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忍受老板的训斥

时间:2020-10-28 15:59:47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我们该不该忍受老板的训斥

  在工作中,老板的训斥往往都会突然降临,那么我们应该忍受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我们该不该忍受老板的训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训斥也是“安抚”

  在交互分析心理学中,安抚可以被分成“正向安抚”和“负向安抚”两种部分,往往我们在意识当中更加认同的是“正向安抚”,也就是被鼓励、关心、照顾和赞美,但是现实当中这种积极、正向的安抚其实是比较稀少的,因此在潜意识里面就会去获得诸如打骂、训斥、指责和批评之类的“负向安抚”了。

  或许有些朋友会感觉到疑惑——安抚不应该是来自父母、爱人或者好友的和风细雨般的关怀和照顾吗?怎么这种凶神恶煞般的言语也变成了安抚呢?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当一个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正向安抚’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获得‘负向安抚’,因为我们真正恐惧的是被被这个世界所漠视。

  “训斥”是因为习惯养成

  对于一个经常训人的领导来说,其实他自己也会在发完脾气之后感到不妥,尤其是看到自己手底下的员工因为自己的脾气一茬又一茬的换来换去。只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一种从小到大慢慢养成的一种交互模式,并且也不知道如何做出合理的调整。

  如果从交互分析心理学的五种内在能量来看,经常训斥下属的领导属于“控制型父母”能量特别高的一类人。原因就是他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当中也是被家人、老师和领导这样“控制”出来的,并且很少能得到正向的赞美和鼓励。

  聊到这里,其实我们也就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这种脾气大的领导就不能像其他类型的领导一样给下属更多的包容、肯定和赞美,而是总在鸡蛋里挑骨头了——他的大脑当中更多的存入了“控制型父母”的程序,而他在潜意识里面也会片面的只习惯于使用“负向安抚”来表达自己的“关注”了。

  此时,或许你的内心既有一点点欣慰,又有特别多的无奈。之所以欣慰,是因为似乎明白了这位暴脾气的领导对自己发火其实也是一种关心和负责;之所以无奈,是因为这种关心和负责也太让人无法接受和忍耐了——我爸妈都不舍得训我,你凭什么隔三差五的朝我发脾气!

  不要被习惯所误导

  聊到此时,或许有的朋友准备写辞职报告了,因为虽然说领导是在用他自己习惯的方式来给予安抚,但是自己实在是忍受不了这个气了。正所谓人各有志,如果当真选择不再忍下去,一拍桌子两散,去寻找能给自己“正向安抚”的组织和领导也是一个不错的抉择。而对于那些暂时决定留下来的朋友,倒是可以继续分享一些值得一试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要向大家提出一个疑问——假如你有睡觉打呼噜的习惯,那么你会在不行穿过一个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时打呼噜吗?或许有的朋友会反驳道:“这算什么问题?过马路的时候我又没睡觉,怎么可能会打呼噜呢?”其实,领导发火和打呼噜一样,虽然都是一时半会难以改变(或者治疗)的习惯,但是习惯被表现出来也是需要有足够的环境条件的。

  领导发火有什么样的外在条件?

  从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领导会处在“控制型父母”的状态下发火,其实是因为我们作为下属在犯错之后首先被领导定位在了“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为什么是“自由型儿童”呢?因为在领导内心当中我们没有实现他所期待的过程和结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处在“自由型儿童”状态“自作主张”了。正是在这样的潜意识的内在假设之下,领导才会习惯性的使用“控制型父母”意图将眼前的“自由型儿童”管控到“顺从型儿童”的状态。但是,无论我们是继续保持在“自由型儿童”,还是进入了“顺从型儿童”,其实都是无法产生良性效果的。

  首先是“自由型儿童”,当我们作为下属处在这种能量之下时,面对来自领导的“控制型父母”能量我们不会顺从而是反抗,所以接下来就会跟领导顶嘴、吵架、拍桌子……后果是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后是“顺从型儿童”,为什么我们在此时此刻按照领导内心的期待进入这种状态同样于事无补呢?原因就是“顺从型儿童”只会按照外在的明确指示来完成任务,自己是没有什么主动性的,而当“顺从型儿童”所面临的是一个正在发脾气的“控制型父母”的时候,自己的“任务”就是耷拉着脑袋沉默不语,强忍着眼圈里的泪花不要流出来……这些对于问题的解决其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用理性的态度展示你成人的一面

  究竟如何是好呢?答案其实是要让自己尽快的从两种儿童状态当中走进“成人自我”,因为只有当我们处在“成人自我”当中,才是进入了立足于当下解决问题的状态。

  事实上,一个人很难持续的处在“控制型父母”的状态发脾气,除非对方处在“儿童状态”继续“火上浇油”。如果被训斥的下属尽快的从“儿童状态”调整到“成人自我”,并且能够在来自领导“控制型父母”的余威之下不妥协、退缩回“儿童状态”,那么发脾气的领导也就慢慢的被邀请到了“成人自我”的状态之下。

  所以说,当领导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先要做的确实是要忍耐一下,保证自己不进入“自由型儿童”搅局,然后再进入“成人自我”去思考自己的'过错和补救措施,考虑清楚之后,态度诚恳并且理智的对领导说:“实在抱歉,这个问题确实是责任在我……但是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您看这样好不好,我思考了以下几个补救措施,不知道是否可行,也希望您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给予更多的建议……我好马上去执行和落实……”

  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待批评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站在老板的角度转换批评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别过于计较批评方式

  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

  急于推卸责任 效果适得其反

  人在挨批下想要为自己辩解是人之常情,但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结果会适得其反,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

  知错就改 聪明有转机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

  把怨气变成动力 重整旗鼓

  犯错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映是悔恨不已。尤其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前途无望,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属于这一种类型的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1. 回溯动因。自己确实不是有意而为,上级和同事也已经明了这一点,这样想往往心理上就会轻松、宽慰一些。

  2.在与他人的参照比较中,求得自我原谅。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何况自己乃一介凡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一些,坦然一些。

  3. 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你。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领域,是不会为那些与己无关的事过多地操心的。你不是也如此吗?

  4.把这次过失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深刻地反省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力争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5. 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会使他们尽快地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我们该不该忍受老板的训斥】相关文章:

老板,别再管我们了!10-08

女生该不该创业的分析12-10

2017到底该不该买房08-20

关心员工健康的老板是好老板11-04

孩子该不该早点学习英语02-01

小企业里的小老板与大老板09-10

趣谈游戏圈中的好老板与坏老板09-25

学才艺,该不该逼宝宝坚持10-10

国庆该不该带孩子去旅游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