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

时间:2022-03-15 15:45:58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关于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一部分人出现了压力过大、焦虑、躁郁等情绪,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让大家正确了解、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防控中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对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

  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 篇1

  1、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睡眠过多,作息时间不规律,又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办?

  睡眠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但是,过尤不足,如果睡眠过多,反而会让人头昏、没精神。疫情期间不能外出,但是,可以在居家空闲的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作息不规律会打破身体的内循环,降低免疫力,因此要按时起床、吃饭,保证良好的睡眠,同时加强自身的锻炼。

  2、疫情发生后,总是感到绝望、崩溃和恐惧,怎么办?

  首先,承认自己的担心、绝望、愤怒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反应,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不能被这种情绪打趴下,良好的情绪是免疫力的第一重保障。

  其次,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信息,对治疗和疗效保持乐观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科研人员,大家都全力以赴救助,所以暂时无法及时就医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发展很快,在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有效的药物,所以对未来疗效要保持理性乐观的态度。要有意识地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果发现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就主动情绪调节。可以在条件允许时进行适度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活动;将脑中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或向他人倾诉;如果真的悲伤、低落或恐慌,尽情地大哭一场也可以;回想自己以往的类似经历及成功应对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当前环境。

  3、信息铺天盖地,家人也很恐慌,怎么办?

  不良情绪会相互传染,这时家人的相互安抚、相互鼓励很重要;同时尽量控制自己和家人每天接收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睡前也不要过分关注信息,不道听途说,多看权威、专业的报道,减少杂音。恐慌和焦虑可以向亲友表达出来,电话和网络是与他人保持联系的便捷途径,从而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力量,增进面对疾病的信心。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变化,接纳自身发生的一切,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正视变化,心态就会慢慢阳光起来。

  4、看到疫情人数下降,有时会放松警惕,产生心理麻痹,怎么办?

  当人们看到疑似人数、确诊人数、死亡人数在下降,治愈人数在快速增加时,就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心态,从而放松已有的警惕,以为病毒很快就会被消灭,很多人甚至心存侥幸、放松警惕,急不可待地想走出家门。如果这样想是十分危险的,虽然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疫情风险仍然没有解除,对此,我们建议:一定要克服麻痹心理,保持高度警惕;克服厌战情绪,始终做到精神不懈怠,思想不放松,可以通过关注疫情数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警惕意识,积极与疫情斗争下去。

  5、担心自己被传染患病,每天都不停地测量体温,怎么办?

  疫情发生后,新闻报道、小区管控、周围环境变化巨大等因素,每天我们的大脑主动或被动的摄入大量疫情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或多或少会让我们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并未过度影响我们生活,其实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他能帮助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减少被感染的可能。但如果悲观情绪过重,已经影响了正常的作息生活,就要重视起来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现代化通信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对身边的人给予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生活在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中,既能疏导负面情绪,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或是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热线电话或网络获得专业支持,积极调整心态。

  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 篇2

  1、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身体状况,身体不舒服就是肺炎?

  首先,学习权威的病毒学知识以提高控制感。疑病或恐慌的时候是由于我们对于病毒的病理学、典型症状、诊断标准和防护手段等知识的储备不够,容易产生低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建议学习一些科学的病毒以及防护相关的知识,充分认识到这些病毒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们自己及自己的家人是可以通过有效防护手段进行防护的。

  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大家接触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身体一有点不舒服不由自主地往新冠肺炎上想。疑病心理的出现很多都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时不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身体稍有不舒服,是正常的反应,无需过分担心”,“新冠肺炎是可以医治的”等,能缓解我们的集虑。

  最后,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因为不上班不上课就破坏生活的规律,生活规律的打破容易造成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烦躁。把自己的生活尽量安排好,睡眠充足,饮食均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与生活区分开,少看手机,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上来,让自己的年活有规律。

  2、已有明显症状但无法及时就医,或已经就医担心无法治愈。

  首先,承认自己的担心、绝望、愤怒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反应,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不能被这种情绪打趴下,良好的情绪是免疫力的第一重保障;其次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信息,对治疗和疗效保持乐观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科研人员,

  副大家都全力以赴救助,所以暂时无法及时就医的期问题会很快解决。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发展很快,在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有效的药物,所以对未来疗效要保持理性乐观的态度。

  3、孩子上中学,马上开始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有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

  近来,宅家无法如期开学的神兽们,纷纷“上网了”,比如可能影响邻里和谐的:楼群里18楼家长说:嘿嘿嘿,希望19楼不要跳,我们孩子在上网课。19楼家长回复:不好意思,我家正在网上上体育课。

  下面几个方法非常有用,家长朋友们,记它,记它,记它:

  第一招:只动口不动手。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无法操控“这么难”的网络系统,请放心,如果孩子们连“开黑”、“吃鸡”、“第五人格”这些高难度的游戏都可以操作,他们一定能操作简单的学习系统,你要做的是在旁边指导。

  第二招:培养孩子规律作息,制定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任务,并且记得回家后要验收。不要总是埋怨孩子拖沓,往往拖沓的孩子背后,存在两个拖沓的父母。

  第三招:眼不见为净。爸爸妈妈们要换个角度想,其实这些真实的场面每天都在学校里上演,孩子在学校里就认真听讲了?没有思想开小差了?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下了?和同学和睦相处了?其实,只是你没看见罢了。孩子们一样在健康茁壮的成长,该学的知识也都没拉下。所以,该复工就复工吧。

  最后一招:学会放手。家长们经常会为孩子铺路,直到他们长大。其实,适当地放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一下自己,培养孩子主人翁的精神,有时你们会发现“原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所以现在是一个好机会,请放一下心,放一下手吧。

  4、疫情很多天了,天天在家,太无聊了,无聊到难过。我不出去,心里就难受,我该怎么办?

  答: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无法出门,造成情绪低落。感觉到无聊,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想出能够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迟钝,这种“钝感”造成了我们无法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改善自己的心情。

  (1)善用运动,带动情绪。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从而提升愉悦感。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宅在家里,我们也有许多方法可以运动。这一类运动技巧资源很多,可以去网上找一些靠谱的推荐。

  (2)善用想象,增添乐趣。虽然无法出门,但是我们的想象却可以飞得很远。想一下,当疫情解除后,你想要去哪里玩,跟谁一起?有没有什么具体计划?可以把这样的画面变成攻略,甚至可以画下来,这样也许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3)善用正念,提升敏锐度。正念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态度,它指的是我们要平衡理性与感性的信念,有目的地觉察当下,并且不加评判。负面的情绪,通常就是因评判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训练、身体扫描等正念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觉察当下,减少评判。

【关于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01-04

关于小升初常见的心理问题08-24

常见的心理问题08-22

常见求职心理问题12-17

疫情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2-09

关于职场员工常见的心理问题11-01

关于单亲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09-03

春季常见的心理问题03-10

哺乳早期常见心理问题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