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心理问题

时间:2023-01-03 15:46:16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逃课心理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日显严重,如何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为大家分析一下大学生逃课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逃课心理问题

  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分析

  (1)高中与大学时代管理模式的不同造成的心理落差。

  在高中时代,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为高压状态下的学习;步入大学,书本知识的学习知识其中的一个方面,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于高中时代,学习方式较自由、更灵活多样。学习成绩好与坏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让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容易造成新生适应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以至于逃课。

  (2)与父母及教师关系的疏远

  1)高中时代生活在家乡,而大学生活一般会远离父母。心理上的不成熟会造就大学生在做决定时会产生“考虑不全面、感情用事,想学就学,不学也无所谓,反正我的行为我负责”的思想。

  2)大学的师生关系教高中时期,关系更疏远、更僵硬。大学时代科任教师只会在上课时间与学生见面,教与学的关系多于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以上两种关系的疏远都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

  (3)大学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的逃课。

  “60分万岁”代表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新生。60分与100分,最后都能够毕业。而且大学考试知识往往是平时上课时的笔记,很多情况下临考试之前老师会对考试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很多学生会通过考试时的“突击、作弊”来应对。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降低,逃课现象就越发严重。

  (4)大学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

  调查中显示,30%多的学生认为教授讲的知识过快过难,40%多的同学认为助教讲的偏易,学生认为大学教师授课“照本宣科”的比例达39%,教授与助教上课的逃课率明显高于讲师授课的逃课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考虑授课知识的内容与学生接受水平之间的关系。太易与太难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从而造成逃课现象。

  (5)缺乏学习动力,导致逃课。

  造成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有很多。

  1)所选学校或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2)思想认知的问题,认为读大学就是混个文凭;

  3)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的,是为父母学的,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本身并不想上学;

  4)当代社会存在太多的物质诱惑;

  5)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好成绩不如硬关系;

  6)个性心理作怪,认为逃课很时髦等等,学习没动力,上课无心力。

  (6)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生投毒事件”等等问题比比皆是。同一班级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文化差异、贫富差距都会让同学之间产生攀比心、自傲、自卑等心理。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可能自律性差一些,不认为读书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逃课现象会更明显。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能依靠兼职来完成学业,不可避免会发生逃课现象。心理自卑的学生看到逃课的学生也会毕业,难免会产生读书无用论。

  避免学生逃课的应对措施

  (一)备“学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_DobsonLaw)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这说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如高度愤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难题的效果不佳,简单地操作高度的激动水平效果较佳;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该“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是不同的。教师教授的知识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高发区。新生的适应、就业的压力、恋爱的困扰等等产生的焦虑、抑郁,要及时地进行疏导。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开展对身心有益的活动。

  (三)加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大学生逃课的心理机制来看,课堂知识乏味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首先学校要采取奖惩措施,能够促使授课教师把重心放在教育教学上。其次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逃课根在心理。应该从“心”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不是知识的终点,而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起点。

  拓展:

  1、为什么要逃课

  现在的大学教室里,讲师们玩命地授课,而愿意来捧场同学却少的可怜。很多学生逃课之后,常常会感到后悔,甚至带有负罪感,感觉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

  像这样的学生,大部分的原因是没有想清楚自己逃课的目的。比如为了合群而逃课。别人都逃了,我留在课室还有什么意思?

  逃课这种事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你要至少明确自己逃课的动机。是为了去兼职?还是为了玩?

  当然,如果你逃课仅仅是为了回到宿舍打游戏、睡懒觉、去疯玩……那还真不如留在教室好好听课。

  不管怎样,逃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问问自己是为了什么而逃课?逃课去做其他事儿从长远来看,真的值得吗?

  2、评估课堂的价值,作出选择

  其次,应去评估课堂的重要性与受用的程度,再对比于自己为了逃课而去做的事情,权衡利弊,从中作出选择。

  在大学里确实会有一些课堂令人很反感,若遇上一些不负责的老师,即使你很认真地听,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那么,像这样课堂逃了也无妨,不必要为了拘泥于分数,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去学点你想学的东西,或者去做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或许会更好。

  当然,在大学里也有一些课堂,在你现在看来好像没有什么用,但并不代表着以后没有用。比如哲史类的公共课堂,看似很无趣,其实对于个人视野开拓大有裨益。因此,评估课堂,尽量不要用“有用论”,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3、逃课后补救的心理

  在大学里,也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喜欢自己在修的专业而参加跨专业进修班。那么,当课程发生冲突时,就难免会出现逃课的现象。因此,特别提醒这样的同学,即便你再不喜欢本专业,但至少你要做到顺利通过学校的考试。

  否则,当面临着两者都学不好的窘境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当你决定要逃课,就要做好补救的心理准备。

  对于那些重要的专业课堂,最好在逃课后,进行适当的补习,比如请教同学、借助他人的课堂笔记进行自学等等。

  毕老师认为,我们可以选择性逃课。

  选择性逃课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对于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学生利用逃课后的自由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去实习或兼职。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在课堂上只学习理论知识,甚至在实践摸索中另辟蹊径,有所创新成果。而循规蹈矩是不利于创新的,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你的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原本很朴实的大学生似乎变得更加有个性有想法。有人觉得大学学习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当中,到底大学应不应该逃课,可能不同的人观点各不相同,但是正确处理学习与个人的关系是每个人生活中必须的一课。想读书的,不管什么情况心中总想着学习,要是无心读书的,你逼他们在教室学,他们也学不到知识、技能。

【大学生逃课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问题12-21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2-25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07-02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08-20

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08-12

大学生普遍心理问题12-25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2-25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剖析12-25

大学生精神心理问题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