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4-04-06 23:44:57 海洁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压力对人的身心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会引起很多负面的情绪反应,例如恐惧、焦虑、抑郁、冷漠等,它是形成心理适应困难甚至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

  有专家学者对研究生心理问题和压力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辛玲玲与张平等对理工院校的研究生通过结构性访谈获得,研究生主要压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学业压力占82.6%,就业压力占62.3%,人际关系压力占24.6%,经济压力占18.8%,其他的压力(主要是指性格、外貌、体质及个人情况引起的压力)占39.1%。有研究显示,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普遍差于本科生,研究生当中37.3%存在心理问题,其成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压力。

  1、学业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考试及格、修满学分似乎不难,但要公开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接受知识,虚心学习容易,而要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又谈何容易?很多研究生都是经过一番苦读拼搏才考上的,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又要投入新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也会遭遇挑战,由识记性和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型,学习强度远远大于本科生,我读研的时候,经常就是昼夜颠倒,晚上安静,心思敏捷,往往攻读到后半夜,等第二天醒来就已到中午了。南师大的一位本科同窗,读硕三年,就有接近两年没有吃过早饭的历史。她的导师带的学生多,同时兼有行政职务,根本无暇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研究生基本上只能靠自己。另外,近几年很多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外语等硬性过关指标,有的学校甚至采取末位淘汰的办法。有些学生因完不成论文发表数量而不能正常毕业,只好在学校漂着。

  2、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基本上是每一个待毕业的研究生都能体会的沉重的压力。扩招之后,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基数越来越大,而市场提供的岗位数量远远跟不上扩招的速度。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逐步走向理性,不少企业表示,招聘人才更看中能力和经验,学历只作为一种参考,而高校对教学和科研人才的有限需要又大多要求博士以上,从而使得广大硕士生遭遇就业尴尬,因竞争激烈、竞争力不强而屡遭求职失利的压力可想而知。当然,仍然有很多在这种就业形势下找到好工作的人,这不仅要有机遇,还要具备出色的才能。我的一位同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是英语专业跨考过来的,在校期间不但认真补修本科时的几门专业课,还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不断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同时不忘他的老本行,利用课余时间给培训学校上英语课,减轻家庭的.负担,三年下来,赚了一些钱不说,他发表的论文达十余篇,这在我们同学当中是最多的。更有意思的是,在找工作试讲的时候,主考要求用英文讲课,他流利的英文和深厚的专业积淀把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几个名校的竞争对手都比下去了,学校当即和他签约,这在我们学校一时传为美谈。都说现在工作难找,其实应该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或者是不会去创造机遇。机遇永远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3、人际关系张力

  人际关系也是给研究生带来压力的一个很重要方面。研究生期间与本科更是不同,如果说本科上去学是体验半个社会,那么研究生就接近四分之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更有部分研究生早已成家立业,不再是单纯的二十来岁的青年聚在一起,复杂的学员背景定然形成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抑郁、烦躁、焦虑不安的研究生都是因为人际关系的不顺所引起的。见诸报端的多起研究生自杀案例也多与人际关系差有关。上海某高校女研究生,年方28,各方面都很优秀,从小到大都是在鲜花和光环中长大,到了研究生阶段,因为难以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而选择跳楼自杀。这在2006年曾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4、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也是困扰研究生的重要方面。研究生年龄普遍都不会很小,在这个年龄阶段一般要完成人生的恋爱、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但研究生的特殊生活方式使得大家的生活比较闭塞,缺少与人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人际交往圈子小,且男女比例失调,很难找到理想的伴侣,这对于未婚的研究生而言何尝不是压力?

  5、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已经是当今研究生一种非常重要的压力。一是教育收费。公费名额稀少,大部分研究生属自费,一般的研究生三年下来学费3万左右,博士生4.5万,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家里经济状况不佳,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他们的压力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的压力。二是补贴少,开销大。学校每月的补贴,硕士生300元左右,博士生500元左右,不够生活开销,又无法找到满意的兼职,即使有兼职,也因其耗时多报酬低,与学业相冲突,处理不好,就得不偿失。已婚研究生还有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正在恋爱中的学生,也急需经费,再加上论文版面费、毕业找工作等等,使得广大研究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6、角色冲突

  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角色的复杂性,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角色的关系将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很多工作后考研的,到了学校成为了学生,但在家里依然是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妻、为人子,一身兼数种角色,不仅要搞好学业,还得承担家庭的负担,处理家庭琐事。我上学时有个师兄,他儿子刚刚一岁半,家里虽然有老人帮着带孩子,但婆媳之间的矛盾时时缠绕着他,不是妻子说婆婆做饭不好,就是妈妈状告媳妇不管孩子,整天泡在外面,他被这些家庭琐事闹得不得安宁,每次想静下心来构思一篇文章,也往往被这些事情搅乱。到了研二下学期,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眼看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整天愁眉不展,焦虑得很。像师兄遇到这种情况也很无奈,他总不能把手机一关,家里的任何事都不管,一心只读圣贤书吧?

  7、生活方式的压力

  研究生生活方式单调、枯燥、忙碌。他们多数人从早到晚奔走于教室、食堂、实验室、寝室,与外界少有接触,生活模式日复一日的重复,易使人产生倦怠心理,而且遇到问题时,求助的途径十分有限,难以获得社会支持,使得一些人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查不完的文献资料、各种各样的实验,甚至每天辛苦却收效甚微,焦虑情绪由此而生。

  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

  对于研究生来说,进入到这个阶段以后,身心与个人压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在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因此研究生心理研究目前被予以高度重视,我们也将重点放在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上。

  从目前我国各方面发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便是研究生处于学业中的最优势位置,他们还是需要面对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其中压力表现为:感情、事业、生活等方方面面。如何分析研究生心理特点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起因分析

  为什么当代研究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状况,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经济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研究生事故案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探究了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它主要源自3个方面。

  第一,就业与未来前景的压力。对于目前的状况来说,研究生的压力并不比一些社会人士少,如今的研究生不仅要考虑学业问题,也要顾及到自己的未来发展。由此研究生在面临对未来的抉择方面,有时候会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由此影响自身的发展。

  第二,身心发展已经进入到思维的成熟期。在23~27岁的年龄阶段中,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进入思维的成熟期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深刻与认真。比如对未来的规划、社会竞争压力、情感问题等。这个阶段选择继续在学校完成学业,但是身心特点已经符合社会工作人员年龄。因此思维成熟与过度的压力会对研究生产生一定的内心困扰。

  第三,由不良的社会风气引起的心理问题。对于研究生来说,虽然他们还是身处于学校的环境当中,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接触社会的信息非常多。对于信息的筛选缺乏一定的准则,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研究生很容易面临一定的内心问题。

  二、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内心的焦躁感

  就自身心理与素质而言,研究生内心的焦躁感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加强烈,现在的研究生存在浮躁问题,在面对问题时不够冷静,这种内心的焦躁感起源于年龄和外界所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研究生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过于主观。我们可以在近几年各大高校的现状中看到,许多研究生在面临自己的学业时,不够认真,缺乏对学业的研究精神。

  (二)理想意识的模糊

  在社会及家庭的压力下,对于研究生的期望值往往很高,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这种理想意识的模糊主要在于对于自身学业和未来规划的模糊,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不能从现实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少研究生更重视未来事业的利益,而忽略了研究与学习的本来目的。这种学习模式缺乏贡献性,会给自身带来较为偏激的想法。

  (三)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

  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还停留在初期的学生阶段,不能够转换自己的角色更好地适应于环境当中。笔者认为进入到新的学习阶段后,不仅仅意味着学习能力的下一个层次的进步,同样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相较以往更加成熟。但是对于国内研究生表现而言,学生普遍的想法较为松懈,对待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随性,在想法的控制上较为主观,不能够站在对方或是客观的角度去处理人际关系,一般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中,由此造成了不少研究生性格较为内向,在面对社会实践当中较为被动,甚至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四)就业问题造成的内心压力

  就目前国内发展现状而言,由当初研究生就业的分配到如今的竞争就业模式。研究生面临的工作问题压力很大,不少人在毕业以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让求学期间的他们产生巨大的不安,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继续求学的必要性。这种就业压力的产生源自内心的不确定性与对自我水平的高估。如今的研究生面临着就业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他们认为高等学历可以带来更为优秀的工作岗位。可是一旦进入竞争以后,才发现就业的现实问题,从而导致了内心的偏差和对现实情况的失望。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研究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都非常困难,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较多,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五)情感问题的困扰

  情感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够忽略的重点之一,一般研究生进修年龄在23岁以上,这也刚好是恋爱走向成熟的年龄。面对未来的成家压力,对于研究生来说,婚姻恋爱问题同等重要,他们要考虑到感情方面的经济问题,也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研究生情感问题主要产生与择偶的封闭性和有恋爱伴侣后对未来的恐惧,这两者都是处于这个阶段求学者所面临的难题。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大龄男女的学历很多都处于研究生学位以上,年龄的增长和交往圈子的缩小让他们受到感情的困扰。同样对于有伴侣的研究生来说,不得不考虑未来的经济问题和婚姻现实方面,由此所造成的情感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对策研究

  (一)针对研究生群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就目前国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我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学范围,就此范围来说虽然也包括对研究生心理的研究,但是在体系的建立上不够成熟。所以想要真正解决研究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做到的是加大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在教育体系的建立上应当以研究生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这个年龄的发展特点、与社会产生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展开心理健康指导。首先须要制定研究生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基础去分析他们的内心特点与心理障碍,把握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如分析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运用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了解研究生内心状态。这种教育力度的增加不是纸上空谈,而是根据教育的实际结果去拟定与分析。

  (二)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应当鼓励各大研究生院校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类讲座,可以根据研究生心理特点及表现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引。如拟定一些讲座主题,其中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解压方法、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重视心理问题所在,同样对于素质教育来说也有一定的推助作用。在我们举办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当中,要坚持两点准则:第一,从事实与现状中为学生讲解心理发展特点。第二,把握一对一的心理教育模式,即教育需要的.是互动与师生交流,因此一些大型或是中小型的心理健康讲座必须以交流为主要模式,让研究生敢于说出内心的想法,做到教育模式的相对应,这才能真正地发挥心理健康讲座的真正作用。

  (三)全方面缓解社会因素下研究生所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

  其实在研究生阶段,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本身对于未来的恐惧感、不安与不确定感。不少研究生甚至开始怀疑求学的方向性,因此在解决研究生心理焦虑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就业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自信,让他们走向正确的职业道路是每个心理指导教师应履行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在心理教育方向的设定上,一定要把就业因素放在其中,从就业的前景、抉择及专业的发展等多个角度向学生去讲解和分析。研究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很大,而其中的一部分社会问题源自就业压力,因此我们应当弥补所面临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不足,做到耐心地指引与帮助学生,让他们在最困惑的时期找到方向与自身的理想。

  (四)创建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

  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这包括一些公益活动、公司假期实习、专业实践操作等。从表面的意义上讲,它丰富了研究生群体的内涵与阅历,但是实践活动所起到的最真实的作用在于能够缓解研究生内心的压力与困惑。当他们不了解社会的时候,会以一种猜测和怀疑的态度去逃避或是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但是从事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后,学生的心理会逐渐趋向成熟,从而真正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因此社会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推助力,因为它可以让研究生直接面对困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因此我们在面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最应该做到的是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水准。只有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特质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社会压力下的心理负担必须要充分关注,因为这关系到每位研究生的未来发展与社会教育的前进力量,心理辅导须要做到的是加深研究,不断挖掘问题所在。

  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

  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的群体,在面临更多社会机遇、社会挑战的同时,还承担着学业、择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与冲突。下面给大家简介几种常见心理问题的简单应对方法:

  (一)学习问题

  1.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适应研究生学习?

  研究生虽然不像本科生有那么多考试,但是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比本科生更大,他们除了要修满学分,课程结业外,还面临着课题,试验,论文等等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关于学习安排要和你的导师多联系,在导师的指导下你的学习进展的会更顺利;

  (2)利用好自己的空余时间,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3)不要死读书,要学会读书的技巧,研究生期间需要读很多专业书籍,要有针对性的读;

  (4)学习压力过大时要学会自我调节;

  (5)必要的时候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帮助你分析问题。

  2.如何调适你的学习焦虑?

  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它可以转化为学习进取的动力,但如果过度的话就需要进行调整。学习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自己遇到学习焦虑首先要发挥自我的调适能力,要想办法找到焦虑的症结所在,进行明智的自我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具体方法如下:

  (1)活在当下。要知道,焦虑往往来自于对未发生或未来事情的担心,人如果总是心中担忧未来的事情自然会非常焦虑。要懂得活在当下,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不妨接纳焦虑的感觉,然后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时每刻应该做的事情,让行动带动情绪和感觉;

  (2)正确评价自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不能期望太高也不能期望太低。研究生学习不像本科生,需要深入地学习,有些学习成果要一两年后才能显露,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有力支持,帮助你缓解焦虑;

  (4)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可以使自己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

  (二)人际关系问题

  1.如何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进入新的学校,新的人际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掌握一些小技巧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1)掌握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人际交往有一条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怎样对别人。郑板桥说过:以人为可爱,人人亦以我为可爱;以人为可恶,人人亦以我为可恶。给人以友善的微笑,有人认为自己不善言表,与人交往有困难,其实与人交往也很简单,只要你主动与人微笑,卡耐基曾经说过,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差;记住对方的名字,记住对方的名字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善于宽容别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宽容别人就是给自己机会。

  (2)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树立“你行,我也行”的人际交往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欣赏别人的能力和优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嫉妒虚荣,而是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

  (3)注意人际交往的细节。坚持做人的原则,与人交往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别人才不会勉强你,如不喜欢跳舞,别人就不会找你跳,如果你和一个人跳不和另一个人跳,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大事精明,小事糊涂,与人交往如果事事精明就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人与人之间一旦没有了距离,就势必要侵犯别人的隐私空间,给人造成不悦,没了分寸,就会把一些看似小节实际上很重要的问题放到无关紧要的地位,可能会增加误解和摩擦;切忌自我投射,简单的说就是不要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等特征投射在别人身上;

  (4)掌握与人交往的风度。精神状态饱满、衣着整洁大方、言谈举止文明、态度诚恳,善于倾听,重承诺,守时间,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如何应付交往中的尴尬问题?

  尴尬是在生活中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人会比公开受到批评还要难受,并引起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讲话结巴等情况。

  尴尬有时是对方有意的,依仗亲密的关系公开揭你的短,或讲述你过去的傻事。有时是无意的,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你的隐痛之处。如果真的动气,别人还会说你没有涵养。可见,尴尬是人在生活中不愿碰到还不能不碰到的,问题在于怎样应付尴尬。

  (1)要学会自我解嘲

  受到讥讽之后,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思考对方抱有什么目的跟我过不去上面,更不能假设有什么“深仇大恨”。因为有意者可能是习惯,对谁都这样,无意者更不能激化矛盾。让心情放松,把这种耍笑自己转移给大家。如有人说“你不愧是属猪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们才能聚到一起呀”。

  (2)要用幽默来保护自己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与事。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幽默更是使双方摆脱窘迫的好法。如:双方单位联欢,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于一方的水平低发生了踩脚的情况,此时如果说“没关系”这样礼貌的话可能反会加重对方的紧张,更会失去协调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一个落点了”的话,可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三)情绪问题

  情绪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渗透于人类的所有活动之中,扮演着人类行为发动机的角色。研究生阶段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现实中的生活却是繁重的课程、激烈的竞争、沉重的压力,感觉到乏味、压抑,容易产生苦闷、抑郁、焦虑等情绪。下面就研究生常出现的几种情绪加以分析,并提出调解方法:

  1.焦虑情绪及其调适

  焦虑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焦虑是人处于应急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警觉、集中精力、激发斗志,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面交给大家一种呼吸放松法,可以有效缓解焦虑:

  第一章调整一下坐姿,尽可能舒服一些。然后慢慢静下心来,双眼合上,开始感受深呼吸。

  第二章用横膜呼吸法。轻轻地将手放在腹部,跟踪呼吸。当你吸气的时候,空气通过鼻腔进入,随着胸部和腹部之间横膈膜肌肉的膨胀,腹部鼓起,胃部感到提升,进而氧气充满胸腔。呼气时,腹部放松内收。呼吸时尽可能深长、舒缓、平稳。

  当呼吸不稳定时,人的思想也会游离不定;当呼吸平稳时,人的思想也会稳定。胸腔呼吸是虚弱肤浅的,没有规律,比较快,而用横膈膜呼吸法可以增加7倍的氧气吸入量。如果你一下子还难以用横膈膜来呼吸,可以在排气的时候用手压你的腹部,在吸气的时候用手推动你的腹部来进行练习。

  2.抑郁情绪及其调适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和羞愧、自卑、厌恶、痛苦等诸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抑郁情绪是人们常见的情绪困扰,在大多数情况下,抑郁情绪都可以找到比较明显的诱因,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受挫等有关负性事件的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情绪只是偶尔出现,时间短暂,很快就会消失,但是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

  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性格往往内向孤僻,敏感多虑、不爱交往,当遇到一些负性事件时易陷入抑郁状态,所以,改变抑郁也须从个性上予以调整。如积极与人交往,从事一些使人愉快的文体活动,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对本身的抑郁情绪症状不必过分关注,应学会带着症状去努力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要多想一些过去成功的体验,这有助于肯定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消除抑郁。

  (1)要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勇于直面不完善的自我,要相信自己总有能做得很好的事情。

  (2)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理。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你可以经常回忆你之前经过努力最后获得成功的经历;也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再试一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另外,多接收他人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将这些好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参考系数,以增强自信心理。

  (3)要扩大生活范围,积极参加交往活动。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总是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开与人的交往,而越不同人交往,就越怯于交往,就越自卑,同时,交往技能也就越难以发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意识地选择与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的人进行交往,转移你的注意力朝乐观积极的方向发展,所谓“近朱者赤”,让自己深受感染,朝气蓬勃,把抑郁情绪抛到一边。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是不同的,抑郁情绪与日常的其它情绪一样,通过自身调节即可,而抑郁症则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两者区别如下:

  (1)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则是病理情绪抑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2)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恶化。精神医学规定一般抑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肯定是病理性抑郁症状。

  (3)正常人的抑郁情绪程度一般较轻。抑郁症患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4)抑郁症会有如下表现:情绪抑郁、悲伤超过两周,什么都干不下去,失去对所有或绝大部分事情的兴趣,没有食欲、睡眠不好或失眠或早醒,终日乏力或精神衰竭,无价值感、绝望、无助、自责、自罪,注意力无法集中、思考困难、犹豫不决、做不出决定,常会想到死,甚至发展出自杀计划。当一个人会出现两条以上的症状时,最好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自卑情绪及其调适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的缺陷或心理上的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自卑的要害是自我否定。人之所以自卑,可能是由于自身的缺憾,也可能是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在乎别人说什么的人,越容易产生自卑感。

  克服和战胜自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1)建立正确对待自卑的态度。自卑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可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自卑的好处。很多人,我们有很多的那种先天的不足,还有这种后天带来的种种的缺憾,可是如果你把它都化为一个激励自己的动力,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熊熊的火焰,能够让你内心催发出一种勇气和力量。改变对自卑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化自卑为动力,超越自卑。

  (2)修正理想自我,制定恰当目标。把奋斗的目标放在自己最大的长处和优势上。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精力应该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坚持不懈地在自己有所成就的、或者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努力学习或者工作,有利于不断地取得成功,获得自我的实现。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建立和巩固良好的自我感觉。回顾自己的成就,如果你愿意,就把自己已经取得过的成绩,写在一个精美的小本子上,自卑发作的时候,不妨拿出来看看。

  (四)恋爱问题

  研究生已经到了恋爱、结婚的正当年龄,很多研究生甚至把这作为“研究生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但是由于研究生身处高知识层面,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所以研究生在恋爱的过程首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如何正确应对失恋心理?

  失恋是热恋对象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人带来的一种强烈挫折。自古以来,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失恋是人生的一种挫折,会引起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如情绪极度悲伤和绝望,充满着羞辱感和失落感等等。然而,不同的人在失恋后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人心灰意冷,痛不欲生,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失恋不失志,用工作、学业上的好成绩来体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能够获得真正的爱情。

  要正确对待失恋。一是要冷静地分析失恋的原因。假如是自己的择偶标准不实际,就要及时调整;假如是择偶方式不适应,就要吸取教训;假如是对方欺骗了自己,就要像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告诫人们的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二是要寻求解决失恋痛苦的途径。

  (1)酸葡萄法

  失恋后要借助酸葡萄法疏导,用酸葡萄法就是对自己想得到但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降低好感;

  (2)移情法

  失恋后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失恋这个沉重的打击上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相反,如果失恋后总是想着失恋这个沉重的打击,心情郁闷不乐,就无法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3)宣泄法

  失恋后要找自己知心朋友或者是咨询中心的老师谈一谈,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忧愁与怨恨向他们倾诉;还可以通过写日记,使自己不快的心情得到发泄;要么就关起门来自己大哭一场。相反,如果失恋后想说的话闷在心里,不能及时、合理地向他人表达,就会使自己越来越烦恼;

  (4)升华法

  失恋后如把因失恋而产生的挫折感、压抑感升华为学习、奋斗的动力是十分有益的。

  (5)自我暗示法

  失恋后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自己说,初恋虽然是美好的,但丢掉的往往是靠不住的;今天的分手避免给日后的生活带来麻烦。

  2.养成健康的恋爱观

  (1)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2)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研究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团结同学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研究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

  (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4)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研究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采取能体现研究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

  心理危机的识别及应对

  (一)心理危机及其表现

  危机是生活意外事件造成的情感创伤,使心理内环境出现巨大的失衡,以致不能自制乃至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危机也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于是产生紧张、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控制,就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和混乱。

  正常人一般都是处于身心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他们的思维、意志、情感体验与生理参数指标都是处于某种程度的和谐状态。当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时,人的原有平衡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如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这时人就会处在危机状态。表现如下:

  (1)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2)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

  (3)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4)行为改变:不能专心学习工作或劳动;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

  (5)人际关系方面:不愿与人交谈或见面,人际关系恶劣,经常责怪他人或孤立自己;与人沟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二)危机干预及自杀的识别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它是自杀预防的延伸,危机干预不同于心理咨询之处是它是在预防自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故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是紧密相连的。有自杀意念和轻生行为的人是危机干预的主要适应症。干预的目的是使处于危机中的人重新获得心理控制,让其至少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功能水平。

  1.自杀信号的识别

  因为危机干预是在自杀预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自杀的信号:

  (1)自杀前的言语表现

  直接说出:“我希望我已死去”,“我再也不想活了”等语言。或者间接说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的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类似的话语。

  (2)自杀前的行为表现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谈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有条理地安排后事,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突然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绝大部分处在心理危机中的自杀者在行动前都会流露出很多信息,如果我们能对身边的同学多一份细心与关心,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丧失。当你发现身边同学有以上表现时,一定要及时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这是对当事人最好的帮助。

  2.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当身边同学有心理危机发生时,你最好的选择是快速报告给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同时,一定要注意有些是你可以做的,有些则是不应该做的:

  (1)在危机干预中应该做的:

  平静地倾听;同情并给予支持;评估危险程度;分析除自杀之外还可能发生的事;询问其自杀计划;达成协议以拖延时间;参与其他支持;如可能,转移自杀工具;采取行动,告之他人,得到帮助;如自杀危险程度很高则始终陪伴当事人,切勿让其独处。

  (2)危机干预中不应该做的:

  对事态严重性认识到不足;表现震惊、困窘、惊恐;空洞的说教;刺激当事人加速实行自杀;认为当事人的难题微不足道;给予虚假的承诺;发誓保守秘密;离开当事人使其独处。

【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关于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05-23

我国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05-06

大学生主要存在的五大心理问题11-09

存在于中国儿童的四大心理问题11-10

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08-06

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04-15

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论文05-06

面试秘书存在的相关问题07-31

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论文05-06

配电管理存在问题论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