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粘一个人

时间:2023-01-17 12:21:25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为什么孩子总是粘一个人

  你家的孩子会总是粘同一个人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孩子总是粘一个人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孩子总是粘一个人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跟谁长大的就会跟谁亲,也喜欢粘着他,可是也正是因为你在孩子心中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对于你给的安全感要求更多。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们对妻子和丈夫看的很重,所以经常担心他们出轨或者怎样,因此格外依赖他们,孩子粘人也是同理。

  我听到许多妈妈讲,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奶奶。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说:谁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谁!对这句话,大家不是很理解,因为她们从来没有吓唬过孩子--在一个不用"如果不听话,大老狼会把你叼走"、"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吓唬孩子早成为基本常识的年代,相信现在没有人这样做了,但孩子们为什么仍然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

  "爱"怎么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心理不成熟的我们,会将自己的"爱"及"珍重"通过表情和语言一览无余地表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会哎哟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会噢地惊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为是给别人照看宝贝,心理非常有压力,为了告诉自己、也告诉宝贝的父母,就会将这种一惊一乍的行为表现得更为夸张。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从环境中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这样小心亦亦,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这样的孩子一步都不能离开那个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时在带这个孩子,而保姆最具这种特征的话,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险时,就会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们最好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吸收没有任何内在建构的人的精神状态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

  看看布丁妈妈是如何诠释的吧,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呢?

  我们这样对待过布丁吗?

  有过。一岁三个月的布丁随地小便,完事后,刚想拍拍屁股走人,熟料一脚踩上,一打滑,哐当,了个腿朝天,头朝下,布丁爷爷快速跑过来,义愤填膺状,狠狠踹了两脚地板,抱着布丁颠了又颠,哄了又哄。某日,布丁在床上跳舞,旋转着到了床沿处,正自我陶醉状,我见状惊恐万分"啊。声扑过去抱住布丁,颤颤悠悠地说"妈呀,幸亏没掉下去",布丁莫名其妙,其实人家完全能把握好度,知道啥时候该用华丽的转身,完全不用担心坠下舞台。还有,布丁曾被KFC的门卡过一次手,我当时一个人带着布丁在银广KFC门口,看到布丁的手硬生生的被挤进去,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在布丁的手拿出来后,我惊慌失措的一边安抚布丁,一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喊老公的名字。布丁无大碍,但我六神无主、高度紧张的样子,吓坏了她,布丁紧紧搂着我不敢松开。

  都是源于爱,源于对布丁无微不至的呵护,才希望布丁生活的空间里全是安全的东西,即使发生了不安全,也要从感情上淋漓尽致的把担心把心疼表现出来。

  但更多时候,我们对布丁有些不在乎。刚会爬的布丁,喜欢向茶几底下冲刺,茶几的高度正好是她爬行时抬头达到的高度,我曾用手护住茶几边缘,防止她磕到碰到。她姥爷禁止我这样做,说"她碰到一回后,就知道低头出入了。"果不其然,布丁在被撞过几次后,能准确得把握好低头抬头的频率,顺利通过茶几底部。布丁现在知道开水,发光的灯泡,冒热气的粥都是热的,她不会轻易的去动,我们没有强制性制止她不许动,这些都是她自己靠触摸和观察摸索出的经验。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也有限度。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余下的只有让她自己去体会去经历,给她足够的爱心支持,适当的放手,她才能体验到什么是安全感。"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自由"

  还有种说法是,有安全感的孩子能正视分离。这点我赞同。分离时孩子的哭闹和平时的粘人是孩子表达感情的相似方式。布丁一直能正视分离,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她,妈妈离开,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她都能欣然接受。布丁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奶奶出门或回家的时候,只要给布丁说明,布丁就会摆摆手说再见,因为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是说话算话的,会准时回来,所以她放心让我们出去。

  布丁是个不粘人的小孩,我很欣赏这个小孩通情达理的做派。

  扩展资料

  孩子过于粘人该如何改善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

  小熙整天黏着妈妈,就连妈妈上厕所、洗澡都要哭着找妈妈。每次朋友到家里来作客,小熙总是在躲在妈妈旁边,也不让其他大人哄,使得妈妈没耐性地斥责孩子,小熙只是哭闹得更激动。这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在谈分离焦虑如何克服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三种依恋关系,或者说三种妈妈类型。

  三种妈妈类型

  1. 安全型:

  这类母亲大多是温暖的、友善的,喜欢和宝宝亲密接触,对于宝宝的需求很敏锐,会立即回应,如︰宝宝哭了,母亲会马上安抚,并查看宝宝是否饿了或尿布湿了,同时母亲很鼓励孩子去接触外在事物,如︰和不熟悉的阿姨打招呼,因此在这样的互动之下,孩子自然而然对母亲产生信任感,能安心地探索环境。

  2. 逃避型:

  这类母亲通常是没耐心、严厉、易怒,只关注自我需求,对于孩子的需求不太响应,如︰任由孩子哭闹,因此宝宝知道无法由母亲身上获得满足,不会和母亲成依恋关系,也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响应外在的刺激。

  3. 抗拒型:

  这类母亲虽然喜欢和宝宝亲密的接触,但是他们的育儿行为很不稳定,有时对宝宝很热忱,有时却很冷淡,此外他们也时常误解宝宝所发出的讯息,久而久之,宝宝没有安全感,不敢探索外在环境,要时常黏着母亲,若母亲稍微离开,则会大吵大闹。

  分离焦虑克服法

  1.在家里可以常常和宝宝玩躲猫猫游戏

  一开始,妈咪可以用手帕盖住自己的脸,然后再拿开;再试试看躲起来半分钟,慢慢把时间延长。让宝宝习惯你不见了,又会再出现的情况。

  2.逐步演练分离、练习说拜拜

  若孩童有分离焦虑状况,从2岁开始可以从生活中逐步减敏感以提供分离经验。请在熟悉的环境中演练分离的状况,分离时间可由短逐步拉长,如从妈妈洗澡时间,到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慢慢延长到妈妈离开一个早上时间。

  3.用睡眠仪式减少睡前分离焦虑

  睡眠仪式可以提醒宝宝睡觉的时间将要来临:说故事、唱歌、和妈妈温柔的拥抱可以让宝宝感到安心。如果宝宝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哭闹,妈妈可以进去安抚他,但是必须要安静、沉着、而且短促的,主要让宝宝感到安心便可以。当宝宝感到无聊、沉闷时便会自己入睡。

  4.给宝宝一个安抚、代替的物品

  当妈妈不在身边时,一个熟识的布偶、毛毯都可以起安抚的作用。有些哺乳的妈咪还会把自己的衣服给宝宝做安抚物品,因为衣服上还保留着妈咪哺乳的味道。

  5.避免不告而别、约定时间

  与孩子短暂分离前,一定要先告知,不要偷偷离开和不告而别。离开前先明确约定回来时间,如“妈妈去上班,你下午吃完点心,妈妈就回来接你”。父母也一定要遵守承诺,信任才能逐步建立。

  6.鼓励孩子勇于探索、不过度依赖

  家长从小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勇敢去探索,大人过于保护、过度禁止孩子许多行为,只会让孩子没自信而更依赖大人。大人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尝试新环境,你只要告诉他:「妈妈会陪伴你,你去没关系」,如自己爬楼梯、到公园游乐器材游玩时放手让孩子去发现乐趣。

  可能是自闭症

  宝宝分离焦虑的情况,通常只是一段过渡时期,若发展时间正确,父母不需过度恐慌,只需要多点耐心引导。但若孩子2岁以后分离焦虑仍很严重,没有逐渐减少,则应该寻求专业指导,避免造成日后人际和学习问题。

  在此也特别提醒,孩子自婴幼儿期,过度安静且完全没有分离焦虑问题,常常不会注视他人和观察环境时,则可能孩子有其他问题(如自闭症),应尽早处理。

【为什么孩子总是粘一个人】相关文章:

孩子总是粘一个人怎么回事08-26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04-22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你10-26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10-06

为什么怀才不遇的总是我11-20

为什么失败总是属于你10-26

为什么你总是懒得读书11-15

为什么你总是不快乐08-29

为什么你面试总是失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