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策略》之心理压力

时间:2020-08-28 19:18:11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压力管理策略》之心理压力

  自由的达成并非只是解除人的束缚,而是以一种尊重并提升他人自由的生活方式生活。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压力管理策略》中对心理压力的描述吧!

  《压力管理策略》第二部分:心理压力

  第五章-压力情绪:愤怒与恐惧

  ◆解析愤怒

  性别差异

  生理反应

  宣泄的谬传

  愤怒管理类型

  创造性的愤怒管理类型

  ◆恐惧解析

  人类基本的恐惧

  克服恐惧的策略

  ◆抑郁:它是愤怒和恐惧的副产品吗?

  ◇愤怒和恐惧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这两种情绪的发生都是由于把生理、心理、情绪、精神方面的刺激或多种刺激的结合视为威胁而引起的。

  ◇愤怒感激发了“战斗反应”来防卫自己和自己认同的成分。

  ◇恐惧激发了人类想逃离和隐藏的“逃跑反应”。

  ◇愤怒和恐惧被认为是生存性的情绪,然而,当有意识的思想与这些先天的反射相结合时,人们就会放大感受而不是去解决它们,这样就导致了无法打破的压力循环。

  ◇在愤怒管理类型的性别差异中,社会因素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女性在怒火中烧之后常常会充满了内疚感;而男性则用更公开的方式表达出愤怒感。

  ◇对于愤怒有几个谬传,最流行的说法是任何一种类型的宣泄都是健康的。然而,研究表明,非直接的愤怒释放只能证实愤怒的发生并让愤怒持续下去。

  ◇不能合理疏导愤怒的人可以分为四种错误的愤怒管理类型:躯体化者、自我惩罚者、爆火者、隐藏者。

  ◇当前的压力管理项目是发展压力管理的基本课程,目的是为了把愤怒产生的思想和感受变的具有建设性,使人们学会和平地解决问题。

  所有的磨难能够让我更坚强

  ——从存在主义心理疗法看人生痛苦

  “所有的磨难能够让我更坚强”,这句话出自欧洲存在主义疗法的核心人物维克多.弗兰克尔。1942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兰克尔全家被关押于奥维舒兹及达库的集中营里,他的父母、兄弟、妻儿均死于集中营。

  痛失亲人以及在集中营里的恐怖经历并未使他丧失生活热情,却促使他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发展出存在主义分析疗法。弗兰克尔发现,集中营里那些失去了一切,甚至包括自己头发的囚犯,即使幸运躲过毒气室和焚化场的人中,最终能否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取绝于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态度。他认为,即使在最黑暗的情境下,人类也能保持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独立。

  弗兰克尔认为人类的本质就在于寻求意义和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某种价值观以及体验痛苦经历的过程来发现这种意义。弗兰克尔的许多心理学理论都集中于人类痛苦的概念和意义。他坚信,“痛苦如同幸福和爱一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像爱一样,痛苦在许多有计划的事情里面也是有目的的。”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每个人难免遭遇痛苦。古罗马的哲学家塞涅卡说过:“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当我在幼儿园开园日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女孩伏在父亲胸前哀哀欲绝时,我想,她生命的痛苦才刚刚拉开序幕。年轻的父亲知道让自己幼小的女儿独自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该是如何恐惧与焦虑,但他必须这样做,这是她成长计划的一部分。有些人可能安稳一些,有些人或许命运多舛,但我不相信有绝对的幸运儿。因此,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成为考验生命质量的试金石。

  当我在心理学读书会上讲述存在主义疗法,如何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并在痛苦中挖掘意义时,一个同学问:“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他还如何从这痛苦中找到意义,反正早晚就是死了。”于是我讲起喜欢的那本《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我看过好几遍,对我具有重要影响。莫里.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在七十多岁时罹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ALS)。“ALS就如同一支点燃的蜡烛,它不断熔化人的神经,使人的躯体变成一堆蜡。它通常从腿部开始,然后慢慢向上发展,最后像科幻电影里那个被冰冻在自己肉体内的怪物一样。”当他十六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作家、记者的.本书作者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时,老师宣布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时间是星期二。于是每逢星期二作者乘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听课。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节课是葬礼。最后这位学生将听课笔记整理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引起全美轰动,连续四十周名列图书畅销排行榜。

  当施瓦茨教授平静而又喜悦的体验死亡时,更感觉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告诉这个世界。有段对话深深地镌刻在我心里:“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教授说。“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他的学生问,“与生活讲和。”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曾经刻意找寻的生命智慧,竟然以这样的方式,从如此平淡的一句话中不期而遇。教授还有一段话我必须摘录下来:“我当然在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觉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样的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健康。”

  我无法细致地描述出这门最后课程的精彩,但我知道莫里·施瓦茨教授最后这段生命历程就是弗兰克尔理论的写照,他再次证明人类的高贵就在于能以一种坚忍、尊严的态度来承受所有痛苦。

  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中,弗兰克尔写到:“如果生命有意义,那么感受痛苦就有意义。” 他用以寻找生命意义的工具就是悲惨的乐观,即将感受到的痛苦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痛苦迫使我们返回自身,以更加高远的视角来看待人生,获得领悟。有一次,我和谌老师聊杨绛的《我们仨》,当谈及杨绛为何要以梦境的方式描写他们仨失散的经历时,谌老师说,他以为杨先生试图从更广阔的时空来看待这场生离死别。我想他是对的,这样就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的眼光——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之中,苦难与重建原本是寻常经历。

  一个历经磨难而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相信他的内心一定藏有无数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压力管理策略》之心理压力】相关文章:

管理者如何应对心理压力11-12

保安的心理压力10-11

心理压力趣味小测试03-12

2017考研如何排解心理压力10-17

如何缓解考试的心理压力07-11

心理压力太大怎么办11-10

心理压力大怎么缓解11-10

简单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10-22

青少年心理压力健康测试03-17

2017考研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