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攀比心理学

时间:2020-10-12 10:28:18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生活中的攀比心理学

  攀比心理是什么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怎么形成攀比心理

  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  过去经济较落后,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会存在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2、家长的这份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掌上明珠,儿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  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

  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化解孩子的攀比心理:

  1、尽可能地安排孩子帮助弱者,从这一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拥有已经很多很多,并在无私帮人的过程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不要用物质满足来代替亲情的给予。要教导孩子无论从何种生活境遇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

  3、配合并支持孩子们穿着园服和校服,让他们在统一着装中体会“每个人生而平等”的要义。

  4、将节约为本的环保行为描述成“时尚行为”,引导宝宝之间互相调剂服装、图书和玩具,反对奢侈浪费。

【生活中的攀比心理学】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常见心理学10-26

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学知识12-19

如何参透生活中的心理学11-10

我们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10-04

生活中的心理学:在锻炼中维护身心健康11-06

谈判中的心理学12-24

心理学的生活感悟10-30

如何克服攀比心理04-27

怎么杜绝儿童的攀比心理07-23

书籍中的心理学知识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