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心理问题的低龄化

时间:2020-07-20 09:58:07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专家剖析心理问题的低龄化

  频频出现的学生抑郁、自杀等问题,让很多人不解。他们到底怎么了?其实,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源于儿时埋下的隐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亲子教育专家马健说,心理问题正逐渐呈现出低龄化、隐匿化的趋势,也就是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可能有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情绪、意志、行为、性格、品德和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学习障碍、厌学情绪、考试焦虑、不良学习方法及习惯、学校恐惧、社交恐惧、抑郁、强迫行为、固执行为、多动症、咬指甲、口吃、儿童抽搐症等,还包括偏激、狭隘、嫉妒、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

  心理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低龄化呢?马健认为,主要原因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大多是“421”结构模式,即四位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此时,这一个孩子便成为了整个家庭的核心,家庭成员的一切活动都以他为主。在这种环境下,“隔代教育”、“屏幕儿童”应时而生。他们所接触的环境和所具备的能力都与自己的年龄不相适应。再加上现在人们居住的大都是楼房,小朋友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玩耍,久而久之,就容易与社会相脱节。

  二是父母提供过于优越的条件。一些家长在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动手能力很差的情况下,把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都一概代劳,使孩子抗挫折能力得不到提高。从小学到高中,学校的老师对孩子也管得很严,突然进了大学校门之后,一下不能适应大学里的生活,使得原本十分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了新挑战,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必然表现出来。

  三是过度教育。家长从孕育孩子开始就下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年幼的孩子被迫去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家长都认为这是为孩子好,这是为孩子将来所着想,其实是把孩子以后要做的事情提前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童真童趣,孩子就不能从生活中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成年以后,会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

  四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有些知识分子家庭和海归家庭,认为自己小时候上学比较苦,没有好好地享受童年,因此就对孩子大撒手。这往往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有可能遭到某些老师的嫌弃。于是,孩子会想方设法地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捣乱,或更加不好好学习来增加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另一类贫苦的家庭,省吃俭用让孩子好好学习,为的就是能跳出贫苦过上好日子。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比同龄孩子早熟,且心理问题多表现隐匿,一旦爆发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此外,家长的过度关注也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比以往多的印象。现在家长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孩子的关注度也在日益增加。例如,以前认为孩子不爱说话是内向,而现在,家长可能就会带孩子去看心理门诊,检查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

【专家剖析心理问题的低龄化】相关文章:

心理问题剖析集锦08-24

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剖析09-02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心理问题成因剖析10-18

专家为高考生心理问题把把脉10-14

青少年情感心理问题调节专家建议09-03

专家教你应对考前典型心理问题10-22

小学英语教育低龄化问题10-24

专家案例剖析大学生求职的“陷阱”08-26

恋爱中女人的心理剖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