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5种心理障碍

时间:2024-04-22 13:21:30 进利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5种心理障碍

  这个时候,同学们拼的不再是谁多掌握了哪个知识点、也不是多做了几套题,而是心态。心理状态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时候往往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考前的紧张往往会影响现场发挥,所以消除一切顾虑,是我们当务之急。希望下面的五类常见心理问题统统消除,以最佳状态参加考试。

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5种心理障碍

  1、总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怎么办?

  我们说担心其实就是一个人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自信心不足往往给人们带来较大危害,它使人们在实施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心想事成”,例如担心失眠的往往睡不着觉,担心失败的往往不会成功。

  自信心不足来自于心理上的负面暗示。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指权威者以语言、行为及所创设情景给人心理上的影响过程。积极暗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作用,又称正面暗示。消极暗示给人一种破坏力量,促使人消沉、没落。严重的还会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这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总是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其实就是在无意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负面暗示:考试要考砸。

  现在经过分析我们知道这种担心的危害,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担心呢?

  ⑴寻找自身迎考的优势。例如迎考复习你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按照预定计划已经一步一步地实施;你已经付出努力,平时成绩也不错,高考当然会考出理想成绩等等。这种优势寻找得越多,心理暗示的天平就越会倾向积极的一面。

  ⑵寻找自己过去考试中成功的体验,比如那一次大考总成绩被老师表扬了,那一次模拟成绩超过了班上的某某,这对树立自信心很有作用。

  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训练。例如一旦出现担心念头的时候,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语言“我能行”、‘“我一定会考好”,不让消极的念头有立足之地。

  ⑷夯实基础,打造实力。大家一定明白即使心理素质再好,没有实力那么考出好成绩还是一句空话,所以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埋头苦干。相信你有了扎实的基础又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考上理想的大学一定会梦想成真!

  2、对高考过度的奢望有哪些危害?

  高考将至,一些同学日益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寄高考太高的期望,惟恐失足。高考充其量只是一次战役,人生途中大小战役难以胜数,切不可以为个人的全部幸福、一生的前程全系于此。

  要让那颗悬着的疲惫的心松弛下来。《符子》中有则故事:夏王太康让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后羿表演射箭,说:“如果你射中了,就赏你万金;如果不中,就剥夺你千邑的土地。”结果喜赏惧罚的后羿连射数箭而未中。华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不幸在一次表演中失足身亡,其妻说,这次一定会出事的,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可见,如果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即使有才能也难以施展;心有杂念、患得患失,本来很有把握的事也会失败。有位学生在高考中夺得省状元,问其经验,他只是说:别太把它当回事。

  的确,寄高考过度的奢望不但无益,危害还真的不少:容易造成考前心理紧张;考试过程中不利于及时调整心态,假如哪一门失足,由于原先寄寓太高的期望,那么失望值会过大;考后不利于直面发榜的结果。

  所以,高考前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位,那样高考越近我们就越跃跃欲试,考试过程中就能越考越有精神,发榜录取时容易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3、考前失眠,怎么办?

  复习迎考让人觉得紧张疲倦,少数同学随着高考临近,由于没有合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紧张不安、焦虑浮躁的情绪渐渐在一些考生内心潜滋暗长。身心疲惫使一些同学欲睡不能,出现了失眠症状,这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觉得要劳逸结合,每日的作息时间要相对稳定。高考越近,越要安排时间放松自己。适当的体能活动,既增加体质,又缓解心理紧张,如慢跑、打篮球、踢足球等;学会倾诉,将心里苦闷向家长、老师、同学及时诉说;用听音乐、聊天、说笑话等使心情轻松的方法缓解压力。体质增强了,情绪放松了,“失眠”自然不会光顾你的。

  其次,睡觉前做一些放松练习也许对你有效。

  方法一: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畅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往外呼气。在第一次吸气时,你默念数字“1”,呼气时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与此同时,试着想在你面前有一块黑板,你在黑板上写着“1”和“放松”这几个字。在下一次吸气时,默念数字“2”,呼气时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如此反复,直默念到数字“20”,每次深呼吸都要想象听到了并且看到了那些数字和“放松”这两个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反复的用一些不致引起自己情绪激动的词语和景象来占据自己的思想。如果自己的思想能够保持着持续的听和看这一系列的单调词语,那么,考试的焦虑和紧张思绪就不容易挤进你的大脑,自然你就能安然如谁啦。

  方法二:躺上床之后,不必马上入睡,让自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首先要告诉自己,打疲劳战得不偿失,睡眠是必需的;不要过分关注自己是否入睡,可以想一些轻松的事情,告诉自己一定会成功的,根本不用焦急。其次想象自己很舒服的像漂在水面上,很快就可以入睡了,有了良性的心理暗示后,情绪就会放松,入睡也就容易了。

  另外条件允许的话,平时和考试期间都应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一般小睡半个小时,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这样做即能达到使大脑休息的目的,醒过来时头脑也会很快清醒过来。如果出现顽固的失眠症状要及早去看医生,配合适当的药物干预也是必要的。

  4、高考复习老觉得疲劳,怎么办?

  快高考了,不少同学感到浑身没劲,常常在午后就没了力气,晚上也不想再学,坐在那儿看书,书上的字好像都没了,脑子里常常一片空白;做题思考也变得慢了,过去很容易做的题型半天也答不出;记忆力也觉得差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这些同学顺利走向高考的敌人叫心理疲劳。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大脑、神经系统高度和长期的紧张,长期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虽肌肉劳动强度不大,却出现疲劳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出现心理疲劳时,常表现为体力精力下降,有意注意力下降,常被一些门声、汽车声、说话声等噪声吸引;思维缓慢,并常出错。心理疲劳持续下去,就会出现躯体体征和症状如头晕眼花、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发低烧等,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如何对付心理疲劳,我们给同学提以下建议:

  首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按照大脑皮层特征和大脑左右半球的生理特点,各学科学习的难度,对记忆力、注意力的不同要求来安排学习,以预防疲劳。如数学疲劳值最大,复习作业宜安排在晚饭后,史地理化等疲劳值次之,可放在睡前学习,语文英语可放在早上以利于记忆。晚上睡眠一定要控制在十点左右,以免睡得过晚造成疲劳。

  其次,确保休息和适度锻炼。课间休息及复习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活动一下。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做适当的体能活动,既增加体质,又缓解心理紧张;可以用听音乐、聊天、说笑话等使心情轻松的方法缓解压力。有一边复习一边听音乐习惯的同学要注意在高考前一周一定要停止这一习惯,调整自己在无音乐环境下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不少同学反映没时间放松自己,但这是必要的。

  再者,要营养充足。人脑占体重的2%,消耗人体能量的20%,所以要多食健脑益智的食品,如胡桃、芝麻、鸡蛋、鱼、鸭之类,不要偏食。

  最后,一旦出现了躯体症状或心理障碍则要及早去看医生。在专家和医生的指导下,你会康复得更快。

  5想到高考就紧张,怎么办?

  高考临近,每位考生都多多少少体验到担心、烦躁、恐慌、无奈等精神压力,,这种考前的紧张焦虑是正常现象的,因为在强大的压力下,人会处在“自我保护”的应激状态,自然地产生出“紧张感”。不要认为焦虑很可怕、紧张就有害,关键是如何调整好心态,这里我们有这么几个建议:

  (1)计划周密,循序渐进,不为他人左右。计划订的好,完成的好,自然胸有成竹。有些考生老是注意别人在干什么,别人怎样了。尤其是原来水平差不多的好朋友,考试成绩提高时,自己就压抑甚至六神无主了;甚至有的同学考场上一听到别人翻卷子,就认为比自己答得快,于是乱了阵脚。了解别人不可避免,但高考前保持自我更重要,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目标不同,进步发展的曲线也是不同的。要学会把握自己。

  (2)适度紧张,保持惯性,在紧张中体验兴奋。适度紧张是唤起和维持大脑兴奋性的力量,促使人思维活跃,适度焦虑有助于智能的发挥。高考时让自己在“状态”中不是很好么。运动员赛前热身也是让正常比赛保持惯性。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具有保持学习状态惯性的作用,也具有冲刺的作用。所以,在高考前一个月保持生活常规及原有的学习状态很重要。

  (3)学会放松,适当交流,给自己减压。迎靠复习当感觉到过度紧张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放松,可以适当做体育运动,散步,听音乐;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对信息的交换、情感的支持、情绪的调节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经常和好友谈谈心、组织一些小型的活动对高三的同学是非常有益的。

  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学习任务简单时,考试焦虑会使学习成绩提高;而当学习任务复杂时,考试焦虑会使学习成绩下降。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往往以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抑制作用的假设出发的,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具有消极联系具有普遍性关系 。

  目标设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最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确定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中科院研究表明,实验中确定明确目标的理科学生的平均计算用时明显低于没有确定目标的学生,P<0.001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 坎普兰1975年的几项研究也表明:当被试将行为目标作为引导自己学习特殊的材料内容时,回忆的成绩较好。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学生想要上大学的需要,使得考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水平,对行为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来说,在平时注意培养和激发考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把考试动机转为内在学习动力,而不是被动地承受外在的压力。最为重要的,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调节动机水平,既不能把考试的目标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也不要过分的自卑,低估自己的真实水平。

  自我意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家庭环境。过于自信或自卑都不是良好的应考状态。过于自信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犯以下两个错误:第一,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不屑一顾。第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题。这类学生往往对老师讲的内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坚持己见,且很固执;不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和老师的解题思路;动不动就请假,自己在家复习。而且自卑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和学习,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5种心理障碍】相关文章:

高考成绩说说05-29

高考提高成绩的方法07-08

晒高考成绩的经典说说05-28

小高考成绩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05-24

高考成绩的祝福语06-30

高考成绩祝福语06-27

广东高考成绩公布时间09-18

高考成绩公布后的说说04-24

荷兰留学高考成绩作用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