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他人也是强迫症

时间:2020-10-15 18:38:11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取悦他人也是强迫症

   为什么我想取悦人?

  我们生理上的基因的编排和社交模式最深层的指令,都催促我们要积极地寻求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尤其对于有控制力的奖励(例如关爱、社会地位、学校成绩、薪水等)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赞美肯定更加重要。

  取悦者会沉迷,是因为取悦行为让他们赢得所渴望的肯定。如果某件事让你感觉很好,那你就可能会持续去做这件事,以便继续维持这种美好的感觉。

  一般而言,我们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因此,大部份的孩子会试图取悦父母,以获得肯定、安全感。这种看似和谐的亲子关系,有时却因为父母的偏 执而变调,让小孩成为依赖“肯定”而行动的傀儡。特别是当父母以爱作为条件式的奖励时,他们就等于将小孩推上寻求肯定之路,最后变成一个取悦者。

  当小孩的外貌和举止能让父母满意时,父母就会帮小孩贴上乖宝宝的标签,也会让他们感受到爱的价值。但是当小孩无法取悦他们时,爱就被收回了。这样条件式的父母之爱,对小孩会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种取悦症,从儿童时期开始萌芽,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演变成取悦症的三大成因(包括:取悦心态、取悦习惯、取悦感觉),最后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取悦他人,自己却不快乐的取悦者。

  取悦者的错误认知

  取悦者对人际关系有不正确的假设。例如,别人的需求、期望,比我自己的需求重要,无论如何,我都不应该让别人感到失望或受挫;我应该永远抱持和善, 不去伤害别人的感觉;我应该永远快乐欢愉,绝不向他人表现出负面的情绪;我绝不将自身的问题或需要加诸在别人身上;别人应该永远喜欢我、肯定我,因为我替 他们做了许多事情。

  大部份的取悦者相信,如果没有把别人视为优先,就会被人认为是个很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将不值得被别人关爱,最后都会被遗弃,过着悲惨的命运。取悦者认为,必须要不断付出、做很多事来取悦别人,这样才能赢得爱和关怀。

  取悦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将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放在不对等的地位,使得自己的生活常常因为必须配合别人而失调。事实上,行事以自我为本位,跟所谓的自私,是不同的。

  “施”并不一定永远比“受”有福,人际关系最好的平衡状态,是施受兼备。而要改变这些假设,必须先改变自我观念中对于“和善”的认识。

  不和善没关系

  无法随时和善待人,没关系。乍听之下,这个观念似乎仍然具有威胁性,因为取悦者长久以来,一直拥有和善这项特质。但是,仔细想想,让和善成为自我观念的中心,已经让身为取悦者的你付出多大的代价?

  你现在需要朋友帮忙,构筑新的自我观念。如果去除掉和善这个字时,别人如何看待你?理想的自我观念越贴近你真实发生的行为,你的自尊就会获益越多。增强自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你的表现就像你理想中的自我。

  取悦者要破解自己的心结,就要告诉自己:我自己的需要、欲望和意见,跟别人的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照顾自己,让我爱的人知道我也有需求,让他们知 道他们也应该承担一点责任来帮我满足这些需求;摆脱寻求肯定癖,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想说“不”,就别说好。

  好人是可以说不的。如果说“不”让你这么充满焦虑及罪恶,请这样想:为了保留向最重要的人说好的权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对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坚决有效地说不。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人说不,并不损及你在别人眼中的价值。相反地,这会增加你的价值。

  为自己活,而不是为父母活

  回溯生命早期,取悦者也许发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是造成自己成为取悦者的主因,如果是这样,请勇敢切断记忆的脐带,告诉自己:

  我的生命并不为了要满足父母的期望或需要而活,我生来就是要为自己而活;如果父母不肯定我的生活,我没有必要感到失望或不快乐,尊敬(或肯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父母没有给我肯定,或者没有给予无条件的爱,用我期待父母爱我的心态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望或需求而生的。

  不论有多少的认识,真正的改变,需要实际的行动,必须藉由有系统的策略来改变不良的习惯,并用较健康的方式来取代。如果能够透过这些方法改变长久以 来的取悦症,就可以重新掌控目前你感到不满的行为、外表、健康习惯、关系、思想或感觉的任何部份。换言之,根除取悦症,你就拥有了改变自己的力量。

【取悦他人也是强迫症】相关文章:

喜欢挖鼻屎也是一种强迫症?08-20

难以取悦的姑娘12-10

我们应该怎样取悦自己06-30

销售的几个天赋:体谅、取悦、统率10-15

强迫症作文03-02

强迫症患者作文12-24

如何战胜“晚睡强迫症”11-07

《我们都有强迫症》介绍06-28

《别为强迫症抓狂》介绍06-07

强迫症如何治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