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案例的报告

时间:2020-07-11 18:08:13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案例的报告

  篇一:一例大学新生因适应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的案例报告

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案例的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 例 报 告文章题目:一例大学新生因适应不良引起的

  姓名: +++++++++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安徽省亳州市

  所在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本文是一例因新生入学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张某,女,19岁,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对大学环境不适应使得张某出现抑郁情绪。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采用是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积极争辩,促使求助者对其绝对性思维和错误评价进行思考,并使求助者认识到是由于不合理信念造成情绪问题,努力改变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改变了原有一些不良认知,最终使得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抑郁、焦虑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不合理信念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性,19岁,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家族无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

  张某出生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家中姐弟两人,弟弟读高中,家庭经济状况差。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张某的学习成绩优异受人瞩目,想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父亲性格偏执,从小对张某要求非常严格,张某性格内向,追求完美。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

  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结果:SDS: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提示有轻度抑郁。SAS粗分45,标准分56,提示有轻度焦虑。SCL-90测试:其中躯体化2.3,人际关系敏感2.5,焦虑2.1,偏执2.1,抑郁:2.8,总分:170分,测试结果中阳性的有: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高于常模。

  心理测量结果分析:轻度抑郁、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两月来情绪低落、学习兴趣降低,胸闷、烦躁,厌恶一切。

  个人陈述:大学前张某是尖子生,深受老师喜爱,努力学习想考上重点大学,但高考失败进入专科院校。父母帮其选择某校英语专业。进入大学后,非常失落,感觉一切都变了。周围学生全是女生,老师上完课就走人,一点不负责,专业没兴趣,张某认为大学成绩好并不能得到老师关注,因而不想学习,期末考试全班倒数第三,感到失败与羞耻。更让张某感觉不公平是宿舍被安排与艺术类学生住一起,觉得宿舍同学只讲究穿着打扮,无法忍受,一刻都不想和她们住在一起,感觉非常孤独和受排挤。班级竞选干部落选后,感觉自己一直都失败。张某觉得这与过去生活反差太大,从天堂掉进地狱,糟糕透了。想想未来,张某很愁,认为毕业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都回当地做老师,但考教师编制,需要钱和关系,认为将来想回农村当老师都那么难,感觉读大学没劲,未来没有希望。

  张某感觉胸闷、难受,身体疲惫,晚上经常失眠,有时心跳加速,学习能力减退,感觉自身没价值,想哭又哭不出来,不爱接触同学和老师,没人能诉说,感觉空虚、无助,希望找回过去自己,因此求助。

  三、 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是单独求助,衣着简约大方,体态中等,言语流利,逻辑清晰,有良好自知力。但精神低落,目光非常沮丧,谈话过程中偶尔会激动流泪,但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对咨询师有很高期望,能很好配合咨询师。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根据张某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张某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除其有重性精神病。

  2、根据张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检查结果诊断主要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其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原因进入新环境不适应导致出现学习兴趣下降,情绪低落和人际关系紧张等症状,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为2个月,反应内容未泛化,社会功能的影响不严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综合判断为学校适应不良,符合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符合心理咨询范围,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主要表现行为:

  1、胸闷、易疲劳、失眠、心跳加速;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减退;

  3、无望感、自我贬值、生活空虚感、无价值感和兴趣丧失。

  (二)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心理正常与不正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的问题是由于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根据许又新评定标准,其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两个月,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思维缓慢、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冲突属常形,心理冲突问题有情绪反应,但学习和生活尚能进行,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没有泛化,持续时间近两个月,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原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为女性,年龄处于青年初期。

  2、社会因素:⑴新环境不适应,专业没兴趣,宿舍分配不合理。⑵家庭条件较差,想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⑶父母选择就读大学与专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

  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犯罪行为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4.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案例三:

  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一个男生特别投机。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来的女朋友。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而已。更没想到男孩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杀。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他经常欺骗网上的女孩,表现了他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关注。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他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网络是虚拟的,它可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过度的幻想就产生了病态心理。

  案例四:

  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当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实际上,这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

  南昌大学某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为第一名。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

  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第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案例六:

  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有一弟弟读初中。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她从小是个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处较好。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她主动向父亲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大。两个月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生活,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大学不确定。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独走回宿舍。

  她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认为给家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带来耻辱,应自己打工弥补,但打工受挫,感到无助。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与宿舍部分同学相处得渐渐格格不入。

  个案中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行为特点事件发生后,由于非理性的认知,当事人选择了不现实的行为,致使再次出现受伤害和自杀的危险。认知偏差:①道听途说家乡“一男青年被抢后无法在村里生活”,认为人们也同样不会接纳自己和家人,感到羞耻; ②不了解工作的困难,遭遇挫折,导致无助、绝望; ③对父母的承受力估计过低。 行为异常: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利用全部课余时间,在自己 陌生的城市单独徒步四处找工作。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家人。

  重视青年学生危机事件 青年学生刚接触社会,正处于认识社会,形成对社会初步看法的关键时期 ,他们各方面承受能力都较差,受阅历的限制,这类危机事件很可能给他们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经济上的很大伤害,以至形成对社会不正确的认知,影响终生。因此要重视青年学生对类似危机的干预,认识危机中新的生机,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危机,及时把握转机,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成熟。

  案例七: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

  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

  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八: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案例十:

  女生小A,家庭温馨、父母宠爱。入学报到后,非常想念父母,每天都要与家里通上几个小时的电话,无法安心学习。

  对于新同学来说,你们面临的是陌生的校园,生疏而又关系密切的新的群体。大学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识的人际环境。所有这些,会使每个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他们在内心或多或少感到焦虑不安。这种因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而出现的不安、苦闷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关键是,只要能意识到人生总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并努力地在体验和尝试中逐步完善自我,你就成熟了。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案例十一:

  男生小B,进入大学学习一年后,因多科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此失去

  了学习的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修习学分达不到学校的规定,面临退学的危险。 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有别于中学生。因此,在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动机、兴趣、方法、用脑等问题。此外,角色地位的改变,也是每个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的宠儿、同学朋友心目中的榜样,自我感觉良好。但进入大学后,挤身于这个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群体中,就不可能人人都是宠儿、都是优等生了,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能否继续保持优势,或者能否接受“自己是平凡一员”这一事实,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这种现实,采取逃避或否认等防御方式,就会引发心理卫生问题。事实上,你是教院学子,足以证明你的优秀。人际交往中心理卫生问题

  案例十二:

  某女生C,在家是独生女,漂亮聪明,学习优秀,堂、表兄弟姐妹中

  数她最出色,父母爷姥万千宠爱,家庭经济条件好,很早就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到学校后,四人一间宿舍,感到委屈和不适应,经常抱怨寝室同学,还耍娇小姐

  篇三: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胡静生)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初中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胡静生

  

  所在省市:山西太原

  所在单位:杏花岭区中涧河社区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初中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杏花岭区中涧河乡中涧河社区 胡静生

  摘要: 本文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对一例因不满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瘢痕,担心变丑,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女性进行心理咨询,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初二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但发现较晚,于半年前的寒假时行开胸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恢复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身材适中。父亲经商,母亲是公务员。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健在,但不同住。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但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后,父母因为担心,向学校申请免体育课,并不再让她上舞蹈班,更不允许她去游泳。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后,遵医嘱继续免体育课三个月。三月后她第一次去游泳时,发现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她的胸口看。由于手术后留下的疤痕象一条小指般粗的暗红色的肉虫子一样趴在胸口,非常显眼!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此后,她要求父母带她到很多家医院,包括整形美容医院去看看有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瘢痕,并且不惜为此又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

  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对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课兴趣明显降低。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关系尚融洽,有时埋怨父母为何非要给她做手术。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感很强,伴夜间恶梦,易醒一个多月。求助者主动要求父亲陪伴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最近一个多月来觉得自己手术后变丑了,胸口的瘢痕像一条红色的大肉虫子一样在自己身上爬,而且感觉瘢痕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由此感觉非常烦恼和焦虑。晚上经常做恶梦, 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一样,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晕脑胀,易疲劳,精神不易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自认为起因是去游泳时,发现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她胸口上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加上瘢痕去除术后效果不理想,胸口的瘢痕成了她心头永远的痛,想到以后这个瘢痕将伴随她一生,心中长叹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平?有时还埋怨父母。从此,她心情很低落,自卑感严重,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自己最喜欢的校游泳队,也没心情学习舞蹈了。自术后第一次游泳后,求助者再没穿过裙子,而且不论什么天气,都穿着高领T恤或衬衫长裤。本来她和同学们关系都很融洽,一次她看见班里的几个女同学围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什么,就走过去想听听她们在说什么,结果大家看见她来了就突然散开不说了,似乎是在议论什么有关她的事情,敏感的她非常伤心,她认为她们肯定是在议论她的瘢痕问题。此后,一有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什么事情,她就觉得是在说她。她觉得非常受打击,并耿耿于怀,逐渐和同学们疏远了。加上母亲对自己的游泳和舞蹈的期望本来很高,这样一来后非常失望。经常唠叨:“唉,白白学了这么多年!你为什么要放弃游泳和舞蹈呢?那瘢痕并不影响你啊,你真是太任性了”之类的话,这使得求助者心理压力很大,非常自卑。停止游泳和跳舞后,她基本上没有什么运动量,每天放学后早早回家,做完作业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心情郁闷的时候更是如此,很快她的体重又增加了十余斤。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感到更加的烦恼和焦虑,但同时又不知如何才好,越是烦恼的时候越不想动,越想吃东西,可吃完后又非常后悔,感觉非常苦恼。她经常尝试节食减肥,每天早晨吃一个鸡蛋,一袋奶,中午一两米饭半份菜,晚餐只喝一碗粥,不吃肉类。但每每晚上饿得睡不着,半夜偷偷猛吃零食,吃完后又有强烈的自责和羞耻感。如此折腾了一段时间,去称体重,体重不但没减轻反而倒长了几斤,她心中沮丧极了。前不久,她和母亲一起上街时碰到了母亲的朋友,朋友阿姨惊讶地说“你女儿怎么这么胖了,我差点没认出来!以前可不是这样啊”。母亲接过话不经意地说“可不是吗,人家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我家的这个可好,是越来越胖,还整天的不运动,只知道看电视吃零食,白花那么多钱和时间学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泳和舞蹈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母亲把她支到一边和朋友阿姨聊起天来,她在一边看见阿姨听母亲说的时候,不时拿眼睛瞟她。她知道母亲肯定又把她的事说给阿姨听了,心中不禁有些怨恨母亲,羞的无地自容,自己跑回了家。从这天起,她再也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出门,也不愿到公众场合。一到上舞蹈、音乐、体育课时,她总是想方设法不参加,甚至撒谎。不愿意在同学面前特别是异性同学面前跳舞、游泳,好像大家都看着自己的体貌缺陷,大家都觉得自己丑,而这样会损害自己的尊严。无法回避时,总感到别人注视自己,觉得不自在、很尴尬。不愿意听别人议论身材长相之类的话题,而当别人议论时又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对这些事前思后想,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好像降低了,现在马上就要上初三面临中考了,功课压力大,担心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由此感到烦恼、焦虑、抑郁。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身材偏胖,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梳着运动头,着衬衫长裤。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定向准确。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较敏捷,智能记忆好。情绪波动大,有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 父亲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老躲着人走。和母亲关系冷淡,母亲一说话马上走开,避免和母亲对话。现在脾气很怪,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爱看电视,以前最爱看舞蹈节目,现在只要有舞蹈一定会换台。学习很用功,早晨很早起床,但是效率下降,经常走神。总爱穿高领T恤或衬衫长裤,以前爱穿的裙子都收起来了。对外界事情不关心,总是唉声叹气,有时候自己偷偷流泪。跟老师和同学沟通后,发现在学校也是越来越懒散,不愿意上游泳、舞蹈课,甚至有撒谎现象。上其它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家庭作业能及时完成,班干部的工作也愿意承担。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身体手术后瘢痕不满意,害怕他人看见自己这个缺陷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

【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案例的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08-24

关于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10-14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08-31

对心理治疗的一般问题的解答08-24

大学生心理问题08-12

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08-23

有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案例分析04-27

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08-12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08-20

小学生孤僻心理行为问题案例叙述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