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缓解方法

时间:2023-09-05 14:15:54 炜亮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问题的缓解方法

  长期心理压抑会对我们身心是有一定伤害的,比如不自信,认为生活没有激情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心理问题的缓解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心理问题的缓解方法

  1、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果你处在悲伤的时候,可以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

  2、自我提示法

  可以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走出不愉快的氛围。

  3、音乐法

  听听音乐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方法,在音乐中我们可以陶冶情操,想象些美好的事物,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一些不好的事情,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

  4、睡眠法

  睡觉能够暂且忘却一切不美好的事物,睡眠还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和舒展,这样醒来的时候会好很多。

  5、找知己倾诉

  找到自己曾经的好友、知己把自己心里的痛苦和难受说出来,值得信赖的人绝对会安慰你,开导你,这时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就要坚持不下去的事情,原来是这么的不值得一提,会立马的重拾生活信心。

  6、大吼法

  实在压抑的不行,不妨学学电视上的,找个空旷的地方、人烟稀少的地方,尽情发泄自己的不愉快吧,呼吸下新鲜空气,也会好很多。

  7、转移法

  找个自己曾经喜欢的事情,把他变成自己的爱好,来转移自己的长期以来的不愉快,这样人就有了寄托,活着就有了方向。

  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1、体育锻炼

  学生不能一味的读书,要劳逸结合。体育运动是应对压力的最佳办法之一。在灿烂的阳光下绕着学校跑一圈,呼吸新鲜空气,能感受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足够的睡眠消除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足够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考前如果经常失眠也不必不安,可适当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

  3、饮食调节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考试紧张压力大,怕孩子营养不良,所以在考前会给孩子大量进补或者供给丰富的营养餐,一些父母甚至买保健品给孩子吃,其实这些没必要。备考期间,不能大吃大喝,只要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就可以,适当多吃些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有益于大脑的思考。大考期间,食物以清淡为主,炎热的时候可以加点苦瓜降降内火。

  4、自我暗示

  人生总是有起有落的,考试也是一样。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考场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历史上有很多杰出人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照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不必过度夸大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决定性,你越是担心考试结果,往往越不容易考出好成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心情自然就会放松,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5、适当作息法

  适时地娱乐,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及时排除心理压力,合理的饮食调整,就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顺利度过高考关。

  6、宣泄法

  当自己处于一种莫明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之时,整天心神不定、焦躁不安,看书不进、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容易出汗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特别是跑步,能为自己的焦虑情绪找一个出口,使其得以宣泄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7、一读解千愁

  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8、学会幽默

  幽默是精神健康的调节剂,学会幽默,以良好的心境应付周围的一切。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当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缓解方法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冲突与消除对策

  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改革,不可避免给社会带来大量新的问题和矛盾冲突。处于改革浪潮中的青少年,也因此而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德育工作摆脱被动的局面,从而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正确、有效的教育对策。 一、当代中学生的三大心理冲突

  改革开放的大潮,社会的转型,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这些影响最集中地表现在当今中学生的三大心理矛盾和冲突上。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学生们在家中、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大都是理想化的,这使得他们进入中学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种理想模式的观念和人格。进入中学以后,学生们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性增强,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开始把眼光投向变化中的社会。这时,理想化的观念将受到根本性的挑战,必然地造成了他们心理上与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具体表现为:

  1.对未来的高期望和对现实的低评价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对未来的期望是理想化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教育体系中得到的是理想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必然地会将自己关好的愿望投射于理想,寄托于未来。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由于中学生缺乏理性的、辨证的眼光,使得他们对现实极为不满,评价极低。他们常常因为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而把整个社会看成一团糟,全面否定现实生活。

  对未来的高期望,表现了中学生乐观、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特点。但这种高期望和对现实生活不客观的低评价并存,往往使他们产生一种好高骛远的盲目性情绪,造成对未来的高期望具有极大的脆弱性,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高期望碰到障碍、受到挫折,他们极易走向悲观的一面,对未来失望,对现实气馁,不能再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这对青少年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2.自我与社会的矛盾

  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和矛盾,也即他们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之间存在矛盾。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自我的过高评价、过高预期的倾向。而生活中自我过高评价和他们的实际能力、经验还不能适应社会要求有着暂时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类矛盾常会给一些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理想生活向往和现实生活感受的矛盾

  中学生在心目中把学业的顺利,个人充分自由地发展,家庭生活的富裕、融洽等视为理想生活(调查表明,上述学生分别占 20.8%、30.6%、19.7%)。但由于社会上把升学作为衡量学业的唯一标准,而我国目前能够顺利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使得多数学生无法得到“学业顺利”的体验;个人充分自由发展则更因为社会、家庭、自身条件、能力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家庭生活的富裕,对于处于温饱阶段的中国来说,是多数家庭还达不到的;加上目前社会上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一部分学生生活相当困难。这便造成了理想生活向往与现多活感受的巨大差距。并由此带来很大的折感,导致学生对现实的悲观失望情绪。

  4.学校理想化教育与社会需求世俗化的冲突

  从幼儿园到中学,以至大学,我们学校教育都具有理想化、不食人间烟火的脱离现实的倾向,而且这种理想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几乎保持了几十年的一贯制。我们向学生灌输的道德观念是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标准,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伦理层次教育;我们要求学生树立的理想是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追求,提倡这些本身并不错。但是,以一种高层次的模式来代替结构复杂、具有多层次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导致了学生形成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感想观念和人生理想。

  在以往较为单纯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差距带给学生的不适应还不明显。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的各种观念由单纯趋向复杂,讲究实惠的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校理想化的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世俗化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学生在学校里和在社会中所感受的、所经历的几乎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对此学生毫无思想准备(学校教育没能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准备),由此而带来的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可想而知。

  此类冲突会使学生产生对学校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极易导致一种放弃追求、放弃努力,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的“僖皮士”生活作风。虽然多数中学生在家长、学校的压力之下,努力完成了学业,但心理上的这类矛盾并未因此而消失,不少学生把这种失落感带到了社会上和高一级学校中。目前大学里“六十分万岁”“恋爱至上”“看破红尘”等现象无不与此有关。此类现象对整个社会的消极影响也是明显易见的。

  第二,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意识的冲突

  当今的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学生在接受教育或其它方式的社会化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无处不在的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学生思想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传统意识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较成年人要少得多,因此他们最容易,也最乐意接受现代的新思想、新观点,这样,就使得中学生身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社会生活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在中学生身上将有最典型的体现。

  学生价值观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会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陕西一初中生逃学后失踪身亡 曾因瞌睡被请家长

  陕西一初中生逃学后失踪身亡,曾因瞌睡被请家长。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龚师傅和妻子都不敢相信,小儿子已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龚师傅和妻子是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人。他们的小儿子今年15岁,在宗营镇新沟桥初中上初二。龚师傅说,22日晚上9时,他和妻子下班后,仍没见孩子回来,找了大半夜,还是没找见。第二天一大早,龚师傅就听到了噩耗。电话里,派出所民警说,发现他家孩子已经死亡。

  “我们赶到现场后,孩子一动不动,没有明显外伤。”龚师傅说,孩子就这么没了,他和妻子眼睛都哭肿了。他说,上一周,班主任因为孩子上课打瞌睡,叫孩子带家长到学校去。龚师傅说,就是因为这件事,孩子不好好去学校了,周三周四都没去。

  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宗营派出所民警介绍,23日早8时,接到附近村民报警电话,民警赶到现场时,发现龚姓学生已死亡。死因正在调查。

  如何缓解考试压力

  高考即将来临,对于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很多高三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高三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那么该如何缓解高三学生的考试压力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请家有考生的家长、学生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策略,助孩子缓解考试压力:

  一、调整期望值,适当减压

  做任何事情,有适度的压力是好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压力太小,则动力不足;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则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就象一个弹簧,但施压超过弹性限度后,即使撤去外压,弹簧也不会复原。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知道自己周围的同学在学习方面能“如鱼得水”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还是会碰碰磕磕,也常常会产生技不如人之感。因此,你要有平和的心态。有了心态方面的准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目标。你可以根据平时的检测情况,衡量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与高考中考的差距,如自己在班级或年级所占的位置或自己某些知识点薄弱,从而决定你在考前黄金时间复习的侧重点、方法等,然后制定出达到目标的详细计划,如分几个阶段来实现、怎样实现、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一刻迷失目标,绝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心烦、焦虑、急燥产生过大的压力,也不能因为复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而放弃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二、强化成功体验,增强自信

  高三学生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找老师或要好的同学,请他们帮助分析一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记住他们对自己肯定和鼓励的话,要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即使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而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期望值。

  (2)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复习后,可以回想自己一天的收获,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收获进行自我肯定。考试之前,要多想有把握考好的条件,让好的成功的情景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坚信自己平时学得扎实,复习方法对头,一定能考好。通过回想自己过去学习、考试中的成功情景,进行意识强化,并追溯这些成功的前提和原因,以供现在复习活动所借鉴。积极的暗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强化的结果。

  (3)是要善于发现自己微小的进步,如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考试多了几分、某个问题因为仔细审题做对了而多得了几分等,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来激励自己,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是肯定,以增强学习信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你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会看到变化。坚持下去,经常保持旺盛的斗志,将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高考时,你必然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人必须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四、师生之间结对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发动这些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将非常理想。采取师生结对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与自己信任的老师结对,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

  五、老师、家长、学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和好高中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

  六、不以模拟战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大考就很不利。

  况且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方面、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模拟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过去我们总把失败当“瘟疫”,其实,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轻多少。所以,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仅是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七、发展良好的个性,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诞生优秀的个体。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张,自己心目中还是要有集体、朋友和同学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在紧张的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疑惑、不满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形成开朗、自信、热情并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积极关心和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这会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并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缓解新初三心理问题的方法

  新初三80%以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其中有两类值得引起家长和老师注意:心理浮躁和力不从心,那如何缓解新初三两类常见心理问题,让新初三轻松投入学习和生活?具体的措施如下,看完之后,就知道该如何缓解新初三两类常见心理问题了。

  进入初三,大部分学生的状态表面较之以前显得积极了,对学习也格外重视,似乎原来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紧张的学习旋律中都没有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学生看似平静的外表下,许多问题在产生着、困扰着他们,这就更需要老师家长细心观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以更轻松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走过两年的初中生活,特别是面临着中学升学压力,初三的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会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开始逐渐地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及行为表现。

  初三阶段的学生思维仍然比较敏感,追求思想上的独立性,但容易冲动,他们的意志特征仍在发展阶段,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对传统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表现出一种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试图站在一种超脱的位置上来观察自己这个群体,追求一种独立性,但又往往难以把握自己。

  初三中考生中80%以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其中有两类值得引起注意:

  1.心理浮躁

  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对于学习是恒心不足,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浮躁的学习情绪,故成绩起伏较大。成绩掉下来后,就更会自暴自弃,最终一坠千丈。初三竞争更加激烈,父母的期望值更高了,中考也不再遥遥无期,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感到茫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学生因为自我加压太大而丧失了应有的活力,也有些学生因为过于紧张而搞得身心两乏,考试发挥失常。对于这样的同学,老师、家长不应再给他们施加压力,应该多和他们谈心,帮学生缓解紧张情绪,让消极情绪得以释放,拿起鼓励的武器,帮他们看到光明的前景,使他们平静的投入学习。

  2.力不从心

  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也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她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这类学生其一:智力因素相对不佳;其二,对问题的反应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其三: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类推的能力相对较差;其四:没有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会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很危险的,厌学是初三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出现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适应不了初三的节奏,灰心放弃,如因反应较慢、基础太差怕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如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还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坚强、青春期情绪躁动而产生厌学心理,如有的同学面对课本、作业本、试卷,表现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觉得缓解学生厌学必须先帮他们减减压,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入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先把功利心收起,给他们的标准暂时降低一下,让他们在够得着的范围内品尝到成功的愉悦,慢慢缓解厌学心理。

  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注意帮孩子处理同学关系和父母关系,生活在学校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已经成为困扰学生的一个大问题。我觉得作为英语老师可以利用日记这个桥梁和学生沟通,也可以在观察出问题后和学生个别交流,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朋友的角度帮他们出谋划策,让学生脱离人际混乱的漩涡;

  生活在家里,父母就应该起主导作用,初三中考生十分敏感,逆反心理相当强,如果此时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心灵伤害还有的学生因为初三了,在学校开始掩饰自己的脾气、缺点,掩饰太累,回家将父母作为发泄对象,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协助处理家庭问题可采用真诚交谈等方式,帮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是可以解决的,让学生消除疑虑,轻松投入学习。

  总之,在面对新初三常见的两类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多加关注,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多与孩子沟通,缓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缓解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方法03-08

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04-02

克服心理紧张问题的方法05-29

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10-25

孩子考试焦虑的缓解方法06-08

关于缓解考试紧张的方法11-01

十大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02-22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02-02

科目三考试缓解紧张的方法04-02

如何缓解求职的心理压力10-10