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会更容易信任别人

时间:2020-09-29 14:18:16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会更容易信任别人

  有人说,这个社会里除了自己谁也不可信,这是真实的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产生这种想法,这与个人心理健康有联系吗?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作进一步分析。

心理健康会更容易信任别人

  说到对人的信任,我们一般人的想法是,只有对方可信,我才去信任他(她)。问题是,我们如何去证实对方可信呢?通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交往。可是,交往开始时我们不能信任的结果是什么呢?往往是这个交往的对象,在我们与之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不完全信任,导致了对我们的戒备。这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对方很可能与我们秉持相同或相似的想法,他们也会以“对方是否可信”来决定自己给予对方以多少信任,这样,彼此之间很可能就有了相互的不信任。不信任就会有保留,有怀疑,有戒心。这样的保留、怀疑与戒心,导致不信任在交往中蔓延,导致不信任的随着交往而不断扩大,延伸。最后,就有可能趋向于恶性的循环,趋向于彼此关系僵化,恶化。

  互动地看待交往,我们可以导向这样的结论:两个都对陌生人有怀疑的人,很难相处,很难成为一对好朋友。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到底有多少比例,说实在的,很值得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去深究,去探索。它的比例大小,决定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个体对陌生人的戒备心大小,对一个不相识的人的信任度大小,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了。这是逻辑的推论,没有什么破绽纰漏。

  还是有不少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其原因是,至少有一方可以主动打破戒备之心,放下严重的防御心理,敞开心扉,主动把信任给予看起来并未被证明可信的人。作为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问一问自己,在自己的朋友关系(如果有的话)中,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是主动的信任对方呢,还是在对方被证明可信之后才去信任对方?有多少良性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主动的信任形成的,有多少是我们被动形成的?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我们的良性人际关系中主动信任的关系比较多,我们的心理素质就比较高;反之亦然。

  对陌生人如此,对于所谓的“坏人”就更是如此了。所谓的“坏人”,就是事实至少有一次证明这个人有不可信的地方,或曾经辜负了我们的信任。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面临着选择,是持续地信任对方,还是因为对方的某一次爽约、食言、说谎、违纪而不再信任?我们当然会知道,人格是有一致性的,上一次这个人表现了不可信的某种品质,这一次也有可能会故伎重演。因此,我们若要信任,就会有风险。至少我们主观上会有这样强烈的感觉,它阻止我们继续去信任这个人。只有我们自身拥有强大的自我,不怕冒风险,不怕我们的再度信任被利用,不怕因此祸及我们自己,我们才有能力再次给出我们的信任。这里,表现了持续给予主动信任者的勇气、胆略与信心。对于一个被我们的经验暂时地认定是“坏人”的人,我们若是能坚定地再度信任,至少说明了我们的心理承受力比较高,而且对人性的不断发展有着根本的信任——即在我们心中,我们相信,哪怕是“坏人”,他或她还是有可能转变的!

  一个曾经偷盗过的青年,被判过刑,出狱后的生活非常艰难,其原因是,大部分的人生活在自己的经验中,很难相信这个出狱的青年会改邪归正,迷途知返。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适应水平的,不是发展水平的,因此,他们也就倾向于保守,明哲保身;他们不愿意冒险去帮助一个“坏人”,有不良行为纪录的人。同样,一个曾经出轨的爱人,要得到另一半的信任,何其难!如果出轨者的爱人,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想去信任他也就很难很难了。因此,这个出轨纪录在身的人,也就很难真正得到宽恕,也就难以有机会赢得爱人的信任,从而也减少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不被人信任的痛苦,只有那些缺乏信任的人最清楚。有过出轨并决心悔改的人,在爱人信任不足时,是很容易老毛病重犯的.。这是太简单不过了,因为,在他努力自我更新一段时间却得不到应有的信任与承认后,他就没有了被鼓励被支持的机会,他就会倾向于破罐子破摔,他心想“反正都一样,我怎么努力对方都不会信任我了,我反正是一个‘坏人’了!”

  良好的亲密关系意味着基于“无条件信任”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都难以做到无条件信任,但我们都应知道,它是一个美好的个性发展方向,并愿意努力朝向这个方向发展自己。如果我们一定要以对方的所谓“可信”为前提来给出自己的信任,吝于主动奉献自己对人性的信任,对对方无条件的爱,那么,我们的关系就很可能是很脆弱的,很难经受打击的。这是因为,从另一个角度讲,很多时候我们所认定的“坏人”,“失约”、“食言”,不过是我们一边倒的认知,很可能有水分,可能有误区,可能是因为其它问题造成的偏见,比如由于信息的无法及时沟通造成了彼此的不能守信等。这样的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实在在所难免。因此,那些对于对方的“可信”过度讲究的人,也就不能学会宽容,不能学会给对方与自己以发展的机会。过度讲究对方的“可信”,以此为出发点,虽然可以保证我们有更少的损失,却也可能因此让我们丧失我们的学习机会,丧失我们的与人深交的机会,丧失我们找到“铁哥们”的机会!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给予一个曾经犯错的人、失信的人以信任,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基于我们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性。在我们这样的信任里,饱含了真诚的爱,远比那种信任“可信的人”来得深刻、深沉,因此也更为珍贵,更值得我们珍惜。真正的信任,并不是对某一个个体的信任,而是对人性,对整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信任。只有这样的信任是健全的,对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个体的信任,才是有基础的,才是可靠的。

  而对人性的信任,是从对自己的坚信开始的。每一个对自我信心不足的人,都不太可能对他人有十足的信心,更难以对人性的发展性有信心了。这样的信心来自我们自小所接受的教育,来自我们的监护人给予我们的无条件的爱的多寡,及其质量水平的高低。我们的心灵,当被不信任的毒汁所浸润时,我们就会变得狭隘、自私、封闭、嫉妒而偏执!只有我们学会了信任陌生人、“坏人”、犯过错误的人、冒犯过我们的人、曾经失信于我们的人时,我们才有真正的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会更容易信任别人】相关文章:

左撇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07-25

简历怎么才更容易有回复08-30

怎样投简历更容易被看到08-17

怎样让韩语学习变得更容易09-19

智商高的人更容易精神分裂09-04

抑郁症患者更容易产生肥胖10-24

女性创业为什么更容易成功08-05

什么样的员工更容易加薪12-05

求职简历怎么做更容易成功09-24

爱尔兰留学哪些留学专业更容易获签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