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心理学之梅菲定律

时间:2020-11-11 15:07:56 销售心理学 我要投稿

销售心理学之梅菲定律

  销售只有不断寻找机会,不断学习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下面为YJBYS小编为您收集到的有关销售心理学方面的定律,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

销售心理学之梅菲定律

  梅菲定律

  有一天,著名管理大师梅菲正在伏案写作,初稿出来后,感觉不满意,就一手揉烂;顺手打算扔出自己面前的窗口,但却掷打在窗框上。于是他把纸团捡起来,瞄准窗框一掷,竟然飞出窗口。

  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引起了大师的深思,并由此引出一个定律: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你预料之中的事没有发生,而你预料之外的事却发生了。这看起来很没有道理,其实人生中有很多没有道理的道理。

  在对梅菲定律进行研究之后,引申出两方面的结论:

  (1)“怕什么就来什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有民间所说的“祸不单行”,“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等等。比如说,很多人在一起等待测试,而单单第一个就是你;平时怎么都不停电,在你正在保存数据时停电……这似乎都无法解释。

  (2)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对梅菲定律较为积极的理解。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按照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进行的,比如说你看好某球队赢球,而它偏偏却输了;偶尔一次因为找零钱买了一张彩票,它却偏偏中奖了……这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运气。

  于是乎,很多推销员将初次接触的顾客分成等级,开始重点培养一些看上去很好的顾客,这似乎是符合“二八法则”和“客户管理哲学”的。当然,我们承认“二八法则”和“客户管理哲学”的科学性,但这也是建立在重视每一位顾客的基础之上的。

  很多推销员应该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当你认为某一位客户即将和你签定单时,第二天他却通知你已经和其他人签了;当你第一次拜访感到失望时,却接到了该客户的要约电话。有时,事情就是这么的不合理。

  为了不漏掉每一位客户,你唯一能做到的是:重视每一位客户!

  大多数推销员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拜访的客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功,会有随后的成交。也就是说每个推销员拜访的客户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带来利益的,或者说,有重要的客户和不重要的客户之分。于是,很多推销员对自己的每位准客户重视程度便不一样了。对一些经过主观判断后不重要的准客户.就不重视甚至不去拜访,也许这样做没有错,因为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最大的问题是,你的这个主观判断是否准确,是否把一些可以成交的业务慷慨地漏了过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李是一家培训咨询公司的电话行销推销员,有一天晚上1 1时后,他接到一个电话。

  这个时候,他已经工作一天了,又困又累。一般的人,在这个时候心情都会有些烦躁,他也一样。他心里想着,赶快结束工作,马上休息。

  这个电话就是在这个时候打来的。

  打电话来的是一位女士。小李当时问她,这么晚了打电话有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吗?

  她说,不行,因为她看了他们在报纸上发的广告,特别感动,所以不能等到明天。

  接着,她马上念了一段报纸上的.广告词。

  听到这段广告词,小李的神经像触了电一样,一下子来了精神。然后仔细地、耐心地听她讲述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的经历。

  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他努力地克制着自己的困倦和劳累,尽力热情地与她相呼应,并认真回答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她的声音中,小李感觉到,她非常满意。

  放下电话,小李看一下表,已经凌晨1时多了。

  第二天根本不用我谈什么了,她和她的朋友都报名参加了培训课程。

  就是这位在半夜11时后打电话的于女士,在以后的日子里,先后介绍了79位学员报名参加了公司的培训课程。

  科技的发达使每个人获取信息如此容易,所以你的客户不会刚和你接触就确定买你的产品;另外,现代人的个性越来越强,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反应肯定不一样,在我们电话行销中也是一样。你无法判断哪一位客户百分百地要购买你的产品或不需要你的产品,所以,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视你的每一个行销电话,认真对待每一位潜在客户。

  研究成功者身上的特质,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敬业。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极强的敬业精神,而且,他们的敬业精神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来,打电话也不例外。只要拿起电话听筒,无论通话的对方是谁都无关紧要’他们一定会认真对待,绝不会随随便便,敷衍了事。

【销售心理学之梅菲定律】相关文章:

职场心理学定律10-09

心理学与生活定律10-27

《墨菲定律》读后感500字12-01

职场心理学定律8篇10-09

《墨菲定律》的读后感范文400字12-01

心理学书籍之《教育心理学》06-10

心理学书籍之《心理学精要》06-02

墨菲定律的读后感400字(通用12篇)12-02

《墨菲定律》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5篇)12-01

心理学书籍之《反欺骗心理学》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