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

时间:2023-06-29 13:33:12 炜玲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

  不少同班孩子的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都曾出现过类似的伤痕,之前因为没人说,还以为是孩子自己磕碰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

  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

  (一) 心理虐待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

  1、故意疏远、冷落孩子。疏远冷落是指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太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的幼儿,教师常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以致造成对幼儿心理伤害的现象。在我实习时的那个幼儿园,有个家长,孩子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教师提意见。教师被家长提意见提得怕了,“我惹不起还躲得起”,索性对孩子听之任之、不理不睬。使原本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变得敏感和胆小了,总是用一种犹疑的目光盯着教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2、威胁恐吓孩子。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犯了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你再不听话,这次春游你就别想去了!”有的教师把孩子拖到另一个班去罚站、亮相或罚睡,另一个班的教师也就很配合的进行现场教育:“看见没有,以后你们不听话,也把你们送到其他班去。”吓得孩子们大气不敢出。久而久之,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压抑其创造性。我以前实习的班级里就有“小班恐惧症”,虽然教师把他们管住了,但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负面影响。

  3、武断夸大、爱算旧帐。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状况时,往往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评判,可谓“对人不对事”。又如镜头二,教师明显夸大,从开学到现在孩子怎么会一天都没睡着过呢。“这次你又打人了,上次你踢小朋友的事还没解决呢!……”这种话在幼儿园也时常听到。这些做法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使孩子自暴自弃,本来存有的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4、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老师我想帮你做事。”孩子兴高采烈的说。“你?不行!”孩子黯然低头离去。“学了这么久,你还不会?这是榆木脑袋!”诸如此类的语言在幼儿园中也屡见不鲜,这些也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其心理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二) 造成幼儿园心理虐待的原因。

  为什么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普通的心理虐待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们还根本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在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他们没有将管教和虐待区分开来。

  2、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自尊极其独立的人格。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更没有人格、尊严可言,所以在对幼儿的态度上很随便,想说什么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考虑后果。

  3、教育方法不科学。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幼儿不体罚、不谩骂,觉得自己做的无可厚非,殊不知,“心理虐待”是更为严重的教育误区。

  4、与家长关系不好所致。

  5、教师的情绪宣泄不当。使幼儿成为自己的“出气筒”

  (三) 解决对幼儿心理虐待的方法。

  要使幼儿教师走出心理虐待这一误区,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纠正认知上的偏差,高度认识心理虐待的严重后果。

  2、教师要加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切记教育过程中的情绪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正确对待家长意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在教育的观点、方法的方面与家长尽量达成共识,千万不能把与家长的矛盾转移到幼儿头上去,更不能因此来逃避对幼儿教育的责任。

  3、加强群体监督作用。当一个教师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时,其他教师不应该保持沉默或随声附和,而应干涉和制止,这样一方面可使施虐的教师有所收敛。另一方面使幼儿明白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不喜欢我。这可以帮助受虐幼儿减少受虐造成的伤害。

  4、要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发生在幼儿园的心理虐待

  一、身体虐待

  是指对儿童身体有意的伤害,一般指对儿童拳打脚踢、掐脖子、开水烫、用绳吊起儿童、捆绑、灼烧等行为造成的打伤、内出血、骨折、烧灼伤等外伤和内伤的总称,是儿童虐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二、心理(情感)虐待

  由于幼儿园老师的言行和举止而引起孩子的不安、恐惧、无视或拒绝孩子,用语言反复伤害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其他的幼儿相比,有明显地怠慢等行为,称为幼儿园心理(情感)虐待。

  相对于被虐儿童身上触目惊心的体罚伤痕而言,发生在幼儿园的心理虐待则显得悄无声息,也很少引起关注。但实际上,心理虐待往往会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观形成难以愈合的伤害,需要每位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警惕性。

  发生在幼儿园的心理虐待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表现:

  一、威胁恐吓

  有些教师对比较调皮、不听话或犯了错误的哈子, 缺乏耐心的引导, 而是进行恐吓,比如,“你再不听话, 这些玩具就不给你玩。”“你这么调皮, 其他小朋友以后不许和你玩。”等等。另一种形式的恐吓是示众,比如,一个教师拉着一个小朋友到另一个班去罚站、亮相或罚睡, 另一个班的教师也很配合, 抓住时机进行现场教育:“要是你们不听话, 我也要把你们送到别的班上去的。” 吓得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望着, 大气也不敢出, 生怕灾难落到自己头上,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压抑其创造性。

  二、疏远冷落

  疏远冷落是指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太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不太与教师交谈的幼儿, 教师常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亲近, 以致造成对幼儿心理伤害的现象。长此以往, 这些孩子只会更孤僻、更懦弱、更胆小, 发展更慢。

  三、武断夸大

  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 状况” 时, 往往是运用她们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地评判, 因此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幼儿身上。教师的处理方式常常是时褒时贬不尽相同, 可谓“ 对人不对事” 。 如当幼儿来告诉教师说, “A 和 B 打架了” 时, 若教师认为 A 是调皮爱惹事的, 教师便毫不犹豫地把 A 叫来。 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顿, 不给幼儿以申辩的机会。 有的教师在批评幼儿时, 总爱带上“ 从来”“ 每次” “ 总是”“ 没有一点” 等夸大的字眼, 如“ 从没看你干过一件好事。”等等, 对幼儿进行全盘否定, 其结果只能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自信心、自尊心, 使孩子自暴自弃, 孩子那种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四、压抑剥夺

  有些教师为了抓好“ 常规教育” ,而对幼儿的一些天性进行无情地压抑、扼杀、剥夺。有的孩子爱提一些奇怪的问题, 爱寻根究底, 甚至敢于与教师争论, 这便使教师大为恼火, 常对这样的孩子说:“就是你嘴多, 以为这就是聪明。” 当幼儿不理解或不服时, 教师就发火了:“你还还嘴, 不行就是不行, 不准就是不准, 没什么理由可讲的。”这种只顾个人颜面、专横的做法, 已把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五、要求苛刻

  要求苛刻是指教师以求全心态、成人标准来衡量、评价、要求幼儿, 给幼儿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从而导致幼儿频繁地产生挫折感,摧毁幼儿的自信心,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上进心, 其心理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六、爱算旧帐

  当某个幼儿犯了错误之后, 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 总爱把过去的陈谷子烂芝麻一起搬出来进行数落, 上次犯的那个错误已经批评过了, 但教师还是念念不忘,这次乃至下次还会翻出来:“ 上次你打小朋友, 这次你又抢玩具, 你看你有什么好!” ……这些错误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搞得幼儿总是背着极大的思想包袱, 永远抬不起头。

【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相关文章:

虐待小动物的人处于什么心理01-26

虐待动物的人是不是心理变态?08-10

喜欢虐待小动物是什么心理11-10

父母虐待儿童透漏出的心理原因09-27

虐待的成语01-18

儿童的心理问题测试05-08

心理问题的污名化09-01

孕中期的心理问题03-29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1-01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