗粪、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以上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动在焦虑中均可出现,但以前者为主,当焦虑发作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患儿可出现高度的激动状态。在某些焦虑、紧张、恐惧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昏厥现象,这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原因。

  【附:警惕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是指当儿童与父母或抚养人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

  主要表现:

  1.因不愿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想或拒绝去幼儿园(上学),或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宁愿呆在家里;2.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反复做噩梦,内容与离别有关,以致夜间多次惊醒;3.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分离时或分离后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4.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无相应躯体疾病。

  病因:

  1.遗传因素患焦虑症的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2.亲子过分依恋孩子平时一直与母亲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特点。一旦与母亲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3.生活事件影响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重病或死亡等。由于分离性焦虑与幼儿不愿去幼儿园很相像,容易与不愿去幼儿园相混淆,而被长期忽视,其结果不仅影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且可发展成慢性焦虑,影响情绪发育及学习。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大多有哭闹、不肯吃、不肯睡等现象,但几天后即见好转,因为其哭闹的原因是害怕陌生,不适应新环境和陌生人,几天后熟悉了,哭闹也就好转。他们虽然在幼儿园哭得很凶,但回家后就很开心,也不会做噩梦,分离性焦虑的原因是担心与父母永远分离,担心天灾人祸使父母与自己永不再见,症状持续4周后仍不好转。

  如何预防:

  一旦发现分离性焦虑障碍,要立即停止上幼儿园,请儿童心理医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幼儿园,加重焦虑发作,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预防:1.从小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们接触。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多些玩伴,培养他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孩子在集体的环境中受欢迎,感到愉快,为将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避免发生焦虑打下基础。2.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理的习惯,如吃饭、穿衣、洗手、洗脸、大小便等,如果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将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而会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3.在去幼儿园之前,经常给孩子讲幼儿园的生活,告诉他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会很好玩,还可以在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同时还经常带孩子去日后准备去的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那里的环境,让他看看别的小朋友们是如何愉快地在那里做游戏,滑滑梯,学儿歌等,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而产生向往。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4.在家先练习与妈妈分离,让孩子逐渐习惯妈妈离开的感觉,比如当孩子自己来到另一个房间时,妈妈不要马上就跟着,让他单独呆一会儿,过一会儿再进去,日渐增加这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

【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焦虑症】相关文章:

关注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07-02

绿色通道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践报告12-01

谨防儿童的心理焦虑症07-02

如何关注猫咪的心理健康06-30

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06-28

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12-28

关注儿童的心理行为12-27

何为儿童心理焦虑症07-02

关注心理健康黑板报07-20

考试焦虑症儿童心理测试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