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眼睛看孩子的内心世界

时间:2022-04-20 17:44:28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透过眼睛看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内心世界,身为家长的你能看透吗?下面透过眼睛看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透过眼睛看孩子的内心世界

  透过眼睛看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双目凝视,紧紧盯着一样东西或人,这时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轻易打扰。

  最好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所注视的事物也探个究竟,以备孩子发问,并可引导孩子,使他获得更多知识。

  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予讲解。

  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出做还是不做的决定。

  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定是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怕受批评。

  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说,父母可追逐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询的表情鼓励孩子说出真相。孩子承认错误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气,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诉他仍然爱他。

  孩子怒目而视,说明孩子认为父母处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满意。

  此时,父母不可压制孩子,应该反思究竟,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理服人。

  孩子目光轻松,眉飞色舞,说明孩子高兴。

  延伸阅读:

  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01

  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每个家长都应学会的方法,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站在孩子角度的沟通,才能让孩子信服。

  家长和孩子可以尝试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当爸爸或妈妈,爸爸妈妈当孩子。通过孩子的表演,可以看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好还是不好,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尊重孩子,以及孩子希望父母怎样对待自己,等等。

  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有时,孩子做出的选择或许令大人很难以接受,但是,请尽量尊重他们选择。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大人是理解他们的,得到尊重的孩子,也更容易去尊重大人。

  适时地肯定孩子

  自卑的孩子通常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经常得到肯定的孩子会更加自信,更容易敞开心扉。适时的赞美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不能盲目赞美,就事论事的肯定是最好的方式。

  尝试婉转的沟通

  遇到问题的时候,切忌用过于直接的方式对待孩子,应当给孩子一个缓冲,等孩子平静之后再进行沟通,慢慢地还原事情的原委,了解孩子的想法。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本意并不是坏的,只是用了错误的方式,直接的批评有可能会让孩子倍感委屈。

  每晚进行睡前聊天

  睡觉前是孩子最平静的时刻,也是最愿意敞开心扉的时刻,好好把握睡前时光,慢慢地和孩子聊天,不仅可以知道孩子这一天都发生了什么,也可以知道孩子很多真实的想法。

  多引导,多倾听

  每个人在和别人沟通时,都不喜欢别人打断自己的话,孩子也是一样。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倾听,不要着急插话,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也就不愿意再多说话了。

  通过孩子说话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语速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说话时的速度、快慢,其是最能反映心理状态的一种因素。父母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就可以从他们说话的语速有没有变化中看出来。

  有些孩子说话速度很快,能言善辩,有些则说话速度很慢,不急不躁,这些标志性的东西就是孩子性格的一种反映,因为一般说话快的孩子在性格上也比较直爽、活泼,而平时说话慢的孩子则性格较为内向,慢条斯理。但是,如果孩子突然改变了说话的速度,出现相反情况时,父母就要小心警惕,孩子必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仔细观察,以尽早地帮助孩子。

  我们这里仅从父母与孩子的谈话方式来说,当孩子的语速从平常明显缓慢时,有可能表示孩子对父母的谈话方式和表达观点有不满,以至于他们提不起积极参与的兴趣,只能是用放慢说话速度来消极对待。

  当孩子与父母谈话时言谈速度比平常快时,一般会有三种可能性: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观点很有兴趣,所以引起脑部兴奋,连带语速提高;父母谈论的话题涉及孩子的短处或孩子犯的错误,孩子想用快速的言语带过这个话题;孩子就某一事件希望得到父母夸奖。

  心理专家称,当孩子的'内心中有不安或恐慌情绪时,他们说话的语速都会变快,因为这样可以借着快速讲述不必要的其他事情来转移话题,掩饰和排解隐藏在内心中的不安情绪,从而可以躲避父母的怀疑及询问。

  所以,作为有心的父母,如果当你们发现孩子的语速与不同,甚至是相反时,一定要格外地关注孩子,因为他们心里肯定有事,或许会需要父母的劝解和帮助。

  通过说话的音调来了解孩子心理

  孩子说话时音调的高低变化也是其心理发生变化的明显表现。人在激动的时候,说话音调特别高,心跳加快,神经紧绷,甚至面红耳赤,无法调节心跳和呼吸,小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有什么需求没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从小声的哼哼变成大声地哭闹,这是所有父母都知道的例子,也是反映孩子音调变化的最好事例,这是他们从央求到大哭的过程,对应的心理就是从平和到急躁。

  当孩子在做错事被识破后,狡辩的声音必定会升高,他们单纯地认为用“大嗓门”压过别人说话的声音就是胜利,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采取大吼大叫、反抗激辩的方式来企图掩饰过失。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父母可能在教育中对孩子的方式是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父母就要考虑换一种教育方式了。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还是要降低声调,孩子反而会更听话。

  1、低音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感温和一些,也可使孩子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运用高音调。

  3、低音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光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急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一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早期教育低沉平衡的声调代表理性,用这样的语调说话,容易让人接受。父母如果懂得适时压低声调,可以使孩子很快接受劝戒,而且历久不忘。身为父母,如果想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一味用高压手段不是明智之举,反而只会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并不能对孩子有任何助益。

  通过说话的节奏来了解孩子心理

  在孩子的言谈方式中,除了语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孩子说话时充满自信,谈话的节奏为句与句之间比较紧凑,滔滔不绝;当孩子缺乏自信时,讲话的节奏则慢慢吞吞,伴有结巴。当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时,他们一般会用不肯定的语气进行谈话,很容易形成模棱两可的意思。采用这种谈话方式的孩子,通常不敢承担责任,常用语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都听您的”、“都行”等,这需要家长的注意,引导孩子多进行自主锻炼,放手让孩子独立。

  通过孩子听别人说话的方式了解其心理

  我们大人之间在进行谈话时,可以通过对方听自己讲话的方式来了解其心理,对孩子也可以用这一方法。如果你是细心的父母,就可以在谈话中观察孩子的反应,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并根据孩子的微妙回应来获取其心理的信息。

  据相关学家研究显示,当孩子对父母的谈论话题感兴趣时,他们会表现出认真听父母讲述的状态,一般常见的姿势有坐姿前倾,视线正视;而如果孩子对于谈话话题有表现不满和厌烦之意,他们就会眼珠乱动,视线发散,身体倾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说话和肢体语言来判断自己说的话孩子是否愿意听、是否听进去了,再做调整。

  在孩子聆听父母说话的过程中,一般有三种状态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认真程度,是“凝视”、“点头”、“提问”。

  第一,紧盯父母的眼睛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沟通状态。孩子心智通常比较单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非常认真的听父母讲。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在讲话过程中眼睛始终紧自己,那就可以继续向下说,因为这就代表孩子对你说的话正在认真地听着,此时的沟通效果很好,可以起到父母期望中的目的。父母可能还会发现,孩子的眨眼频率都非常低,这表示,孩子已经完全投入到父母的话语中。

  第二,在谈话的过程中,孩子大多数的点头行为表示他们正在安静地倾听父母的讲话,心态是很严肃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双方就某一重大问题沟通时。但是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有些“鬼精灵”的孩子会表面做点头状,但实际上在想其他的问题,这就要父母依据孩子的性格和眼神来加以判断。

  最后,完美的听话态度是,孩子能参与到谈话中来,并且时不时地提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孩子真正在用心听的同时,也在思考。只有思考了,才会提出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问首先需要给予鼓励,然后要仔细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参与心积极性。

  作为一个有心、用心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多观察孩子的表情神态,多倾听孩子的话语,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的小秘密,可以轻松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心得

  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作为幼儿园老师所要努力的方向。

  一、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每一个孩子都有需求,不但是物质上的需求、而且心理上也有需求,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或者实现不了。有些孩子心理上需要什么,一般人难以猜测,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犹如一面多棱镜,基本上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如何对孩子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地了解呢?

  第一,我们应该去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的需求往往挂在稚气的脸上,如我园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叫邹浩杰,刚来小班时由于语言能力薄弱,性格内向,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有一天,我看她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双脚不停地摩擦,一副快要哭似的表情,我见了马上问孩子:“是不是要尿尿了”,只见他点点头,原来孩子要尿尿了不会直接告诉老师或者自己不会主动去厕所,心理上带来了恐惧,之所以老师要学会观察。

  第二,师幼心连心。只有老师和孩子的心灵是沟通的或者相互关联的,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又如小朋友在玩桌面游戏搭积木时,那些胆怯的小朋友往往自己不会动手去拿自己所喜欢的积木玩具,有时候不声不响地双目注视着老师,心里好像在说:“老师我要玩xx玩具等”,因此,我会认真周到地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孩子的欲望往往在老师的耐心观察中得到实现,从而让孩子接近老师,相信老师。

  二、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不插嘴,不说空话等,这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犹如细碎的小事、繁琐事等,就像“大海捞针”式的,细心聆听,慢慢地去化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幼儿园开展的语言故事活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述和表现,发现孩子们会非常安静地聆听故事,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时,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倾听游戏规则,在音乐欣赏时,孩子们会用心灵倾听美好的音乐节奏,在科学探索中,如让孩子们听听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会仔细聆听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青蛙的呱呱声等。

  “倾听是心灵之茫;认真倾听能够折射出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给我们清新自然的心情。倾听是划破黑夜的流星;给我们带来惊喜。倾听是一朵不谢的花朵;它能绽放出一缕缕清香”。倾听是师幼间相互的,不但老师要细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且孩子也要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解示范,只有相互间的彼此倾听,才能正真领悟到倾听的必要性,只有彼此间的倾听,才能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桥梁,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平等

  “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作为老师的我,在倾听或者与孩子交流沟通时,蹲下来让孩子的目光与老师的目光保持平行,让孩子感到亲切,体验安全感,在幼儿园中与孩子保持平等的距离,耐心聆听孩子的童声,细心观察孩子的动静,用心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老师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及问候;你将会看到一个纯真无暇的童心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虽然这些思想都未成熟,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自尊、自信,在幼儿期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情绪变化多端,如果大声训斥孩子,会使孩子感到胆怯和紧张;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还会失去孩子对老师(或家长)的信任,不敢面对老师(家长),老师与孩子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平等和接近,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不能有歧视孩子的心理行为,如以前我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不但长得丑,而且全身都是“疙瘩”,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接近她,更不用说孩子跟她说话了,那孩子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挺可怜的,不过在幼儿园有位爱护她的老师,却始终不让那位“特殊的孩子”感到孤单,而是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温暖。为此我感到尽老师的责任了,心里感到欣慰。

  与孩子说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受老师的亲密,从而取得相互间的信任和尊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一种宽容,它可以容忍孩子因为天真而犯下的“错误”。蹲下来是一种心理姿态,它能使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肯定。因此,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交流,与孩子保持平等。

  四、快乐气氛、共促成长

  “教人就要从小教起,幼儿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濨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说。

  首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年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去摸透孩子的心理特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乐意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观点。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的东西也越多,在幼儿园中表现欲望也强烈,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明锐,要培养孩子的智商,那你就得给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

  其次,幼儿园要营造良好的快乐的氛围,让孩子自由创造,大胆想象,是给予孩子取得学习的教育契机,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如我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计中,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老师提供给孩子具有挑战性的材料,而且材料贴近幼儿生活,让孩子激起学习的欲望。有一次我运用卡纸剪成许多条形状,再提供给孩子人手一块模版,让孩子们进行编织,起先的时候,孩子们觉得编织有点困难,后来兴趣大大增加,在同一个区域中发现孩子们都会相互讨论和解决编织技巧,从而迎来其他区域孩子的羡慕眼光。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锻炼,特别是拍皮球孩子们兴趣较浓,在教孩子们拍球的同时,鼓励并引导孩子们运用单手双手练习和双手同拍两个球,逐渐增加难度,还教孩子们变换动作和队形,再加上音乐的节奏,孩子们经常意犹未尽。

  总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奠基时期,“只有下一代健康成长,国家才能日渐昌盛”, 极力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大地,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巧妙设计,并能运用周围环境资源,收集废旧材料,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乐趣;在玩中锻炼自己;在玩中探究和发现,让孩子正真地融入“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氛围,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透过眼睛看孩子的内心世界】相关文章:

《孩子的内心世界》推荐08-31

《孩子的内心世界》简介08-26

事业单位考试之透过题目看知识之公民的基本权利12-14

《照亮男孩的内心世界》推荐09-05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09-24

如何透过经营看管理10-17

浅谈耻感文化与人的内心世界11-10

HR如何透过经营看管理10-13

透过股市心理,来看看你的生活状态10-12

透过考研英语大纲做好备考对策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