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的生活一半是焦虑一半是迷茫

时间:2020-11-11 10:28:30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刷朋友圈的生活一半是焦虑一半是迷茫

  你总是在刷朋友圈,而且刷得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吗?你知道这样给你带来了什么吗?刷朋友圈的生活一半是焦虑一半是迷茫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刷朋友圈的生活一半是焦虑一半是迷茫

  《新周刊》杂志在最新的一期杂志中选出了2016年的年度汉字:刷。该杂志解释道:2016年的年度节奏,是刷刷刷。

  这个结果,相信所有人都不意外。

  在这个人人都是“低头族”的时代,刷刷刷是一种全民运动,刷微信、刷微博、刷业绩、刷收视率、刷脸、刷存在感……

  刷的初衷是好的,为了社交更多,为了业绩更好,也为了获取更多讯息,但刷的内心是焦虑的,过程不再重要,更谈不上精雕细琢、打磨精良,只简单一刷,实现目的就好。

  就在这“刷刷刷”之间,我们的生活,变得急促而迷茫。

  这一年,对于个人来讲,如果提到刷,人们能最快想到的“宾语”是手机,每个人都在刷,无时无刻。

  职场人刷邮箱、刷工作群,看看客户的回复邮件有没有收到,老板的新指示有没有漏读;家庭主妇刷朋友圈,除了晒娃、晒悠闲,也顺便看看,生活的另一面,有没有自己错过的精彩;连年幼的孩子们也在刷,看看老师有没有布置新的作业,同学是否推荐了新的游戏……

  手机俨然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几乎代替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成为了新的底层需求。以致于我一个朋友在手机丢失以后,异常沮丧的对我说:“我像是丢了一个‘朋友’、一个‘亲人’。”

  这停不下来的“刷刷刷”的姿态,在满足了人们极速获取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愈发刷出了焦虑,刷出了迷茫。

  你是如何在“刷刷刷”间,变得焦虑的?

  移动互联网的美妙之处在于,将整个世界,用一个小小屏幕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以往要费力跑几个书店才能买到的好书,分分钟可以下载于手机屏幕;以往需要等到明天通过报纸才能读到的新闻,在分秒间通过微信、微博传给了每个人;以往数年都见不到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在瞬间通过微信,重新续上了彼此的链接。

  我们仿佛无所不能,信息也好、社交也罢,都通过一个简单的“刷”的动作得以实现,却也在这种简单与便捷中焦虑不断升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期望)与自我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当所有的信息以一种平面且极速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难免有一种虚妄的全能感产生:我可以读更多的书,知道更多的事儿,挣更多的钱。

  可是,那个“更多”究竟是多少?知识是学不完的,书是看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误以为自己全能,可以扛下所有事,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许,当能力与现实间有了不可逾越的差距,焦虑,便是注定的结果。

  几天前,一个读者留言给我,说是刚上班,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以“业绩为王”,每个人都很拼,他一路拼命“刷”业绩,可是不知道哪儿是终点。总有人下班比他晚,人脉比他多,人还比他聪明灵活,他甚至害怕起看工作群了,任何一个同事“成单”的消息都足以让他吃不下、睡不着,连呼吸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这大概是很多人焦虑的写照,前方总有目标,成绩没有终点,怎会不焦虑?

  这样的时刻,若能在自我期望与自我现实中找到些许平衡,知道自己能力有几分,又究竟想要做到几分,焦虑才有了解决的出口。

  越“刷”越迷茫?

  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中说:“隐性的焦虑就是人们不断的强迫自己分散注意力,逃避无聊,避免孤独,直到“困扰”本身成为问题。”

  这句话,几乎精准的描述了我们刷微信的心理动机。“刷刷刷”不会解决焦虑,反而越刷越焦虑,越刷越迷茫。

  你刚刚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想要大刀阔斧一番,一刷朋友圈,发现别人早已月薪十万,在金钱与职业规划之间摇摆,你迷茫了。

  你刚刚下定决心做个全职妈妈,陪伴孩子成长,却见闺蜜一身职业套装,妆容精致的模样闪着耀眼的光,家庭与事业之间做选择,你迷茫了。

  你刚刚下定决心走一条渴望已久的路,朋友圈里一篇文章“年轻人,你凭什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却让你犹豫了,在理想与现实间,你迷茫了。

  倒是那些不刷朋友圈,坚持一个“小目标”的人们,活得安心许多。

  曾有一次,约一个做公众号的朋友在咖啡厅见面,原本以为忙碌如他,迟到是必然的事,没想到,他在我到之前半小时就已经到了,安安静静的看起书来。交谈之后才知道,他至今保持一天一本书的习惯,所以随身带着书,有空便翻几页。问他为何这般勤奋,他说,是真的喜欢,也是多年来的习惯,所以,开公众号写文章,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还有一次,几个朋友见面,个个顶着黑眼圈,抱怨每天睡前跟“中毒”似得必须刷刷手机,上上淘宝,然后就停不下来的时候,一个朋友惊讶的说:“我说梦话都快变成英语了,你们还有时间刷手机?”这位朋友,刚刚跳槽到外企,英语是硬伤,于是,最近开始了疯狂的'密集追击,“刷刷刷”的日子,于她而言,太过奢侈。

  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充斥着清晰地目标和对未来的期许的时候,不会忍心在“刷刷刷”中消磨时光,上面提到的两个朋友,便是最好的例子。

  如何停止“刷刷刷”?

  “刷刷刷”的生活,结果太多,过程太少,焦虑太多,从容太少,有几个建议,帮你停止这样的日子,不妨一试。

  1、每天确定几个固定的时间,统一回微信。可以是早、中、晚各一个时间段,既不会耽误急事,也不必时时看微信,生怕错过了什么。

  2、增加“真实社交”。当有好友畅聊、或是依伴在爱人身边的时候,刷微信的时间自然少了。如果没有这样的亲密关系,不妨试着主动约朋友喝杯咖啡,打一场球,既能停止“刷刷刷”,还能在酣畅淋漓间,感受一份真实。

  3、培养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男生看球、女生逛街时玩微信的时间自然减少,所以,控制“微信成瘾”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更有趣儿的事儿。

  4、善用培养专注力的APP。有一些APP,比如“番茄钟”、“潮汐”等,可以设置时间段,清晰的记录专注工作的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手机上的其它APP自动关闭。如果有意克制“刷刷刷”,不妨尝试用这些APP做辅助。

  5、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小目标。哪怕是每天多读几页书,少坐一站地铁,或者只是早起给自己做一顿美妙的早餐,想做的事情多了,在“刷刷刷“中消磨的时光自然就少了。

  6、关机断网。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行,建议采用终极解药,偶尔的“切断”不会让你与世界隔离,反而能在清净间看清自己,也是美事儿一件。

  “刷”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在快节奏生活中获得某种目标的方式,但“刷”因为太过快捷,目标太过单一,鲜有美感。所以,在低头“刷刷刷”的时候,别忘了,抬头间,还有许多的美需要你用心雕琢、悉心浇灌才能得到。

  焦虑也好,迷茫也罢,放慢了脚步,找到了方向,若能再有“美的体验”相伴,定会迎刃而解了。

  延伸阅读:

  为什么你总忍不住刷朋友圈

  尽管社交媒体会让我经常焦虑,但我们还是会手贱心痒,忍不住去消灭小红点,去刷一刷、看一看。

  甚至在工作中,想喘口气,也是随手就拿起手机,希望能放松一下。在朋友、家人甚至爱人面前,有时也离不开屏幕,手不由自主地就伸向了手机,心里面有很多只小蚂蚁爬来爬去一样,这跟毒瘾发作前的感受接近了。

  按理说,在巴普洛夫训练狗的刺激—反应实验中,如果有坏的反应,狗下回就会逃离引发反应的刺激。那为什么我们看完社交媒体会不开心,却还是会对刷朋友圈和微博上瘾呢?

  好看、刺激是一个原因,精彩的世界和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消磨时间的娱乐。它让人放松,暂时逃离一下沉重的现实。

  另一个忍不住的原因则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恐惧——「害怕错过」的恐惧。

  总觉得朋友圈里会有有用的东西出现,不刷就害怕错过它们。

  日常中,我们也经常「害怕错过」,这并不少见。

  看了一半的书,索然无味,但也要坚持读完,害怕有用的信息在后半部分。

  翻了菜谱,碰到自己喜欢吃的菜,也好奇后面有没有没吃过的更好吃的美味会出现。

  两个时间互相冲突的讲座,都想听,就很难做出决定,去哪一个,都担心另一个会更好,害怕错的的那个是改变自己的契机,选定的那个只是讲了些知识和段子。

  年轻时选择另一半,把真爱都选成了备胎,最后变成大龄单身青年,过年回家要被逼相亲、结婚、生孩子,父母唠叨「别在大城市工作了,赶紧回来我们给你找个人成家」!

  这里面哪一点不存在「害怕错过」?

  他们的心态是担心后面还会有更好的,眼下的不一定是最好最完美的。

  解决这种害怕的办法就是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判断,希望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看看」,以此求得安全感。

  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害怕错过」的恐惧爆发在刷手机上了。

  牛津词典专门收录了一个在西方流行的词汇——FOMO(fear of missing out)来描述这个问题。而在中国,手机控也普遍遇到了这个问题。

  FOMO 原来说的是害怕错过社交活动。而现在,它的范围扩大了。在每天送到眼前的海量信息面前,人类的接收信息的脑容量却太有限。他们一边疲于查阅各类消息,寻找订阅、推荐、速读的方法,一边担心遗落掉一些重要的商业线索,或是身边人热议的八卦的故事背景。

  过去我们不知道就罢了,通讯录上的这些人,你的朋友、你的大学同学、你亲戚家的闺女、你的前同事、你工作中接触到的人,他们参加了什么活动,获得了什么露脸和学习的机会,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项目用了和你类似的思路结果意外大火了,你不在场,他们不告诉你,你就不知道,而现在呢?

  你会主动去刷朋友圈和微博。

  只要你一启动,不想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你可以沉浸在这种不断地刷之中,信息来得很容易。

  但时间消耗得也很容易。

  理性地看,不去看这些信息并没有一丁点损失。有很多人尝试过关闭朋友圈一段时间,反倒感觉更快乐了。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存在很多机会,也有很多知识就公开在网上,是你的它们自然会主动找到你。

  我们进化了亿万年的大脑在面对智能手机这种新东西时会有一种幻觉,总是会觉得这里面「有一些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可能性」:八卦的线索,高端活动免费报名的机会,白送你礼品,跟大咖互动一下子熟络的机会等等。

  不过我们打开手机的一瞬间并不会想这么细,只是单纯地觉得刷一刷可能就有改变的机会了,而不刷,假如有了我就错过了。

  尤其是你不刷,别人刷了,别人就可能超过你,这种竞争思维就加剧了 FOMO 情绪。

  于是,我们受恐惧驱使,丧失了理性,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去消费大量的信息。而这成为习惯后,更难以抽身。你的生活开始为外界所掌控了。一些短视的决策开始因朋友圈动态而产生。

  虽然偶有所得,但是比起付出,结果是性价比不高。很多人对此没有感觉是因为付出难以清楚地量化比较出来。统计自己花在朋友圈上的时间难,无效的时间统计更难。

  假设同样的 10 个小时,刷朋友圈寻找机会显然比去写 2 篇文章,做个策划或者跑步 10 次容易得多,而且能缓解我们的 FOMO 情绪。

  但写文章、做策划、跑步这些实打实的东西,你做了就必然会发生改变。拉长时间段,你的付出必然会有收获,为什么要做那些花时间可能没有任何收获的事呢?

  并不是说朋友圈这些地方没有任何的改变可能,要真是没有了,那我们很快就可以认知到这个事实,就不刷了。

  之所以能上瘾,是因为改变的可能性以一种小比例小概率存在,而且,它是随机出现的。

  这很可怕,因为它背后就和赌博的原理一样了:游戏化,低门槛,奖赏随机。每个人都能刷,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刷,刷和看可不费力,而且还伴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新闻信息,刷不到有用的也看了一些吸引你注意力的东西,而奖赏随机则看运气,没有规律可循。所以刷着刷着就成瘾了。

  而那些改变的可能性则正是来自于朋友圈的弱关系所创造的内容。

  社会学中有一种理论曾经验证过,找工作并不是通过你熟识的亲戚朋友这些强关系,而是通过弱关系才更可能找到,他们能带来跨领域的信息,这有助于碰到机会。而朋友圈里不乏弱关系。

  这些就像墙的裂缝,冒进来了一些金光,很有吸引力。

  加的人越多,弱关系越多,比如一个招聘启事,可能就会进入你的视野。但是,问题也一并到来,人多内容多,刷的时间也同样消耗得更多了。

  你付出的时间和心理感受值不值呢,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

  有 FOMO 很正常,这是人性的一个 bug,它也能通过不刷手机的办法来一定程度地解决掉。

  人生不是一个单一跑道的比赛,也不是只有一个战场的肉搏竞争。这里失去的,其他地方的产出也许会更高。在不同的领域,你唯一宝贵的资源就是你的时间和注意力,钱都算不上。

  相信看准方向踏实付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最终能有所收获的话,你就会更注重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精进,去投入时间。

  你热爱什么,尽管去做,自己能提供价值,人和信息以及机会就会找来。真正的匠人,没有功夫看别人去旅行了,去参加发布会了,去中欧听课了。他们关心的就是这寿司怎样做再更美味个千分之一,这把刀具怎样做才能更有切割力但是结构设计也更合理不易伤手。这硅胶的娃娃怎样做,才更有质感,让用户的体验更沉浸。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做不过来,哪有时间看那些有的没的东西?

  害怕错过,自己还是浮萍,没有根。全靠向外界寻找稻草去抓住,心里才踏实。这可能是你还年轻,没有找到自己可以全力聚焦的事业和方向。

  做那些你真正想要做的(want)事情,而不是你可能做(could)的事情。

  要摆脱手机上的 FOMO,下一次,你可以先去感受这种恐惧。打破对蛇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去触摸一下蛇。告诉自己等几分钟再看,仔细体会内心的这种恐惧,去触摸它,然后换用理性想想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FOMO 的解决之道,并不是说彻底隔绝朋友圈。当然,如果极端点,你关闭它也没损失。 你可以每天限定时间次数,让自己重点看一下一些人的动态。也把微博和微信的推送通知关掉,把不需要的应用推送都关掉,避免被他们吸引,吞噬你的注意力。你聚焦在做事上的时间多了,心里不焦虑了,自然就踏实不怕错过了。

  最终,你有了自己想投入时间的可以不断去浇灌的事业,那就变成了守株待兔,不再像一个游牧的猎人那样去碰运气狩猎了,就不那么害怕错过了。

 


【刷朋友圈的生活一半是焦虑一半是迷茫】相关文章:

励志文章:雄心的一半是耐心11-05

创业优秀的定位是餐厅成功的一半09-11

好的介绍是面试成功的一半07-26

演讲技巧-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10-08

创业好的促销造势是奶茶店成功的一半09-11

好的演讲稿开场白是成功的一半04-22

良好的演讲稿开场白是成功的一半03-24

什么是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06-02

什么是焦虑抑郁症10-21

迷茫,不过是我们走到了生活的拐点励志文章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