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3-06-15 19:20:46 泽彪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压力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排遣和缓解,就有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神经上和躯体上的疾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1

  有的大学毕业生说:“许多人都说我们是‘天之骄子’,说我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盼下进入大学的,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自己既不是‘龙’也不是‘凤’,只是万千学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员。现在毕业了,就业压力这么大,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十年寒窗苦’,终于熬出头了,怎么也得找个像样的工作呀,如果找个高中毕业生就能胜任的或者收入特别低的工作,真是不甘心。”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阶段又会面对很多问题,所以心理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情感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学生很多,可是毕业以后,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很多人不得不劳燕分飞,以致双方都非常痛苦。

  二、强烈的受挫感。

  就像有些毕业生说的那样:“我们什么也不是。”这类学生焦虑、压抑、缺乏自信,对什么都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面临的一切。

  三、凡事都看不惯。

  这种学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屑一顾,看谁都不顺眼,还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在哪个单位工作都没有乐趣、都“屈才”。

  四、眼高手低。

  这样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特别挑剔,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愿去做平凡的工作,而且,他们经常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没有做好,就想做第二件事情,结果可能连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盲从心理,患得患失

  大学校园里的“本本族”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许多同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的同学在考各种证,自己也就跟着考,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证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完全是随大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路数”,不要什么都跟别人学,要自己走自己的路。有些人虽然拿到了“本本”,却并没有真正掌握该项技能,这样的“本本”就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六、过于理想化。

  有的大学生总是沉浸在理想的王国里,觉得任何事情都应该特别完美,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以前,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在学校,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走入社会以后,需要的则是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要对自己重新定位、改变角色,并且要去感受社会,认真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努力适应环境。

  其次、不要好高骛远。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不要太高。不要对任何事情都寄予非常高的希望,不要太追求完美,要学会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要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实际出发,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最后、就是要调整心态,遇到挫折不要丧失信心。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多,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要学会在挫折和困难中提高自己。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2

  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很多学校的一个教育方面需要关心的问题。因为学校教育主要以育人为主,而掌握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基础了,如果心理都不了解是教育不好学生的。那么对于学生应该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呢,其实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例如说到的中职生吧,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但是总体还有有一个大概的趋势,如果掌握了就可以教育好了。

  1、第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很多学校的一个教育方面需要关心的问题。因为学校教育主要以育人为主,而掌握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基础了,如果心理都不了解是教育不好学生的。

  2、第二个,那么对于学生应该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呢,其实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例如说到的中职生吧,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但是总体还有有一个大概的趋势,如果掌握了就可以教育好了。

  3、第三个,其实对于中职生来说,一个心理问题就是很多的中职生是因为成绩不好才读中职的,所以有一个自卑心理,或者认为是比别人差才读,还有一个就是放弃自我的心理,导致学生容易逃课之类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来说学校教育主要以育人为主,而掌握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基础了,如果心理都不了解是教育不好学生的。那么对于学生应该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呢,其实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例如说到的中职生吧,心理问题有很多种,所以一定要了解。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3

  一、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那么,诱发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界因素主要有社会历史、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心理品质。外在因素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三者:

  1、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是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和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的小农经济,形成了腼腆、含蓄、矜持的“内向型”民族性格,对个性心理少有关爱和研究。这种“内向型”性格,固然有其优点,但也极易诱发心理疾患,并且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心理疏导。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激起大学生心灵的“振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文明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很大的冲击。知识经济行将到来,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生们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感到彷徨,在拼命拿各种证书时,却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甚至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对同一问题回答也不一样,从而使人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这就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2、家庭原因。父母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等家庭氛围的影响。事实证明,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如果经常吵闹、打骂,则易使个体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有的大学生父母婚姻的不幸,也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但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过高,这样,一方面使他们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面对父母“望子成龙”的目光,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的心理,惟恐考试成绩不好,不能升学、不能成才而无颜面对父母。

  3、学校原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教育的力度不够。

  传统教育模式的内在惰性、多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以“学科本位”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其实质就是专业教育的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这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多是秀才,少有人才,往往专业知识扎实而个性心理却不太健康,意志品质脆弱,很难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今天呼唤素质教育,就是因为素质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从自身因素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初入大学校门,课程及学习方法等较高中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升高,考试成绩尤其是英语学习的压力,生活上习惯的不适应,比如南方和北方的生活习惯、方式改变比较大。许多学生不但没有从高中应试教育走出的放松感,反而觉得学习压力加重,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

  2、环境不适。很多学生都是只身在外地读书,而且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庭。曾经受家长溺爱的学生,因缺乏生活的实际能力和技巧,导致无法适应新环境,不善于和新同学、老师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交往。环境的变化,在角色转换与适应中,产生一些障碍。许多学生都会由此而感到环境生疏,人际关系淡漠,一些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孤独、焦虑、自闭,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等问题。

  3、情感困惑。当今大学生拥有激情和活力,殷切的希望和异性展开交际交流,并且急于在这种交往中表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然而一旦受挫,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内心情绪,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现在高校中的自杀事件大部分由此而产生。

  4、缺乏疏导。我国部分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门诊或诊所,有的只是摆设。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被发现,也不能及时接受心理辅导,部分学生的心理疾患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许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因为参与咨询的教师生理、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尚欠缺,并非专家型的,所以难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处方,二是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以致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

  二、心理疾患的表现

  1、情绪表现。心理疾病的初期通常体现在情绪变化上,有些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有的则是出现不必要的焦虑、紧张,担心甚至恐惧。有的会出现自杀征兆。

  2、行为表现。学生会出现沉默寡言或者过分活跃,离群独处或有暴力倾向及行为问题,如逃学,偷东西,沉迷网络,经常性的自言自语等都属于言语障碍。出现上述表现的学生已经发出明确的心理求助信号,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3、生理表现。部分学生不但会在情绪、行为上有所表现,还可能出现生理上的症状,而通过检查却无躯体疾病,如头疼耳鸣、全身酸楚四肢无力、睡眠障碍等。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恶心、厌食、暴食等症状。

  三、怎样进行心理保健

  自我保健主要是正确客观地面对自己与社会,其主要体现在:

  1、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无需求全责备、作茧自缚。在选择适当目标完善自我的同时,还应看清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2、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制定无法实现的目标,不为力所不及的事情苦恼,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3、乐于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增进同学友谊、师生关系,更能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学生可以向好友诉说喜怒哀乐,或与辅导教师交流,以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或紧张。

  四、心理治疗的措施

  1、建立友善关系 辅导教师应该尽量保持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关系,可以适当的提供自己的经历或其他有针对性的个案或例子,籍此让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但要避免压制性的说教,逐渐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适应方式,有效的处理问题。

  2、注重亲友的辅导和教育 与学生的父母和朋友交流,不仅可以得到更多信息,还可以帮助学生的父母学会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对待子女。父母适当的帮助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发现与治疗 学校应该开设心理门诊或心理课程,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该及时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治疗医生给予疏导和治疗。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4

  一、毕业生常见心理问题

  1、焦虑和急躁心理

  求职就业中毕业生会面临较多的现实问题担心,如担心自己的职业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等等,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性格内向、成绩不佳、就业无着落的毕业生,表现得更为焦虑。急躁是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特殊表现。

  2、自卑和自负心理:

  由于生理、家庭、社会等原因,部分毕业生有自卑情结。而与自卑心理相反,自负的毕业生往往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脱离客观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这种心理会使毕业生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之间产生极大的反差,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

  3、依赖和攀比心理:

  就业过程有些毕业生缺乏自主择业意识,将工作寄希望于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照应,不考虑自身职业目标。还有些毕业生一味地追求个人意愿,盲目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不客观的比较,表现出较强的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

  4、急功近利心理:

  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部分毕业生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对职业的要求过于理想化,把良好的工作环境、地域环境以及优厚的经济收入作为职业的首选目标,宁愿要大城市的一张床,也不要农村的一套房,全然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及今后事业发展的前景。

  二、毕业生心理调试方法

  1、合理调整认知:

  毕业生们平时可以多关注国家、省、市等发布的权威政策和信息,了解最新的毕业就业创业的工作动向,留意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同时也要开放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工作形式,努力创造机遇,创造更好的未来。

  2、全面了解就业形势:

  想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先有一份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大的发展。

  3、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

  毕业后的选择关系到自己一生,一定不要让自己后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尤其是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地域选择是什么;做好一份合格的简历,是用人单位未见你之前的第一印象;尽早地与相关单位主动接触学习基本的面试技巧和相关礼仪。

  4、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

  当出现焦虑、迷茫、烦躁、自卑等负面情绪时,首先要接纳这些情绪是特殊时期正常的情绪体验,多与家人、老师、朋友和同学分享你的感受并表达你的担忧,通过交流和分享,获得一些情感的支持和心理的共鸣。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5

  一、毕业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迫切需要心理

  一是政治上的迫切需求心理:有的学生想积极向组织靠拢;一些违反过纪律的学生想从学生档案中取出处分意见等。

  二是去留选择上的迫切需求心理:有的学生想早点接触社会,以确定自己的去向,早点离开学校;有的学生还想继续考研,留下来深造。

  三是就业上的迫切需求心理:毕业生对毕业以后的工作安排非常关心,有的想找一个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的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闯一闯。

  四是生活上的迫切需求心理:部分家庭困难的同学会为学费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困扰,有恋爱对象的同学会为毕业以后能否还在一起而担忧。

  (二)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在高校毕业生中表现比较明显。这种心理问题使毕业生在毕业前学习的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心浮气躁,较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有的甚至出现违纪违法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学习。

  (三)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或低估自己能力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心理问题表现为: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没有就业的希望和前途;在求职时往往表现为胆怯、害羞,怕别人瞧不起,更怕竞争失败的打击,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

  (四)自负心理

  自负是一种自我评价过高的心理倾向。在校期间成绩较好的学生或做过职位较高的学生干部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综合素质较好,从而产生了过高评价自己、自以为是的自负心理,尤其是在就业问题上盲目乐观。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导致其工作定位严重脱离实际,看不起基层或艰苦地方的工作,往往错过好的就业机会。

  (五)抑郁心理

  有些高校毕业生因求职屡屡受挫,或临近毕业感情出现了问题,或成绩不合格不能按期毕业,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愁眉不展,抑郁寡欢,意志消沉。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失败阴影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择业,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疾病。个别抑郁心理严重的学生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而自杀。

  (六)依赖心理

  大学生就业的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主要表现出三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性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去大城市,大机关,自己也跟着凑热闹;另一种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倾向,不是主动选择,积极竞争,而是觉得反正自己国家有保底,反正学校要负责落实就业率,于是毕业生等分配;三是依赖父母,依靠家长四处托人情,走关系,递条子,请客送礼行贿等,这种心态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已格格不入了。

  二、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阶段,伴随着身体方面急剧的变化,情绪、情感等心理上的表现也处在起伏、动荡的变化之中。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大学生不完全具备成年人饱经风霜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所以还会在思想上发生大的波动和反复,加之个体生活体验不同,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二)就业的压力大

  一是家长的高期望值对学生形成的压力;二是学生个人期望值居高不下形成的自身压力;三是有些平时学业成绩和个人表现好的学生,看到周围不如自己的学生由于有好的社会关系而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心理不平衡,对社会产生消极看法。

  (三)社会压力大

  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对毕业生的挑选十分苛刻,既重资又重能,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考核内容;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大学生准入的通行证;取得英语四级、计算机、普通话等各种等级证书也成为一些地区和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本条件。社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使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太难”,无形中加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

  (四)感情的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分离,这对那些过早涉入爱河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从心理上是一个严峻考验。一是面临分手;二是面临两地;三是有的单相思,在平日不敢表白,趁毕业之日斗胆给对方挑明,使得本来不平静的水面又多一层波浪。还有的是与同学一些恩恩怨怨,觉得在分离前应该有个了断,所以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结果也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五)环境的压力

  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所经受的磨难比较少,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还需要培养。当他们突然要迈入社会时,本身心理准备不足,加之对社会的了解甚少,由一个和谐熟悉的校园环境迈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感到很恐慌,无所适从。

  三、毕业生离校前心理调适方法

  1、以自信为基点,敢于面对自己,进行自我调节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求职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始终都要坚定信心,要以自信为基点敢于面对现实,要培养独立自我意识,增强竞争理念,放眼未来,相信信息时代将会给大学生提供广阔的择业空间。其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己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估量。对求职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当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时,要善于自我面对,进行理智的分析。其三是在就业压力中要善于自我调节。学生本人要以平常之心笑对困难,以正确的态度分析挫折,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地走向社会。

  2、转变就业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

  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先有一份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大的发展。不要守着一个标准不变,不要等、靠,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天生我材必有用。

  3、要妥善处理感情问题

  即将离校的大学生,面对工作与爱情,有的人义无反顾,有的人犹豫彷徨,有的人则蛰伏于现实。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虽然为爱付出的代价令人铭心刻骨,特别是“失恋”让你痛苦万分,容易产生冲动和不理智,但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冷静。“爱”与 “被爱”是相互的,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力,不属于你的爱情,分手本身就很幸运;若是因为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所致,就应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千万不要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4、及时舒缓、发泄不良情绪

  人常说积重难反,痼疾难医。挫折不可避免,要及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痛苦和不满。一是转化法。当内心极度矛盾、痛苦时,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全身心学习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排解苦闷,放松心情。二是宣泄法。可以向你信得过的人去倾诉,把自己内心的伤痛宣泄出来,在他的安慰与指点中舒缓不快心情。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08-10

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04-12

儿童的心理问题测试05-08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1-01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04-13

心理问题的污名化09-01

孕中期的心理问题03-29

不愿结婚是心理问题08-15

春季常见的心理问题03-10

常见求职心理问题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