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试之前的心理调适方法

时间:2020-09-14 10:46:40 考试心理 我要投稿

最新关于考试之前的心理调适方法

  考试之前的心理调适

最新关于考试之前的心理调适方法

  考试是我们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考试是学生的工作和职责。考试是一面镜子,照出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照出我们要用一桶水来考出一碗水的历程。同时,它也检验我们的做人,所以考试中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要用虚假来抹黑自己的一切努力。

  考试是一种竞赛,参赛者免不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这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同学对考试期望值过高,产生对考试的过度反应,心情过分紧张,这样很显然会影响考试的效果。

  实际上,考试并不可怕,只有认识了考试,才能对付考试。

  在考试前不管你学习到什么样的状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信心高的人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自信心低的人,所以,对自己保持充分的信心是考试成功的有利保障。我们关键是要树立一个积极的信念,比如“我复习地不错,好好发挥,应该没问题!”“我能行,我对自己有信心!”等等。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因此,考前树立起“我能行”的观念,对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你觉得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不妨把自己的目标定得低一些。适当的压力是好的,如果压力过大,反而会阻碍你的发挥。有的同学考试之前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我怎么就是考不到第一名!”等等。实际上,这种暗示对你并不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容易让你集中不了注意力、考试时紧张、自暴自弃、发挥失常。

  在考试之前,有的同学会拼命地做练习题,做难题。其实考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浏览,即不再学习和记忆新知识点,而是巩固所学知识。这时,应当多拿起笔记本阅读和浏览。这时的主要任务甚至不是背知识,而是重读所学过知识。对一些重要的定义,你的任务不是再去记忆了,而是复习和巩固自己的记忆,将自己的知识连成一体、系统化。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回忆;把生疏的、重点的内容着重复习;已经熟练的内容和基础知识要把握牢靠,争取不丢分;以往的笔记、总结、提纲、图表、考卷等等都需要进行整理和重温。

  如果你发现你头脑不清醒,头晕脑胀,这些都是大脑给出的信号,说明你需要调整用脑状况。考前注意休息,不搞疲劳战术,不要长时间只复习一门功课,交叉科目复习,才能主动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而且不要再演算那些难题、偏题、怪题。复习一段时间以后,让自己休息一下,不用让自己课间都一直用脑。

  考试之前,如果你的情绪很紧张,还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来缓解。(1)找朋友交流。因为情绪宣泄对于缓解紧张情绪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作用。(2)了解自己的担忧。考前的紧张情绪往往是由于一些担忧所引起,要想消除这种担忧,首先要明确自己担忧的是什么。可以找一张纸,在一个没有干扰的地方,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担忧写下来,然后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担忧对自己的.危害到底有多大。那么,通过分析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你的许多担忧都是“庸人自扰”,其结果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可怕。(3)为考试做准备。与其紧张,不如想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

  临考别打乱高考生生活习惯

  在高考前夕,不少考生和家长都会不知不觉“踏”进心理误区,本想放松心情的一些做法和谈话却适得其反,无形中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

  事实上,家长的压力是造成考(论坛)生焦虑紧张的主要原因。家长过分地关心孩子,过分地强调高考的重要性,过分地把全家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孩子高考这一件事情上,从而导致孩子精神紧张,增添烦恼。

  越是在这样重要的关头,家长越要首先沉得住气。其实,高考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家长自身的压力不减,孩子的心理负担就减不下来。在这个非常时期,孩子和家长是否拥有一个平常心态显得特别重要。

  高考前 家长要有平常心

  孩子高考前,家长要自己给自己降温。越是督促孩子,孩子的压力就越大,精神就会越来越紧张,情绪就会越来越烦躁,离期望就会越来越远。而且越是要求孩子,同时自己也会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嘴巴会越来越把不住,反复强调孩子该如何,这样家长和孩子会一起把神经绷得紧紧的。精神越紧张,大脑就越不灵活,考试的成绩就会更不理想。

  (1)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已经基本确定,急也为时已晚,没多大意义。

  (2)考试不仅是智商的较量,也是情商的较量。在知识掌握程度已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情商的较量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家长如果急躁,孩子的情商就会受到影响。

  (3)孩子的成功之路不只大学一条。很多人没考上大学,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不要让孩子心理负担太重。

  给孩子打造轻松的备考氛围

  孩子在全力备考的时候,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毅力去进行大量的复习、练习,家长能够做到的是更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1)应该减少家庭访客的人数和亲友来访的次数,并事先要求来访者少谈有关高考及考生情况的内容。

  (2)家长自己也要尽量减少晚上外出的社交活动,以防孩子有什么事要找你们。

  (3)万不可有在家酗酒、打牌、举办聚会等活动。

  (4)不要唠叨,不要说教。由于考生备考压力大,一般不愿意听到太多的说教。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早已知道考试的重要性,家长太啰嗦反而适得其反。

  那么安慰的话能不能说呢?比如“你放松心情去考”、“考不好我们不会怪你”等等。能说,而且一定要说。但是,也只能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来一两句,也不宜多说;多说了,同样是唠叨,同样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甚至反感情绪。

  家长更不要用命令式、烦躁式、粗暴式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凡事平等地和孩子商量,去倾听孩子的心事和苦恼,给孩子一个减压的机会。对于孩子说出的问题,关键不在给予正确的答案(当然有答案更好),而是给他们一个沟通、交流、发泄的时机和途径。

  (5)切不可因为琐事或者孩子的学习问题而发生争执,甚至引起家庭战争。

  (6)适当控制看电视。一是控制音量,二是控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晚上9点。不要完全不看。可看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节目。

  心理专家指出:其实对孩子最大的放松,就是要尽量让孩子感觉到你们的生活是正常的。家长的过分克制,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抑。高考临近时,明智的家长应该淡化与孩子的关系,保持一定的距离,照样看电视,做自己的事情,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定心丸”。

  (7)要注意宽容。聪明的家长临考前会对孩子说:“不要多想什么,只要认真考就行了,考不上也不怪你,因为你已经很努力了。”实践证明,家长的宽慰言行,对于调整和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8)引导孩子情绪转移。孩子在紧张苦闷时,应当通过适度上网、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等方法,转移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与自己有隔阂,以至无法沟通时,可代请亲朋好友或同事或心理工作者开导开导,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转移和释放。

  父母期望的初中生应试心理教育

  对于初中生而言,最重要的角色使命就是学习,而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手段。任何一次重要的考试都直接指向孩子,每一个参加考试的孩子,在父母、学校与社会共同期盼的影响下,也都想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收获。这也使得初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应试心理压力,而这其中,给初中生造成最大压力的就是父母希望的投射。

  传统意义上,家长对应试心理的理解,仅限于孩子考试行为本身,认为孩子在考场上表现出来的具体心理状态就是应试心理。其实不然,真正的应试心理,并不完全是考生在考场上直接表现出来的或细致冷静,或急躁焦虑的行为,它更倾向于一种父母希望的投射的综合体现。

  父母希望的投射对塑造初中生应试心理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家长在进行初中生应试心理教育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孩子,自己期待孩子在考试时候应该有怎样的表现,而且家长自己应当把他们行为、思想积极的一面,投射到孩子身上去。

  人际关系影响高考成绩

  进入高三,不少考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对其他问题视而不见。有关心理专家认为,考生在兼顾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搞好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也会影响考生的高考成绩。

  高三生小王学习一直很努力,老师也认为他很聪明,可每次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到心理门诊咨询后发现,人际关系不好是影响小王成绩的主要原因。给小王辅导的心理专家说,小王性格内向、不合群,也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缺乏和老师、同学的沟通。这使小王内心的压力得不到释放,而且小王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样他每次考试压力都很大,怕自己考不好,结果反而每次都失利。

  心理学专家认为,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学习的考生并不少见。到了高三,很多家长和考生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都不用去管。其实高考成绩由很多综合因素决定。心理因素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人际关系是影响考生心理的重要原因。面临高考,考生是否能静下心来学习非常重要,不合群、人际关系差的考生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不畅,内心压力得不到释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有的人际关系差的考生属于“退缩型”学生,特别敏感,很在乎别人的评价。这样的考生更容易在考试时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考试发挥。

  考生要认识到,好的人际关系不光有益于提高高考成绩,对个人终生发展也有益。考生一定要积极与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要只顾闷头学习,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平时内向的考生可主动出击,与关系不好的同学打个招呼,聊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和老师、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内心的想法等,这样也能减轻内心的压力。内心敏感的考生不要怕难为情,要正确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有理性认识。

  考生如何度过考研心理震荡期

  “药方”

  应对考研时间提前 调整复习进度

  从当前已公布的考研信息来看,让考生感觉最为措手不及的是考研时间的提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招生简章,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时间比预计的提前了半个月,时间提前使得复习时间一下子变得很紧张,打乱了原先的计划。

  对此,北京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指出:“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复习的节奏,在已有进度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合并复习步骤,抓大放小,不要纠缠于每一个细节,在考前计划出尽量多的富余时间,以备查缺补漏,建立更为安全的心理防线。初试时间提前导致复习紧张,但这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此时更考验考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最后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考生也可以‘借力’网课辅导,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帮考生节省时间,而且不受上课时间及地点的限制。”

  “药方”

  反思上阶段的复习 迅速采取行动

  “现在很多考生焦躁、压力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制定的计划没有完成,心里没底担心自己复习不完。这就是一个循环:越是担心浪费了时间没有复习,越是没复习越是担心”,对此新航道教育机构专家张建宇建议,“现阶段考生应该认真反思自己之前制定的复习计划完成了多少,有多少还没有完成,尽快把没有完成的补上,这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复习过程有一个高度的把控能力。一味地担心、忧愁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浪费更多宝贵的时间。”

  “药方”

  第一时间了解信息 学会筛选

  随着考研信息的陆续发布,进入“心理震荡期”的考生会越来越多,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担心复习不完,知识点掌握的不全面,对考试内容心里没谱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被忽略,就是信息过多导致的信息焦虑。

  “考生要避免成为考研信息的奴隶”,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表示,“各类信息中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有权威发布的也有纯个人主观感受的,多数考生因缺乏对考研整体形势的分析能力,往往信息越多越无法决策,越是痛苦和急躁”,甘源总监提醒广大考生,“考研是一个不停与各种干扰做斗争的过程,这之中既不能对外界信息不闻不问,又不能过于关注非考试信息,要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和听课上。所以找到权威信息渠道,只关注经过系统整理、编辑并有着充分理由的信息,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新东方在线的各类考研专题为例,就集合了最权威的资讯和视频,直击变化、分析条理,对考生有参考作用。”

  “药方”

  坚定考研信心 坚持复习到最后

  跨考教育集团CEO张爱志提醒广大学生们:“要坚持,每年看上去报考的人很多,但真正上考场的就减少了很多,而能把两天都坚持下来的就更少了。在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每一天的坚持都至关重要。不仅要坚持复习计划不变,还要坚持原来的心态和决心不变。”

  “在这个特殊的‘心理震荡期’,考生需要给自己减压,调整好心态,不能只是盯着结果看,好的结果源于艰辛的过程。面对焦虑、紧张和不安,考生要勇敢地跟自己战斗,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语。”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表示,“当然,如果自我调整达不到减压的效果,考生就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和引导。目前国内的考研网络培训已经相当发达,网络培训机构在每个备考阶段都会给予学员相应的心理辅导服务。”

  中学生应试心理辅导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要面临很多次的考试,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是“久经沙场”了。但现在仍有很多高中生害怕考试,几乎是“谈考色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应试心理辅导很有必要。

  一位高中生在求询信中写道:“我平时十分认真的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各种练习总是优良,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一到重大考试,情况就不如平时,而且一次比一次糟……”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养兵千日时(日常学习)感觉良好,可用兵一时之际(考试)却发挥不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调查表明,不少中学生考前睡不好,吃不好,甚至一听考试就紧张。那么到底应如何适应考试,掌握考试的主动权呢?

  考前做好心理准备。许多中学生面对考试,往往只重视知识的准备,却忽视了心理的准备,孰不知心理准备与知识准备是同等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准备呢?即是指在考试前通过对主客观情况的正确分析和自我调整,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和向上的精神状态。

  首先,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有不少学生想考好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有的则纯粹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物质奖励,有的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这些由外部动机支配下的考生一般在考试中出现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敷衍了事或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只有在内部动机作用下的考生才会把考试作为自己已有知识和才能的一种检验,是战胜自我、挑战意志、锻炼能力的一次考验。每一个考生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

  其次,考试动机水平要适度。一般来讲,中等强度的动机效果最佳,或强或弱都不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考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考试难度制定出目标。既不能高估自己实力,也不能低估自己的水平。

  再次,控制好考前情绪。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良好的情绪和冷静的头脑。考前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则很有可能导致考试失败。将每月、每周、每天的任务都合理的安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若严格按照时间表学习,几天后涣散情绪就会消失。

  最后,制定考前复习策略。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有些考生将希望寄托于老师的通领复习而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考生都应该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进程。立足于教材,将各门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同时要重视旧错的收集整理,最佳做法是:将这些错误“集中关押,登录在案”,在临考前,将这些错误“突击提审”。提醒同学们一下,考前准备好考试用品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有可能先察看一下考场,熟悉一下考试环境,找到自己的座号。总之以身体舒服,头脑清醒为原则。

  考试只是一种检验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而不是结果。每一位考生一定要端正思想认识,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在平时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做好考试心理准备,掌握考试策略和技巧,就一定会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最新关于考试之前的心理调适方法】相关文章:

分娩过程的心理护理及自我调适方法07-29

关于强迫症的心理调适11-29

浅谈高中生考试后的心理调适08-04

如何调适闭锁心理09-07

关于劳教人员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08-22

如何在考试之前克服紧张心理?10-07

关于考试前的心理辅导方法09-22

怎么进行心理调适进入工作状态10-18

读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的体会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