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0-10-29 16:15:01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父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那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对待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开始,在过完一个热闹的新年之后,同学们都背着书包怀着高高兴兴的心理返回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然而,对于有的孩子而言,回学校上课似乎艰难了起来。当他们兴冲冲地返回学校报到时,却发现被学校“开除了”,本应现在回到课堂的他们却被拒之门外。

  新学期伊始初中生双双被学校拒收

  陈海是白云区一民办中学初一的学生。父母都是江西瑞金人。十几年前,父母从江西来到广州,做起了副食批发的生意。陈海也因此在广州上学。平日里,父母因生意繁忙,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这学期开学,当父亲带着陈海去学校报到时,令他诧异的是,财务处不愿意收取小海的学费,理由是上学期其孩子表现不好,学校已经决定不再接收其入学。“如果不要我的孩子,为什么上学期结束时不通知我们一声,现在所有民办学校都开学了,哪有学校愿意接受啊。”才读初一的陈海面临失学之虞,父亲非常焦急。父亲去了学校几趟,甚至和老师们吵了起来,但仍然没有效果。

  班主任孙老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拒收陈海是因为上学期他参加了校外的一个勒索团伙,在班上收取同学的保护费,造成了恶劣影响。“有七八个学生写书面材料投诉他,甚至有家长哭着到学校反映情况。”孙老师称,校方如果不劝退小海,就会影响学校的校风和招生。“我们是民办学校,不收取他的学费就可以不让他来读书。”

  昨日上午,陈海父亲再次来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时,亲戚打来电话告诉帮陈海联系了老家的一所学校。尽管陈海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必须乘上昨晚的列车返回江西老家,与广州说再见。无独有偶,朱女士从2007年开始在广州从事服装生意,常常出差在外。生意忙碌的她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送儿子刘强上了一所公办的体育类寄宿学校。初一下学期开学,朱女士送儿子到校,校方却告诉她,刘强旷课太多,成绩不好,纪律性不强,因此予以劝退。朱女士甚至央求记者帮其联系学校,“花钱不在乎”。

  学校、家长互不理解的背后

  班主任孙老师称,虽然多次向其父母反映,但他们一直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这让学校没有良策教育小海。“学校周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团伙呢?孩子在学校出的问题,学校有责任负责,而不是开除学生。”陈海父亲同样表达不满。

  另外一所公办学校开除刘强的态度更为坚决。朱女士称,原因是有一次小强上课睡觉被数学老师责骂,性格内向的小强跑出了校园。朱女士还表示,当她带着儿子向老师道歉时,老师要求小强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否则便不接受。之后朱女士只好时不时地给孩子请假,让其在家休养。一学期下来,除了刚开学上的那9天课,刘强大部分时间竟都是在家度过的。朱女士将只上9天课的责任归咎为“老师不够宽容”。

  “两个孩子被拒收的深层次原因是‘精神留守儿童’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信力健告诉记者,“精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社会转型期中崭新但严峻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时期,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在城镇,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交由祖辈、亲友、保姆乃至老师代养的“精神上的留守儿童”正逐渐显现,并衍生出一系列崭新但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深思。

  避免悲剧要防微杜渐

  与农村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学习生活环境艰苦不同,这些城市“精神留守儿童”一般不会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而且有较为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他们由于被过度保护,物质生活满足过多,以致精神上存在了巨大空虚,使他们独立生存能力在不断下降,并诱发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曾对本报记者说。

  社会转型期下,除了城市化带来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疏离”外,还产生了“心理疏离”。“当下的大部分青少年,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或者亚健康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支撑性的人际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说。

  他根据自己的一项调查课题,在有关“遇到问题你会最先告诉谁”的调查中,美国、日本青少年均把同性好友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就是母亲;但在中国,第一位是同性好友,第二位是异性好友,第三位才是母亲,而父亲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孙云晓说,一个孩子心理能健康成长,很关键的就是要建立起良性的、信任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伙伴关系,使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宣泄出来,情绪上得到缓冲。

  陈海小学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就读初中后便一落千丈。他告诉记者,父母没有太多精力与其交流,而身边同学多从该民办学校的小学部升入,自己从别的学校考入,一直以来就非常不合群。

  虽然陈海就读的是民办学校,父母也来自外地,信力健认为,政府有责任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学校开除了他,他就没有办法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应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公共需求。”“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更加重视儿童的精神留守问题,深入研究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策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转型。”

  延伸阅读:

  留守儿童的内心:爱与恨的纠葛!

  父母离开的时候孩子都没有多少印象,也谈不上爱与恨;

  “我是大概5 个月的时候被扔在外婆家的,一直长到13岁,在这13年间,我只见过我父亲一次,见过我母亲两次,都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只是隐约记得我见过他们,但是很模糊的样子,我当时好像还没读幼儿园,我爸让我叫他一声,然后给我5块钱,我拒绝了,从此再也没见过他,我妈我好像见过她两次,也没什么印象,我只记得那时候我外婆让我跟我妈睡,我万分不愿意,从此以后也没有见过我妈。在我外婆家的日子过的挺开心的,我外公外婆对我也算好,我感激他们。偶尔也会有人开玩笑说我的家不在这里,让我走,我会难过,我外婆当时教我唱歌,词大概是这样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却没有我的家,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很小不懂歌词,但每次我都难过”

  时间久了,孩子长大了,内心对于父母的缺席,会产生怨恨;

  “我知道不应该,可是你们缺席的这十五年,有些习惯已经深入骨髓,有些你们看不惯的,不喜欢的行为已经融入我的灵魂。

  五岁那年,我成了现在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小时候不懂父母为什么远行,只知道追着轮船的巨轮,沿着河岸,喊着爸爸妈妈,一路奔跑。现在的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钱”。我的不堪回首的童年换来了十五年的学费、生活费、以及现在我所居住的房子。我知道不该埋怨,却免不了遗憾。

  这十五年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八年。两个老人,三个孩子生活在一套三室一厅的小瓦房里。奶奶不是个好脾气的人,我们从小就是一个犯错,三个受罚;奶奶不识字,我们就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应付交差;因为是女孩子,八岁的我就习惯了在河边洗衣,破旧的厨房做饭的生活。

  小时候生病了是会被骂的,所以生病了,总是忍着,它自己慢慢就好了。被其他孩子打了,也只有自己扛着。被邻居的狗咬了,也不敢吭声,被发现了,就一顿骂。

  现在躺在床上回忆童年,没有一件来自父母的生日礼物,没有一张和父母的合照,没有父母的童年,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怀念,该如何向朋友说起。”

  留守儿童的成长,更像是内心的一道伤疤

  留守儿童的成长,就像一株野草,风吹雨打只能听天由命,因为,大树并不能给我遮风挡雨,更像是野生藤蔓一般,遇见个树杈就往上爬,想爬的更加高一点,想缠绕的更加紧一点,只是希望能早点看见父母的脸。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在外婆或者奶奶家度过,那会儿还小,不太会记事。也不知道父母离开时什么样的滋味,有些大人会戏谑:想爸爸妈妈吗?他们都会倔强的回答:不想。为了证明自己。还不忘加一句:一点也不想。这时候大人就会放肆的大笑:这孩子可真奇怪,连爸爸妈妈都不想。但是,没人会懂他们内心深处的痛。因为爸爸妈妈,就是他们儿时内心的痛。

  然而事实却是父母背景离乡已是既定的事实,他们能做的是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曾经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也怨恨他们的父母,等长大了想想,你愿意背井离乡去拼搏流汗吗 ?他们也不是去享受生活。如果你要怨你的父母,不如怨残酷的现实,钱是生活的保障,那些出去的的父母,只是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0-31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处理07-13

农村留守儿童的5个心理问题07-10

5招教你攻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07-2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策07-10

春节留守族的心理问题07-31

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方案论文07-27

留守儿童的心理疾病07-16

春节留守族警惕的心理问题08-04

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或者可动员小伙伴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