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时间:2022-03-24 13:14:54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在学习方面:

  (1)入学不适应。主要表现:对上学的态度消极。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明显的分心状态。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3)学习疲劳。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在情绪情感方面:

  (1)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虑。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3)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遇事易冲动、任性。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4) 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在行为方面:

  (1)说谎行为。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2)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3)退缩行为。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

  在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主要表现: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不敢单独接受任务;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这些儿童常伴有自卑的情绪体验。

  (2)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己见,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稍有不满,便大闹,大发脾气。干事情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缺乏责任感。

  (3) 自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等。

  (4)抗挫折能力较低。 感情脆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经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

  研究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创设一个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心理辅导个案:思考

  1、心理问题别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2、面对问题,除了倾注爱心,高度负责以外,还要持有一种研究的心态。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真正的专业水平,科学的思维方式。

  现在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只忙于总结停留于事物表面的肤浅,蜻蜓点水多,理论论证少。案例研究则是“就事论理”。因为它“就事”,从案例出发,所以它不脱离实际,看起来亲切;又因为它要“论理”,它必须从案例中抽出理性的结论,所以它不至成为单纯描述性的文字。谈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结论却往往与教师通常的想法相距甚远,震撼之余,就会有所启发。愿案例研究能形成一种风气,成为老师们的习惯思维。

  3、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有很多小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悄悄地拿走,在他们的内心的用意是很单纯的,他们没有社会上的道德观的约束,自己想做就做了,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好的,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但如果我们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的生活、学习有目标,充满希望,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活中我们会夸孩子爱动脑筋,爱动脑筋的孩子常常更讨家长和老师的喜欢,无疑,爱动脑筋的孩子往往很聪明,而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学校里往往表现得很一般。老师们也习惯了以是否爱动脑筋来判断孩子的聪明程度,但在实际上,有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有可能是最聪明的孩子。

  小学生在回答家长问题时,很多时候会说“不知道”,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可以知道,他们回答“不知道”并不代表真的不知道,而很可能是孩子懒得思考,或者不屑回答,又或者不敢回答。

  对于那种不屑回答的孩子,家长们应该窃喜,自己的孩子的掌握程度已经远远的高于自己的理解,对待此类的孩子,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更有挑战的问题,给他们更高的起点。因为,如果孩子一直处于很轻松就能解决问题的状态下,孩子会逐渐变的懒的思考,所以,必要的时候必须给孩子设定一些难过的点,让他们通过克服一些困难去解决事情,才能让孩子习惯动脑子。那如何判断孩子是懒的回答还是真不会回答呢?其实,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通过观察孩子的作业就可以发现,因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孩子都会有一种向上的心,不会隐瞒自己的实力的。

  对于那些懒的思考的孩子呢,家长们就该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时惯坏了,让孩子衣食无忧,都不需要思考问题了,一遇到问题就懒于思考。家长们应该放开手,培养孩子一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让他学会用思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那些不敢回答的孩子,答案很明显,家长要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孩子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被骂,可能还会受到表扬。

  总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揣摩孩子的心理,根据孩子心理的特点来进行教育。爱动脑筋的孩子无疑是聪明的,但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因为笨,而很可能是他们认为太简单不屑于动脑子,对这一类孩子,家长要善于引导,设置难度更高的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

  如何让孩子感觉到幸福?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那些与人为善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幸福感,也能获得更多的认可、赞许,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

  “与人为善可使孩子免受恐吓、欺负”,研究人员金伯利·赖克尔博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如是说。她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克里斯汀对此做了个研究。

  为了做这个研究,他们挑选了400个年龄在9-11岁之间的温哥华小学生,研究他们的幸福感程度,并且调查在学校活动时,他们都乐于和哪些同学一起玩。

  一半的同学被老师告知要多行善,多做好事——比如,与同学们分享午餐啦,或者在妈妈感到疲倦的时候,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被告知可以去他们喜欢去的地方,比如篮球场啦,或者外祖父家之类任何使他们高兴快乐的地方。

  4个星期后,研究人员再次对这400个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幸福感的情况,以及确认他们喜欢一起玩的同学是哪些人。虽然这两组的人都说他们很开心快乐,但是其他同学更愿意和做好事的那组孩子一起学习玩乐(由此可见,行善举使得他们更受欢迎)。

  金伯利·赖克尔说:“我们发现,与人为善不但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幸福感以及更受欢迎,还对班级的团结有力。”

  因为她发现,在四年级或五年级的时候,孩子们恃强凌弱的倾向更明显。“老师可以多鼓励、询问孩子们还有哪些善待身边人的方法,这样一来,在同学间会创造出更强的凝聚力、互通性,从而减少欺负、暴力事件。”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心理问题在每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出现,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但自身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还比较欠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比较多,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外部原因。从小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缺陷良好的性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特征,对人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的确立,进而影响其成长与进步。一些小学生性格孤僻、过分内向、自卑与自负的双重人格,对其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严重影响自己和别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故不愿与他们人交往,造成彼此沟通、评价、理解、交往上的恶性循环。于是人际关系逐步恶化在所难免。

  2、能力缺陷。一部分小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比较弱,性格比较孤独,这些弱点使他们难以跟同学打成一片,自己独往独来,不会去与人和睦相处,有时会产生受人冷落的失衡心理。

  3、认知偏差一些小学生平时学习刻苦,要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要获得某种荣誉。然而,由于自身原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是灰心丧气,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平;二是觉得无面子,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因而出现了心理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异常现象。

  4、学习紧张。一些小学生不注意听课,不认真复习,经常无规律地学习,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发生紊乱,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大脑疲劳,产生心理问题。

  5、体弱多病因自身身体质差或患有某种疾病,心理负担重,也会导致心理问题。

  针对上述的这些因素,家长有必要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小学生形成心理问题虽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在主导,因此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孩子看电视上瘾怎么办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看电视是因为喜欢看才会看的,我不这么认为。在三种情况下,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玩游戏的概率会大幅下降:

  第一种情况,你居住的地方或社区,经常有同学叫孩子出去玩儿。有伙伴玩的时候,孩子看电视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大城市里邻居互不来往,又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交往圈子越来越窄,这无疑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孩子就会寻找别的东西来作为玩的方向,最后选择了电视和网络。

  第二种情况,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很少与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般年轻父母教育孩子有个特点:只要你不捣乱,把老师的作业任务完成,你干什么都可以,我也不干扰你。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感到孤独,他不能闲着,他得找点事儿。电视有趣、有人物、有情节、有声音、有色彩,慢慢的孩子就爱上了电视,把电视当成了朋友,把网络游戏当成了情感的渲泄场。所以,父母在家一定要多陪孩子,你陪他时间多了,孩子染上别的不良习惯的概率就少了。

  第三种情况,从小喜欢读书的孩子对电视的依赖明显减少。认真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喜欢看电视和打电脑游戏的学生往往不喜欢看课外书,并且也不能专心学习。喜欢看书的.孩子,往往不依赖电视。有位喜欢看书的小孩说:“电视是个傻瓜盒子,那是头脑简单的人看的。”他的话不无道理,因为看电视时人的思维总是跟着剧中的情节走,很少需要思考。电视看多了,头脑就会变得简单(就像看电视股评买股票的人,往往都赔钱)。看书却能引发思考,认真读书的人会钻到书的思想里去,会通过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与思想。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看书,又没有人陪他玩儿,也没有有意义的活动吸引他,他就会把电视当成伙伴,把电视当成朋友。孩子喜欢电视是在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他是无奈的。他不是喜欢看电视,而是缺乏伙伴和关注,孩子的内心是空虚的。在美国对电视有个俗称叫“白痴箱”,意思是说电视看多了的人会变得头脑简单。长期看电视的人永远成不了明星,为什么?你的时间全看电视了,哪有时间做自我提高。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不看电视,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就看家长能不能做得到。

  一是家里不要买电视,如果已经买了电视的,从现在起就不要去交闭路电视费了。塑造一个没有电视的环境,环境会不知不觉改变你孩子的行为。

  像我家有电视,但是我家的电视没信号,收不到台。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电视,看完电视没事干就到处折腾,我们不在家时也管不住孩子,没办法让他不看电视,可闭路电视费是我交,决定权在我手里。第二年我不交了,电视没台了,即使孩子开始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在没有电视的环境,孩子无聊时你陪他读读故事、看看书,一两个月以后孩子读书的兴趣就起来了,也慢慢习惯了不看电视。自从儿子不看电视,不但好动的特症大为减少,连性格也没以前急躁了。

  还有一种让孩子不看电视的方法,心理学上叫“厌恶疗法”。

  五个步骤你照着做,我敢保证一百个孩子中有九十五个时间一久都不会想看电视了,甚至像痛恨学习一样痛恨电视。方法很简单,一到两周的时间就够了,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做得到。

  孩子看电视时,家长需提五个要求,方法如下:

  第一,固定坐姿。要求坐得端正或者两手背在身后,要求孩子像在学校上课一样认真看,没坐好和开小差时就批评他。

  第二,规定时间。规定几点到几点看电视,这个时间段除了看电视不能干别的。不能违例,也不能迟到和早退。假设看四十分钟电视的话,在四十分钟内不许孩子离开座位,口渴要喝水和上洗手间也不可以。

  第三,固定内容。只准许他看你规定的台,不能换台,不喜欢看也要求他看。学习中称之为强迫学习。

  第四,固定进度。四十分钟一到关掉电视,就看这么多内容,不能多看也不能少看,然后叫孩子描述给你听。

  第五,考他,叫孩子把刚才看电视的内容描述给你听,说不出来或说得不正确就批评他。前面四项是一般武器,第五项武器才最厉害:你光遵守前面四项认真看还不行,我还得考你,你说不出来还得接受批评和写检讨。

  孩子看电视时,以上五条只要有任何一条没有做好,家长就像老师一样批评他、指责他。只要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去做,最多两个礼拜,95%以上的孩子都不会想看电视了,这种方法能把孩子逼疯,他会恨不得把电视砸掉。因为当你这样做时,看电视对他来说不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种折磨。

  细心的家长看到这五个步骤就会发现“学生在学校时,老师就是这么要求他们的”,方法一模一样。这也难怪真正喜欢学习和视写作业为乐趣的学生不到5%,95%的学生都不是出于自愿想学习,而是他们挣脱不了和不得不去面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去怪老师,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此。老师的孩子也接受着与我们的孩子一样的教育和桎梏。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3)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4)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一、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四、人类心理适应,最主要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相关文章: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07-11

孩子有哪些常见心理问题08-05

家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07-23

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08-12

有哪些常见的老人心理问题08-18

孕晚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08-02

常见的心理问题08-22

幼儿有哪些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08-19

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