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世的心理调整

时间:2022-03-31 16:04:27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亲人离世的心理调整

  生、老、病、死作为人生不可避免的的阶段,每个人都要面对挚亲死亡。小编收集了亲人离世的心理调整,欢迎阅读。

  1.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

  从得知亲人离世,到接受这个事实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不愿接受这件让他心痛的事实,仍然否认事情发生、逃避现实、幻想这还可以将失去的追回,停留在过去的阴影当中,不愿与过去切割。

  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接受亲人已经离世的现实,应该及时和亲人、朋友沟通,不用避讳谈论那个去世的亲人,如果一直不能回到现实中,那么建议寻找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干预。

  2.将悲伤情绪发泄出来

  当丧亲者接受现实了之后,哀痛的情绪可能就会发泄出来,这是正常的过程。这时叫他不要伤心是没有作用的。有的人用工作、旅游、或烟酒、来转移注意力,这只是把问题暂时掩盖住。悲伤的情绪终究要发泄出来,这是恢复的过程。

  完全封闭或孤立自己,悲伤情绪得不到适当释放或宣泄,容易导致抑郁及其他心理问题。

  如何发泄悲伤的情绪呢?哭是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如果你能够在自己想哭的时候哭出来,那么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有些人不愿哭出来,原因可能是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悲痛。但是如果想哭却哭不出来的话,最好去看一下心理医生。另外,和亲人朋友倾诉对逝者的思念等,都可以很好的将郁结在心中的感情发散出来。

  3.重新适应一个新环境

  当死者离去后,整个相关的人际网络都产生了变化。原本对死者的身心依赖,如今都要重新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是个长期适应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害怕走出来,有研究表示悲伤能让人变得坚强,更有能力面对挑战,而悲伤时最适合搞人际关系,因为悲伤让人不再傲慢,变得谦逊。

  值得指出的是,采取药物来抵抗悲伤和抑郁,这是错误的做法,甚至可能会影响人类情绪的成长。

  死亡教育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能够教会孩子从小就有正确的生死观念,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能更好的承受亲人、朋友死亡带来的打击。因此,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教会孩子正视死亡这个话题,从而让孩子更加珍惜生命,珍爱家人。

  如何调整丧偶老人的心理?

  “白头偕老”是对婚姻美满的祝福,但夫妻相伴终有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夫妻中总会有一人先辞世。鳏寡孤独反映出了老年人丧偶之后的寂寞、孤苦的心情。

  在中国,老年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共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经历,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

  这种消极心态常见的有:

  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例如:有对老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无思想准备,听说后悲伤得晕了过去,醒后哭得死去活来。丈夫的丧事办完了,妻子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解脱。身体很快就垮下来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怀念恋旧型

  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这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丈夫身体不好,内外都非常依赖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而去。常年在生活中养成的对妻子的依赖性,在妻子去世之后马上转化为强烈地无助感和孤独感。悲伤之后,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变得感情脆弱,回忆过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碍。

  后悔自责型

  时常可以听到一些丧偶之人自责地讲这类的话,例如:“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他(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 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因为过去夫妻间的磕碰,妻子死后,他在悲伤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责、罪恶感。他因为无法补偿过去,就用这种持续的悲伤不断地责备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走出丧偶痛苦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对于丧偶老人,子女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对生活的依恋,从而减轻其丧偶的痛苦。

  二、避免自责

  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

  三、转移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四、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五、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

  应该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是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尽快地调整好心态,多保重身体,好好地生活下去。相信这也是老伴儿的心愿。

  六、心理转移

  当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选择大哭一场,也可以向别人倾诉,以便发泄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倘若把忧伤深深地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冥思苦想,只会强化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七、心理补偿

  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看看配偶的照片,抚摸配偶所用过的东西,从而会回忆起夫妻以前相处时的美好时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理得到补偿,然而,积极的心理补偿莫过于选择理想的新伴侣,这样可以在生理上和心埋上都得到新的平衡,从而开拓新的生活。

  八、心理升华

  老人丧偶后为了减轻忧伤,最好把心理活动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对于个人和社会也是有利的。

  心理学家建议,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 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 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亲人离世的心理调整】相关文章:

亲人离世安慰亲人的句子02-07

亲人离世伤感的句子02-04

亲人离世伤感句子12-19

亲人离世伤感的句子11-16

亲人离世伤感的句子10-28

亲人离世伤感的句子11-15

暗示亲人离世的句子11-30

亲人离世请假条11-30

亲人离世伤感说说文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