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2-12-20 09:39:25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下面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是心理自闭,孤僻不愿意交往。

  学校生活是学生建立和发展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但这一时期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孤独、不合群。有一个初二年级男生的家长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问我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孤独、更好地融入集体的问题。信中说,他的孩子性格到了初中后越来越孤僻,因为没有一个朋友跟他玩,总觉得孤独,可也不愿意跟同学们玩,常对他妈妈说:“我觉得跟同学玩没有意思。”因此,常常不愿意上学,放假后返校总是愁眉苦脸的,其实在家也是一个人待着的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讲,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常常会产生心理闭锁,使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从客观上讲,可能是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造成的。随着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与增多,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逐渐单元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孩子间的接触机会也就减少了。同时由于学校也不太注意组织集体活动,父母又忙于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们很少有机会一起去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再加上一些家长从安全方面考虑,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负、怕丢失等,不敢放手让孩子交往。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碍,不愿与人交往,变得胆小、羞怯、敏感,以至于性格孤僻。因此应先了解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从客观上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与同伴交往是孩子发展的基本需求,当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不仅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使孩子学到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通过交往,他们不仅能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二是不当交往,失去自我。

  问题从另一方面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护和发展同学友谊,同学交往成了自己一种无法承受的精神负担;有的则因为“哥们义气”而放弃为人原则,甚至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做人原则受到侵害而且自己内心又非常不满时,却不能或不敢理直气壮说出一个“不!”字,违背良知,失去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表现为懦弱、退缩性人格,缺少应有的勇敢、负责、率直精神,这已成为当前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成长问题。比如,碍于同学朋友面子,考试时协助作弊或者提供答案;同学约了打架、一起去网吧、一起抽烟等等,寻求刺激,等等。

  为什么很多孩子明知有些事不能答应去做还要去做呢?除了意志力缺乏、哥们义气影响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青春逆反心理,对成人的对抗和多同伴的认同和依赖,使很多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失去自己。

  三是同伴相欺。

  发生在初中、小学校学生交往过程中的问题还有欺负与被欺负的问题。欺负是少年儿童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经常受到欺负通常会导致少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涣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而欺负他人则可能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学生的欺负存在性别差别,主要表现为: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负,男生则更多地使用身体欺负。

  学生发生欺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或者在学校老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经常被老师批评甚至体罚,便把愤怒的情绪迁移到弱小的同伴身上,是对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映;有的是因为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比如肥胖、肢体残缺、结巴、讲方言等,便容易受到同学的欺负,这和家庭、学校教育片面有关;有的是因为模仿影视、电脑游戏中的情节、动作而去欺负弱小同学。有研究表明,欺负他人的儿童知道如何去伤害对方,如何选择逃跑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些少年儿童对对方的心理有较好的把握,但他们就是喜欢给别人带来痛苦。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

  四是男女生交往困惑。

  青少年学生的交往中,需要我们关注的还有男女生交往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有些细小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但在学生心里边却常常是解不开的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甚至就有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影响一生。有一个初二年级的小男孩写信给我,说最近不知道怎么的,很想摸一摸班上一个女生的手,他长这么大,除了妈妈的手,其他任何“女人”的手还没摸过。信中这位小男孩说,自己感到有这个想法很不好,所以不能对人说,但又确实有这样的强烈的愿望,所以感到非常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其实小男孩到初二,正属于青春萌动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性心理的唤醒,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算是不正常,而且他的这个想法好像也不能用道德的眼光来评判,说是该不该、好不好。但小男孩内心却有一种罪错感,无法对人诉说,那个愿望更是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因此带来内心的冲突和心理上的痛苦。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班级多组织一些男女生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在班集体活动中让小男孩有机会和女生接触,拉拉手,让小男孩获得到正常的男女生交往的体验,他的那种罪错感、神秘感也就没有了。但如果不能这样,小男孩就有可能在男女生交往上出现心理上的障碍,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的幸福。

  从心理发展来说,人到了这个年龄,都有男女交往的愿望。有一所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告诉我,他曾经布置学生写过一篇题为“我班上最好的朋友”,很多同学写的都是班上的异性朋友。其实,向往异性,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珍贵的内容,中学生正常的男女生交往也是其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在学习上开展互助,在生活上相互照顾,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同时,正常且正当的男女生交往,有助于男女同学自重文明。现实生活中,有男女生在一起参加的活动往往比只有男生或女生参加的活动效果要好。男女生相互之间起到了制约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向更加文明、高雅、高尚的方向发展。

  我觉得,与其把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看成是“早恋”,不如说是一种“早练”。而作为“早练”,就像完成某项作业一样,迫切需要成人,尤其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教育缺失,这种练习就可能出错。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性征发育基本显现,但由于自身认知的原因和社会开放的大环境的影响,对异性的好奇朦胧而强烈,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有时甚至难以自制。有一个初三女孩子对外校的某个男生产生好感,把这个男生的名字就刻在自己的手背上,为了表达心中的这种交往的愿望,她甚至大胆地跑到男孩所在的学校应把情书塞在男孩的手里。这种青春期异性交往冲动,很容易演变成性过错,而这种性过错,在初中阶段的发生的可能性往往高于高中阶段。有资料表明,12-15岁的青少年正是犯性罪错的高峰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可是在学校教育这方面却往往谈男女生交往色变,把本来很正常的男女生交往看得不正常,不是进行疏导,而是一味堵禁,而且是和家长联合起来堵禁,这样男女生交往就可能由正常的、公开的、“地上”的活动,被堵禁到“地下”。“地上”的`公开的正常的交往活动,我们是能够控制和引导的,但如果被堵禁到“地下”去,就很难控制和引导的了,就有可能变成不正常的了。这其实也涉及到我们教育工作者观念上的问题。由于观念上的问题,当前中学普遍存在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缺失现象,这方面的教育却让给了成人化、低俗化的流行歌曲、影视文学,这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这怎么能体现教育的先进性呢?这不能不说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悲哀。

  拓展: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1、孤僻心理

  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2、害羞心理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3、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4、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5、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6、自傲心理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7、干涉心理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

  8、敌意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社交心理障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以往的挫折;三观不正;个性缺陷,乃至人格障碍,还有就是缺乏经验,没有正常社交的途径。

【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1-01

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07-22

因离别产生心理问题07-05

考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及预防11-21

幼儿害怕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07-15

孩子心理问题产生根源08-31

盘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08-31

儿童受虐容易导致产生心理问题07-13

分析新的环境产生新的心理问题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