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0-08-29 14:09:10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分析

  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也有一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并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讨厌学习读书,一看书就心烦意乱;感到课堂上教师讲课索然无味,公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籍、讲话、睡觉;对老师提问反感,往往以“不知道”对抗;做作业不认真,抄袭别人的作业等手段应付交差;常流露“读书无用”的言论,出现贪玩和早恋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下面对学生厌学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作一点粗浅分析。

  一、封闭的教学结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小学教育仍采用封闭模式。毕业班学生早晨背、中午练、晚上做,没有欢声笑语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音乐课、美术课科技活动课与他们无缘,足球,篮球、乒乓球难得与他们见面,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稍有不慎,便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里倘若偶尔捧起一本小说、童话或者观赏一会儿电视节目,家长的呵斥便会不期而至。整日的惶恐不安,担惊受怕。这种“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封闭生活让学生实在难以忍受。其他非毕业班的学生也是如此,被各种各样的考试、考查、考评所包围,兴趣活动几乎是名存实亡。学生学习以外的剩余精力难以得到排遣和发泄,于是上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呵欠连天;下课不是追赶打闹、你推我攘,就是放学去打游戏机、打台球。有人把这种状况全归于学校,甚至归于教师是没有道理的。解决这一“顽症”的有效方法在于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以学生为单一的对象,对学生的评价又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进而窄化用考试的方法得出考分。至于其他方面的评价,都逐一舍弃了。而教育的评价范围应是全面的,它应把教育活动相关的各个领域都作为评价的对象。如对学生、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要素、学校、学校环境及条件、行政管理等方面评价都科学化。因为教育现象、教育对象是十分复杂的,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对其作出全面、深入、准确的评价。重点在于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应有整体观念,不能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应从教育思想、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以学生综合成绩的提高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因此,就是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和条件,多让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兴趣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丰富头脑,开拓视野,提高兴趣,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深感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变“苦学”为“乐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枯燥的教学模式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件轻松

  快乐的事去做。那么怎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旁征博引的教学风格、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较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博得学生的好感和敬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教师积极的诱导,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它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把学生的自学作为整个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环节,有的甚至作为首要的环节,实行学在前,教在后;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 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和认识主体作用。这是当代国际教学理论新思潮在课堂结构中的反映,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教改成果的体现。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一是要加强课堂调控,随时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所谓积极干扰就是学习情绪过热,偏离教学目的,读、议、问、答太多而思维效率较低;所谓消极干扰就是学习情绪低落,或者沉默寡言,或者心不在焉,或者一心二用,达不到教学目的,对此两种都要及时采用相应的对策,过热者降温,使之保持冷静头脑,讲求学习效率。二是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吃透教材,贴近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会循循善诱的本领,让学生兴趣得以广泛提高。

  三、不良的社会倾向

  “读书,读书,越读越苦;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在社会生活中再次抬头,“唯金钱论”思想再度兴风作浪。崇尚金钱、崇尚实用主义的某种浅薄的社会风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铜臭之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成绩的好坏与金钱的多少直接挂钩,考多少分给多少物质奖励,学生自然把学习当成应付差事,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就理所当然地去“领赏”。长此以往,有何积极的动机可言?如果一旦达不到父母预定的目标,无“领赏”资格,对学习只好听之任之,久而久之,自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上课出了几个题目,让学生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的快,做的对。居然有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有奖吗?”听到这些话,实在叫人哭笑不得。有奖就有动力,没有奖就没有了动力,这确实是某些家长经常给孩子许诺奖赏造成的恶果。在市场经济时代,刻薄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作为家长尤其要注意言传身教,适当的精神鼓励是必要的,但切不可让孩子的心灵被金钱所腐蚀,沾满铜臭。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品质,可适当地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故事会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勇气和信心,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应始终不渝地培养严格监督自己和力求克服自身缺点(坏习惯、怠情、冲动性)的习惯对于培养良好的品质是必要的。要使学生在美好的追求中竞争,在竞争中形成新一代踏实、勤奋、向上、进取的良好学风,树立为建设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四、优越的家庭环境

  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舒适富足的生活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一些意志薄弱者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勤思考、肯钻研、敢于面对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少,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养尊处优的学生越来越多,娇气十足、懒惰散慢的学生却愈来愈多。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心、关心和进取心,缺乏勇敢和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喊爹叫娘,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许多教师大发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懒,无论你怎样督促他,他总是无动于衷”!因此,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这些意志薄弱者手足无措的事常有发生。报载中日少年学生一起外出观光比赛,中国的学生各种素质比日本学生就差得多,这一事实无情地证明,优越的家庭环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意志。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学习以至愈来愈弱,这势必引起学生成绩与老师、家长期望之间的矛盾。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成绩也必定不尽人意;由于缺乏独立钻研的意志,学习成绩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失落感包围着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自己应有的自信、自励,长此下去就只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在学校混日子,越来越无进取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应该培养学生的坚强的学习意志。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优良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会使认识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自觉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深刻掌握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有效地发展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消极的意志品质如受暗示性、独断、优柔寡断等则会影响认知活动的方向,降低认知活动的主动性和效率。

  意志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

  意志对人的实践活动更具有重大的作用。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反映,促进人有效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是人对事业成功、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在800名受试者中,将其中成就最大的20与没有什么成就的20的人比较,发现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是在智力的高低,而是在于个性意志品质不同。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锻炼、磨练自己,让学生参加学校、家庭必要的劳动,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的拥有,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

  五、顽劣的自身惰性

  学习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会使学生懂得“为谁学”、“为什么学”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总是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他们会始终如一地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丝毫没有勉强的味道。遗憾的是,由于部分学生自身的惰性,养成了干什么都懒懒散散、自由随便、拖拖拉拉的习惯,没有责任感,没有进去心,任你老师千万遍苦口婆心地教育,任你家长千万次的嘱咐,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这种学生的厌学情绪基本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是由其自身的顽劣惰性所造成的。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光凭教师和家长的说教是难以凑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根除思想懒惰的劣根性。这一方法就是创设“乐学”的情境教学,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情境,是学生乐于学习之“境”。在这个“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又展现了学习的智力背景,鼓舞学生自动求知。它有感性认识的坚实基础,也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与满足。它调动与调节学生左、右脑同时投入学习,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克服自身惰性。还可采用班会、故事会的形式,把他们的行为用相声、小品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大家齐心合力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顽劣惰性的危害性,真正从思想上转变到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的轨道上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消除惰性和厌学心理。

  总之,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使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读书。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分析】相关文章:

关于厌学与逃学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矫正08-01

厌学成小学生的心理问题07-16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08-24

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分析08-24

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11-15

关于肥胖心理问题的分析08-25

如何克服厌学心理11-15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08-24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08-11

宝宝心理问题分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