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误区》的解读

时间:2020-09-02 16:10:52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你的误区》的解读

  《你的误区:如何摆脱负面思维掌控你的生活》 是2007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咨询心理学的大众读物。作者韦恩·戴尔,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进行逐条分析,将那些不健康的“自我挫败情感和行为”归结为束缚人生、导致失误的区域,提出了心理上的“误区”概念。误区心理对自身或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只是不客观的或不正确的认识。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的误区》的解读,希望你能喜欢!

  《你的误区》简介

  自我挫败行为及其解脱办法是令人感到头痛的领 域。但是,“精神愉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要实现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一个人只要将刻苦勤奋、合乎逻辑的思维、幽默感和自信心等品质集于一 身,他便可以真正地生活。本书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了保持精神愉快的思维方法,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询诊,详细论述了一个误区,即一种自我挫败行为,同时对这 种行为的事例加以研究。在初步了解每个误区的行为之后,接着分析有些人之所以坚持使自己精神不愉快的原因。一旦消除了这些原因,你也就根除了自己的误区。 每章结尾都论述到如何消除这些自我贬低行为的简易方法。.

  本书自始至终都强调做出选择和生活于现在这两点。即先根据你已做出的或未能做出的选 择审视一下你的生活;以及从现在做起,这是消除误区、创造幸福的重要步骤。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很快给自己提出某些过去从未想过的问题:“我现在为什么要自 寻烦恼?”“我怎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时光?”从而成为逐步摆脱误区、走向自我依靠和幸福的人。

  韦恩·W·戴尔哲学博士,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是28本畅销书的作者,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 过嘉宾访谈。本书和《灵感》、《展示你的命运》、《时代的智慧》、《每个问题都能从精神层面得到解答》、《成功与内心安宁的10大奥秘》等,都位列《纽约 时报》畅销书籍。

  戴尔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

  《你的误区》目录

  第1章 主宰自己

  幸福与智力

  选择自己的情感

  学会摆脱不愉快——并非轻易之法

  选择——你的根本自由

  选择健康 消除疾病

  避免惰性

  现时生活的重要性

  以发展还是以不足为动力

  第2章 首先要爱

  爱的初步定义

  转向自我接受

  喜欢你的身体

  选择更为积极的自我形象

  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

  自爱与自负

  不爱自己的“好处”

  一些简单的自爱练习

  第3章 你无需得到别人的赞许

  需要赞许心理的历史发展

  幼年家庭教育中的寻求赞许信息

  来自学校的寻求赞许信息

  来自其他方面的寻求赞许信息

  将寻求赞许“一步一步地哄出去”

  寻求赞许行为的一些典型事例

  寻求赞许的“好处”

  寻求赞许行为的荒谬之处

  消除需要赞许心理的一些办法

  第4章 摆脱旧的自我

  “我怎么怎么”的来源

  典型的自我描述词语及其“好处”

  “我怎么怎么”的循环

  摆脱旧我,消除标签的一些方法

  几句结束语

  第5章 无益的情绪:悔恨与忧虑

  第6章 探索未知

  第7章 冲破习俗的束缚

  第8章 强求公正——陷阱

  第9章 不要再拖延时间——从现在做起

  第10章 宣布你的独立

  第11章 永别了,愤怒

  第12章 一个消除了所有误区的人

  《你的误区》读后感

  曾经在网上见过这本书,动念买过,但由于网上购物的麻烦,就此作罢。不想老公单位竟然在年终发了这本书,给这些生活在忙碌无暇观照内心、在聚光灯和收视率压力下、疲于喧闹和现时的喧嚣表象的年轻人们,充分彰显了台里的精神关爱与心理关怀,我心感安慰。我甚至有时候想,是不是愤青让老总想到:愤你个头啊!想不通?!给你本书找自个儿原因去,别在这找单位找领导的事,先想想你给单位什么了,再要求单位给你回报!

  正好又赶上大年下,发完过节费,多了少了不平衡了,拿本书自我心理治疗去,少唧唧歪歪的,正好精神物质双丰收,物质弥补不了的精神补偿,精神带来的快乐是外在的钞票刺激是远远不能比拟的,你们平庸之徒理解不了的,说明思想还不进步,还远未升华,明年接着发书-----《每个问题都能从精神层面得到解答》。欧耶!老公,明年咱就报这本书!

  这本书老公是只字未看,我却一字不落的看完了,看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推荐这本书的人确实有品位、有思想、有内涵,我喜欢!说真格的,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心理治疗自助指导书,它是韦恩戴尔的成名之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版了,一直到现在再版多次,而翻译一直是初次的翻译版,因为之后的翻译版无出其右者,它用朴实而简洁的言语阐明了最深刻的智慧,有着震撼心灵、直击要害的伟大力量!

  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这个字眼只适用于上帝,对这本书我觉得还是要辩证的对待,它淋漓尽致的反映了美国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在中国这个深受人际关系羁绊的社会,还是要变通的运用。

  它认为,只要不危害社会和扰乱秩序,我可以做任何我爱做的事情。它试图让我们建立一种彻底的、超然社会而独立存在的自信,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不管你是谁,你都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生活。

  但是,我必须指出,在绝大多数时候,这种极端自信只是一种神话。社会需要个人的配合才能维持运作,个人必须在社会中才能生活。人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人不仅有自我独立的愿望,同样也有依赖群体的愿望。大概从猿猴的时代开始,害怕被群体拒绝就是人类天生的倾向,遭到身边多数人的批评还能坚持自我,那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会称之为“无耻”、“不要脸”。

  几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逐渐统治世界,个人的力量才随之被抬到无以复加的地位,自由则成为排在第一位的价值。飞速运转的现代社会,无休无止的变化和发展,使种种伟大的传统观念都迅速崩坏腐朽,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我思故我在”,于是“自我”被当成了价值的唯一合法来源。

  说到底,人类还是呆在群体性和个人性的一根轴上,只是现在走到了接近个人性的一端,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自信,但却是终究不能摆脱与群体性的联系的。

  个人彻底的自信,必须要借助强大的意志力,因为一切行为都自己选择,一切后果都自己负责。像萨特说的“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这种强大的自信还需要借助强大的理性,对于没有进行自由选择的人,他们跟随社会规则和他人评价,就可以得到一条中庸的安全道路。但如果要做自由选择,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眼前的世界,才能选择一条合理的道路,选择一条在所处社会中可以行得通的道路,不至于走到“屠龙术”那种道路上去。作者的描绘的那种“消除了所有人生误区的人”,注定只能是少数人,是“一小撮”,不过,按照密尔的说法,这正是一小撮“世界上的盐”。

  从这本书我们看到:无须在意别人评价,无须寻求他人认可,无须遵守社会规则,无须在乎传统习俗,无须要求公正公平,无须追求成功,无须依赖别人,无须担心犯错。

  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在自我之外的。它们都是虚幻的。

  我只想指出一点,这一切首先要建立在足够的认知上,包括对周围环境和特定条件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上。个人的心境是重要的,毕竟 “从心所欲”“做爱做的事情”是毋庸置疑的终极目标,这也是老子的“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仙”所说的境界,但现实的环境和个人的行动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纯粹内心建设是不完整的,只有变通的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全书分为12章,根据误区存在,发现误区,误区的表现,误区存在的原因,一些具体问题,误区解决的一些具体方法,结论的顺序来安排各章。

  第一章提出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主宰自己,自我控制。这里作者为智慧做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说聪明的人就是能够让自己幸福生活的人。情感是思想的产物,我们可以控制思想,所以我们可以控制情感。不过作者也提出,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控制情感,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认为,一些日常的误区观点实际上是让自己陷入惰性,显然人们是长于陷入的,因为这样比实际解决问题要来的容易的多。人们拥有选择的权利,通过选择可以使自己避免陷入惰性,融入现实的一个连接点是“活在现时”,以发展为动力,让自己不断发展,这样生命就有了动力。作为整本书的开篇,第一章算是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后边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具体论述。

  第二章,首先要爱,只有自我的认同才能对自我价值予以肯定,任何他人的确定不起决定性作用。爱自己,接受自己,认同自己。这包括喜欢自己的身体,选择更为积极的个人形象,肯定自我的价值,这里的爱,肯定都是无条件的`,不加抱怨的接受自己。

  第三章,你无需得到别人的赞许。在本书的观点里,别人的赞许可以是甜点,但你不能以他人的赞许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赞许本身是美好的,但是若是以这个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那生活就会陷入控制,自己的一切都被他人所牵引。生活中,最受赞许的反而是那些不去追求赞许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的评价系统,更相信内在的自我肯定。因此,我们要对赞许保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有了赞许,虚心接受,没有也不会影响自身价值。

  第四章,摆脱旧的自我,自我永远是活在当下的,我们的价值存在于现时,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经常以“我怎么怎么”来做一些价值型判断,这种判断唯一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回避现时,回避为发展而在现时的努力改变。我们的形象不是永远不变的,只要肯努力,我们就可以拥有好的品质。

  第五章,无益的情绪:悔恨与忧虑。这两种情绪同属惰性,只是方向不同,一个指向过去,一个指向未来。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必然不能以长期沉溺于惰性代替现时努力生活。对过去的悔恨没有半点实际意义还容易被人利用,对将来的忧虑除了徒增烦恼耽误现时的工作也无半点意义。这两种惰性的行为都是无益甚至有害的,所以要把用于这两者的时间都收回到自己手里,投入到现时的工作中去。总结过去所犯的错误,合理规划未来,这才是现时生活的应有内容。

  第六章,探索未知。未知是不稳定的,未知是充满风险的,但人是需要发展的,因此我们要摒弃固守成规。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比喻,已知世界是壳,我们住在壳里,未知为我们不了解的壳外世界,如果我们不破壳而出,就无法探知未知,但如果一直呆在壳子里,我们就无法伸展身子,获得发展,因此破壳而出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也许壳提供了某种看似坚固的安全感,但实际上,世界上真正的安全感是来自于内心,是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事情的安全感。外部的安全感,那是为死尸准备的。在这个章节,作者提倡我们去做探索,并坚信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第七章,冲破习俗的束缚。不要不分辨然后遵守一切“应该”,要经常思考,对于不健康的规矩,可以不加遵守。是非概念会制造陷阱,因此必须改变以这一观念为衡量标准去做判断。辩证的看待各种规则,限制,对于不合理的消极的社会习俗与传统,应予以抵制。

  第八章,强求公正是陷阱,因为不公道的客观存在,很容易使人陷入一味强求引起的惰性里。你要求一切对等,如果不这样,你就会产生“渴求公正”的想法,要求别人以特定方式给你满足。这种典型的惰性行为既改变不了现实,只会让自己受害。

  第九章,不要拖延时间,从现在做起。我们永远生活在现时,昨天过去了,未来会一点点变为现时,我们能感知改变的也只是现时。我们要做个实干家而不是评论家。要想改变客观世界,就要作些实际工作,从现在开始。

  第十章,宣布独立,不要再依赖,不要依靠他人而活,雏鸟终将展翅飞走,那才是个人发展之路。

  第十一章,永别了,愤怒。对情绪的管理,愤怒虽然被承认是心理发泄的一种,但如果改变心态,愤怒是可以消失的。愤怒的目的,认同确认,但实际效果是,反而会因为愤怒会被人控制。

  第十二章作为本书最后一章描述了消除了所有误区的人到底会是怎样,我觉得这很像乌托邦式描述,这也是我认为这本书唯心的根据之一。

【《你的误区》的解读】相关文章:

留学爱尔兰的误区解读07-25

绩效管理误区解读09-23

解读澳大利亚留学的误区08-25

申请荷兰留学误区解读11-01

出国留学签证的常见误区解读10-12

专家解读爱尔兰留学的三大误区07-16

解读兴趣班的六大误区09-15

搜索引擎优化误区解读10-23

搜索引擎优化seo误区解读08-13

你一定要知道的韩国留学的误区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