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人之初性本善

时间:2020-11-08 12:34:16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科学证明人之初性本善

  西班牙《趣味》月刊2013年12月号发表题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文章称,当孩子淘气时,人们总会笑称他们是“小恶魔”。人们总认为孩子容易学坏的根源在于一种传统的观念——我们文化深处的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如果缺乏成人的管教就会出现野蛮的行径。不过最近的一些心理学分析却提出,与流行观点不同的是,儿童在很早期的时候就拥有很强的辨明善恶的能力。他们不仅知道其中的区别,还会更趋向于选择善。

科学证明人之初性本善

  报道称,美国和加拿大很多高校的研究人员不断通过试验证明4至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明显偏向那些行为端正者。事实上,试验结果基本上接近100%。这使得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认为道德感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以某种方式扎根在我们的基因库里。也就是说,我们变成好人并不仅仅因为父母的教育,更因为人性本善。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样还没有学会说话也无法交流想法的幼年如何得出试验结论?婴儿的确无法说出心声,但我们仍可以从他们的喜好中得到答案。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实验室搬到了托儿所,他们的很多研究对象甚至还不会爬行。研究人员会向他们播放一个有趣的木偶剧,内容包含了一些道德难题,当然并不至于到分辨《小红帽》里大灰狼的诡计或是区分三只小猪的不同个性那么复杂的程度。

  报道指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基莉·哈姆林及其团队创建的这一木偶场景实验的结果表明,87.5%的10个月大婴儿会在呈现不同性格的木偶中选择最为善良的那个,而100%的6个月大婴儿都毫不犹豫地回避选择那个表现出不诚实行为的木偶。

  报道称,语言障碍在很多年中都曾是研究人员在该领域无法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直到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们才找到了一种能够理解儿童思维的最简单的方法:注意他们在观察什么,什么物体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及持续多长时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保罗·布卢姆认为“眼睛是婴儿心灵的窗户”。

  这一方法在木偶场景实验中被用在了年龄更小的研究对象身上。研究人员将表现出不同性格的木偶放置在仅3个月大的婴儿面前各30秒,结果表明,这些还不会抓取物体的婴儿不约而同地在最善良的木偶身上目光停留时间最长,而对“坏”木偶则表现出忽视的态度。

  科学家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找出这种远远早于父母和学校进行道德和宗教教育之前的喜好的根源所在。存在的可能性有两种:比较唬人的一种说法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道德辨别能力。另一种更为研究人员所接受的观点是我们基因中携带的并非是一架正义的天平,而是一种很快学会趋向于正确行为的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在其所著《唤醒人性中的天使》一书中指出,人类的基因中拥有趋向“善解人意、自制、理性和公正”的特性。因此所谓的“天使”存在于我们的遗传天性中,但并不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只是在大脑中产生作用,真正决定我们所作所为的是大脑的运转。

【科学证明人之初性本善】相关文章: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一讲人之初,性本善08-14

专科学院实习证明09-01

人之初三字经08-17

《三字经》人之初教学设计10-01

农村低保贫困证明-证明10-29

科学励志名言02-22

暑假科学作业08-10

科学研修日志10-23

科学健身方法10-05

如何科学健身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