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0-08-26 18:34:36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

  导语:《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想了解更多的心理书籍读后感,请跟小编来应届毕业生心理网吧。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

  一直觉得历史很重要,学习一门学科必须首先得明其史。培根在其《论求知》一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那么读史的话,会让一个人对本门学科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把握,明晓本门学科的源起与流变,以及预测本门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切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我们对过去和现在了解的越少,对未来的判断越不准确”。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及行为,而人的心理及其活动是千差万别的,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因而心理学的知识包罗万象,学科内涵极其丰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知识,教育、社会、消费、管理、健康、养生、疾病、幸福、工业、计算机……心理学的知识和应用无处不在。正因如此,学了两年半的心理学,感觉肚里很空,犹如一头扎进心理学知识的汪洋大海,四顾回头,找不到岸,不知道怎么游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发展史了,从中才可以找到游的路线。大三下学期才开这门课,我觉得太迟了。不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一就开这门课的话,我估计都听不太懂,因为没有一点基础,内容都是全新的。大三的话多少有些知识积淀了,再经过心理学史的学习,就很容易把学过的零散知识给组织系统起来,融会贯通。李老师主张我们多看些书,并且写一篇关于心理学史或者其他心理学著作的读后感,我想老师的出发点也是大抵如此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开始了我的心理学史书籍的读书计划。

  在图书馆逛了一下午,搜索翻阅了很多心理学史著作,根据其大致内容的难易程度,我制订了一些读书计划。我打算先看一本心理学史方面的比较通俗易解的著作,比如《心理学的故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等经典书籍;然后再读一些深入的、用历史的理论视角去组织起来的心理学史书籍,比如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黎黑的《心理学史》和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如果实现这个读书计划的话,我会觉得我过得很充实。

  拿起《心理学的故事》,翻开扉页的序言,读下来就觉得本书的视角是那么的不落俗套。本书开篇即说: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作者是站在一个人类文明智慧的高度和历史长河的宽度上思考的。从古希腊哲学讲起,一直到近代心理学,期间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内容也不像国内的`教材那样枯燥无味。它的语言很简洁明了,引用的话也都是经典之句。虽然作者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家来组织故事的,但它把心理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立某种流派或理论的前前后后交行得很清楚,让我看完之后能对某一流派或理论了解得更全面。墨廷亨顿给予了那些心理学的开拓者很客观准确的评价。他说:“在任何知识领域,就算是时间和地点恰到好处,脱颖而出的绝不会是几千人、几百人,而只能是少数几个佼佼者,甚至只能是一个:一个伽利略、一个牛顿、一个达尔文。他们启发了数以千计的跟随者,后者向这些人学习,并将他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也只有一个冯特,他的天才和驱动力,构成了欧美新心理学的指路明灯。”

  一开始,我对心理学的创立一直存有疑问,像韦伯的最小可觉差研究、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实验都在冯特实验之前,为什么不把他们作为心理学的开创者呢?书中的观点给了我一个很让我信服的解答。书中说:“人们可以认为心理学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也即韦伯进行最小可觉差的研究之时;或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也即赫姆霍茨对神经传递的速度进行测量与费希纳进行第一次心理物理学实验之时;或开始于1868年,也即唐德斯在进行反应—时间的研究之时;甚至如罗伯特.沃森所说,它应该开始于1875年,因为在这一年,莱比锡大学批准冯特使用位于孔维德的房间以存储他的演示工具,而哈佛大学也在同年在劳伦斯大厦里辟出一个专门的房间供威廉.詹姆斯做实验之用。但大多数权威认可的则是1879年,因为这一年冯特在孔维德的房间里进行了心理学的第一次实验。并且冯特是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心理学家,而不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生理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

  在这本书里,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弗洛伊德的谦虚,原来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很自信、很自以为是的人。书中引用了弗洛伊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回顾一生中所做的这些杂碎的工作,我可以说的是,我只不过做了许多个开端,也提出过许多个建议。将来有一天,它们当中有可能衍生出什么。不过,我自己无法确定衍生出的这个什么的多少。然而,我可以表达一个希望,即我打开了一条通道,沿着这条通道,我们的知识将长驱直入。”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对待自己的成就的谦虚,以及对学术的开放态度。

  书中的许多精辟的论述也让我对心理学一些领域的研究主题更加明了。墨廷.亨顿把心理物理学的主题描述为:刺激的强度和受试者是否感受到刺激,或两种刺激间能否达到某种差别。把深度知觉的基本问题归为以下一个事实:我们的信息来源—视网膜上的图像—基本上是两维的,但我们又是如何看到三维世界呢?把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概括为:遗传和环境并不是在性格之中简单地叠加,而是跟化学品生成化合物一样,重新生成一种不同于任何物品的东西,然后它再与随之而来的经验产生反应。对于心理学中具体的理论与大而综合的理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故事》说:“当心理学仍由哲学家思索时,任何理论看上去都能解释一切;而当其成为一门科学时,任何理论都无法解释一切。一个领域越是科学,人类设计无所不包的解释性的心理学理论的可能性就越小。”读完豁然开朗,之前一直很纠结的心理学中为什么没有一个像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一样通用的理论模型的问题也觉得没有必要了,因为心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越是追求可涵盖一切的理论可能越背离其学科特性。这个观点应用在普通心理学现在的学科特点时也很发人深思,书中说:“普通心理学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如此吹捧追逐的‘普通’规律则根本谈不上普通,相反,它们往往表现得十分具体。”对于情绪理论,作者也有一个非常贴切并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规律的观点:“早期的理论往往被后来的实验研究所否认并抛弃;同时,新的理论不断地推出,但现实是,再后来的证据往往重新证明旧理论的有效性,而所谓的新的学说似乎又与证据不符。因而,在心理学中,人们很少能证明某个理论是完全错误的;反之,它们看上去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当其与其它常说串在一起时,拼凑成一床虽不整洁但屡经缝补的理论时,却显得很有价值。”像这样精辟的总结在文章中到处都闪烁着光辉,读起来让人眼前一亮,觉得总结得太恰当不过了。

  读完了这本书,真的是获益匪浅。同时也让自己心理慰藉了不少,因为终于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看完了一本心理学书籍,觉得很有成就感。李老师强调的“多看些书总是有好处的”现在终于有更切肤的体会了。剩下的时间就按自己的读书计划,再看一到两本深入一些、有历史眼光的心理学史书籍。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12-04

心理学书籍的读后感01-15

销售心理学小故事全集10-19

销售心理学故事及感悟09-24

深海龟油的销售心理学故事12-20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10-07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09-19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09-02

心理学书籍 读后感09-20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