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3 18:15:3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问题,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把快乐传递给别人,用快乐去温暖和感染别人。

  心理健康是幸福感的来源。只有拥有阳光心态的人,才能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困惑,才能处理好生活中的黑暗和悲伤。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挫折与不如意的事情,然而结果却不同。就像拿破仑说的一样“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岂能美好?”

  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在人生的过程中,态度决定命运,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而这态度正是由我们的心理决定,没有良好的心态,处理起自己的事情来相对来说有些困难。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阶段心理总会有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1、智力正常;

  2、稳定适中的情绪和情感;

  3、意志健全;

  4、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拥有幸福感,过有效的生活。

  心理健康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人生有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就离不开与其他人的联系。因此,学会与他人勾通,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每一个人都渴望与他人交流,但是也会有些人怕与他人交往,这是由心理引起的。

  有一句名言道: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在当今的社会里,成功只有专业知识远远是不行,如果没有好交际能力,很难找到出路。在交际的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

  心理健康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状态也会有变化。在这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但是不等于心理不健康,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决困扰,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享受生命的过程。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自身健康、生活幸福与家庭幸福。心理健康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人,一个心理健康的家庭成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节心理的能力,能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才能为全身心地工作提供保证。

  其次,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工作环境。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不嫉妒,不诽谤,不拆台等,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谐共处,愉悦心情,提高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再次,老师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可以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健康的指导,使学生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

  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教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有意无意间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比如,当班级在学校某项比赛中失利时,教师能振作精神,奋起直追,而不是萎靡不振,消沉、抱怨、郁闷,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表现中获得暗示,明白遭遇挫折时最应该做的就是振作精神,努力赶上,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将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大的益处。再比如,与其他班级发生一些利益冲突时,老师的大度、忍让,会使学生懂得,要有广博的胸襟,一切事情从大局出发,而不是只顾一己私利,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树立榜样。

  总之,作为教师,健康的心理对自己、对学校、对学生、对他人都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心态阳光,健康向上,努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

  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

  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

  1、笑是营养素

  研究证实,笑能降血压;笑1分钟可以起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笑还能释放压力,减轻沮丧感;笑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中老年人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喜剧、漫画,多听相声。

  2、“话疗”是特效药

  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健康秘方:话疗,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包括共进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长期独处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所以,即使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总憋在家里,要努力扩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并试着主动向素未谋面的邻居问好。

  4、宽容是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很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而学会宽容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在生活中,当你出现有失眠、情绪低沉、烦躁、自责、疲乏等等情况的时候,往往是不能忽视的,这样的情况考虑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存在的,是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调节的,而上述讲的主要就是有关心理健康调节方法有哪些的知识,需要大家多去学习的,更需要我们能用健康的心理从容面对。

  促进心理健康的六个要素

  1、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2、爱操心不是坏事

  如果你是个爱操心的人,那或许是件好事。很多实例证明适当忧虑有益健康,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当你为某件事担忧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制订相应的预案。这时候,操心就是有益无害的。

  3、别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

  养宠物的确有益健康,但是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群更长寿。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命更短。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尽管健身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5、防止过度乐观

  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6、“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消除身体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既有生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个人的情绪低落,或任务超出个人能力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会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容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通过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抵抗疲劳的能力,也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2、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重要的指标。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改善。学生常因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未来前程的担忧而持续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这些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帮助提高智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脑细胞的功能及工作效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智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大脑耗氧量是人体耗氧量的25%,运动时可达到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有益于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稳定、知觉敏锐精确、记忆状态良好、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等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同时体育锻炼使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绪等得到发展,有助于兴趣广泛、动机良好、情绪稳定,对提高智力具有促进作用。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双方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小处方:要帮助初中生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是从调整认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习惯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在心理辅导中,要强调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从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入手,注意到改变中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4、对抗行为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

  小处方:由于对抗行为有时容易被老师、家长误认为仅仅是道德问题,而只是加以批评、惩罚等,最终导致结果适得其反。为此,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而应当首先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这类学生做出态度的改变。从心理治疗而言,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5、自卑

  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感到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恰恰什么都不行,这是自卑的表现。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什么都处以冷漠的态度;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因怕错而不敢大声回答;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做事缺乏主动性;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如是等等的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现象,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变得孤独、畏缩、与世无争,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班级成长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小处方:学生的自卑可能与其性格、生活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取决于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那么,如何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呢?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我不完美,但是我明天总可以更好”的信念。

  第二,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进一步提高能力。

  第三,肯定优点,摆出实绩,给其成就感。

  第四,交给任务,培养自信,助其自立形象。

  第五,行为迁移。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还要进行行为训练,引导他们昂起头走路,训练他们敢于盯住别人的眼睛看,教会他们积极的自我暗示。

  6、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

  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违抗性行为、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

  小处方:品行问题的治疗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是:行为矫正治疗、家庭治疗等。由于治疗效果差,为此预防此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说,预防得越早效果越好,这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干预高危儿童、树立和宣传良好的社会风范。

  7、早恋

  青春期是中小学生成为个体发展中的“暴风骤雨”期,他们身心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其情绪波动往往比较大,情绪反应的强度也相对较高,这个时期的学生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微妙的爱慕之情,于是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在异性面前变得热情兴奋,或者变得羞涩不自然,许多学生把这种异性间的吸引误认为是爱情。

  小处方:在处理男孩和女孩的交往问题时,一定要非常谨慎,不能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过分敏感和警惕,也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心急,更不能“草木皆兵”,避免用“早恋”等字眼。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正常的交往而不是早恋。

  8、过度迷恋网络

  调查发现,过度迷恋网络与学生成绩、心理、情绪因素以及一些不良行为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迷恋网络的人较少。迷恋网络的学生焦虑的倾向比较明显,性格内向,有孤独感、感觉被其他学生孤立的学生更倾向于迷恋网络。有吸烟、吸毒、打架、赌博、观看色情信息、离家出走倾向、自杀倾向的学生对网络的迷恋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学生。

  小处方:迷恋网络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对班主任来说,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改变学生迷恋网络的行为习惯。

  (1)时间管理技术。核心在于通过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以取代消极的迷恋行为。比如,可以打乱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表,如果学生喜欢在中午上网,那就在中午监督其午睡,让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从而打破其上网习惯。还可以请父母监督上网情况,用小闹钟等手段安排他准时下网,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

  (2)支持群体。让学生参加诸如互助小组、兴趣小组之类的团体。提高学生结交具有相类似背景的朋友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网络交往的依赖。比如,可以参加一些流行音乐的合唱团或歌友会,先在现实生活中,和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的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再进一步发展其他的人际关系。

  (3)家庭治疗法。让家长明白孩子可能具有强烈的迷恋倾向,减少对网络迷恋者的责备。建议家长和孩子之间多就孩子的迷恋网络原因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家长要真诚地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一起外出度假或帮助孩子培养一些新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

  (4)行为契约法。让过度迷恋网络的学生和自己或家长,在协商的前提下,共同制定行为契约,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以达到摆脱迷恋的目的。

  引发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

  1、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2、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

  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3、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其实,适当上网是有益的,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实生活与网络已经没有太清楚的分界线,但如果上网是为了逃避现实,不愿意正视在现实的所遭遇的挫败,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无力感,那么,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对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造成心理疾病。

  4、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无业人员和高校的贫困生。

  有些人在遭遇公司裁员后,因一时找不到工作,亦或不愿意从头开始,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特别是有家庭的成年人士,怀着对家庭的内疚,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5、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

  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

  6、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众所周知,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最苦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

  他们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学习压力往往只是诱因,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更是来自家庭氛围、父母关系,有的孩子为了拯救危危可及的家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症状,吃着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的却是父母的心理问题。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请家长一定要自己觉察一下,是不是让孩子承担了太多事不该承担的,比如把对自己未来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或者在孩子身上汲取本应该由伴侣承担的情感需求。

  7、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不善交际、适应力差等现象已成为家长和学校都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却在家长。

  他们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

  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8、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如买股票、买彩票、买房子、做生意等等。

  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成分,也有投机的操作,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

  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9、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大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而其主要是由于缺乏精神关怀所致。

  由此可见,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10、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

  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

  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

  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

  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

  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如果情绪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调整,就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心理疾病症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心理疾病症状,常见的例如:

  1、信息焦虑症

  一旦家中或单位出现网络堵塞、电视断电、电子读物无法打开等现象,有些人就会感觉极其不适应,变得焦虑不安、心情浮躁,总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并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2、成功后抑郁症

  在事业有成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却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来解脱。升迁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

  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

  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更易罹患心理疾病。

  3、疯狂购物症

  患贪购症的人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常会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购买的同时会有占有的满足与快感。

  如果硬是控制不买,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周身不适,勉强控制一次只会使下一次购物更疯狂。

  但当理智占上风时,后悔和苦恼必然伴随而来。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影响心情与工作。

  因此,出门不要带太多的钱,每次逛商店之前想清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必要时与同伴一块去逛街,并要同伴帮助提醒。最关键还在于搞清楚购物欲望的背后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否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当一个人敢于面对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时,心理才会平衡。

  心理困扰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但一定要注意,如果这样的情绪波动无法自行恢复,并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兴趣减退、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就有可能引起心理障碍。

  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人往往选择自我调节,如果有比较丰富的支持系统,像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亲朋,可以从中得到慰藉,那就能自行恢复,但有些人正是因为在现实世界缺少这样的支持系统,才无法从心理困境中走出来。

  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1、大哭一场。

  当自己感到被负面情绪压抑着时,可以选择大哭一场,释放自己的情绪,可使情绪平静下来。

  2、找人倾诉。

  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找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进行倾诉,说说你的压抑,聊聊你的痛苦,一吐为快。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会让你的身心得到被认可的舒畅。

  3、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再过度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全身心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暂时忘却使你感到压抑的负面情绪,最大程度的得到愉悦感,满足感。减少压抑感。

  4、享受大自然。

  大自然的一切生机,可以有效去除心中的雾霾,让自己感到愉悦。沉浸在大自然中会远离世俗,得到心理的净化。

  5、去运动。

  运动可以使人精神集中,缓解负面情绪,疏导被压抑的思想,当你感到自己累了就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想不愉快的事情。

  6、去见自己喜欢的人。

  当你决定去见自己喜欢的人时,你更多的关注在于要见的那个人,心中的负面情绪会被即将到来的喜悦而冲淡,减少负面情绪的关注。

  7、大吼。

  大吼也是一种释放压抑情绪的很好方式,你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大吼几声,可以有效宣泄心中的郁结。

  8、静心。

  被负面情绪所围绕的时候,可以试试做一些能够让自己静心的事情,比如,阅读、听音乐。让心情静下来,不要那么的心烦气躁,当情绪不在激进的时候,就能解决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

  9、玩游戏。

  负面情绪充斥着心理,让你感到压抑痛苦,不妨去玩几把游戏,尽情的在游戏中体验输赢的快感,释放心中的苦闷。

  10、好好的睡一觉。

  负面情绪的产生总会让脑子里思考很多东西,越是思考越是走不出负面情绪,倒不如放空思想,好好的睡一觉,醒来你就会发现没什么好纠结的。情绪会好很多。

  一个人的情绪产生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你要学会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及时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生活。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04-27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重要性09-09

你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吗08-10

解析飞行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03-24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07

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精选6篇)05-09

浅谈对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04-23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04-28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精选8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